關注我們,發現城市之美
納木措湖邊的瑪尼堆
在西藏,有三大圣湖:羊卓雍措,瑪旁雍措,以及拉薩附近尤其美麗的納木措。
納木措坐落在西藏的中北部,距離拉薩市中心約 240 公里,湖面海拔約 4718 米,最高處可達 5200 米。“納木措”在藏語中意為“天湖”,這也是它給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時至今日,納木措不僅是雍仲苯教與藏傳佛教的圣湖,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美景天堂。
01初見納木措
去納木措的路上,一路霧氣彌漫,讓人不禁擔心突然下雨。賣牦牛肉的藏民寬慰我道:“納木措湖的天氣經常出人意料,但只要心懷善念,它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在3小時越野和1小時大巴的車程后,我們終于抵達。令人驚喜的是,霧也消散了,湖面漸顯湛藍。我想,這是納木措在用它的方式表達好客之情。
純凈無瑕的湖水,與壯麗的念青唐古拉山脈相得益彰。這里的空氣格外清新,深吸氣的一瞬,仿佛精神煥發。陽光更是耀眼,熱情得讓身著短袖的旅人們有些招架不住。
在高原上,雪山都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紫,天空則是美到有些失真的藍。湖邊草地上,五顏六色的野花開得那般自在;層層疊疊的瑪尼堆一遍又一遍地接受著來自湖水的沖刷和洗禮;再往遠看,迎風飛舞的經幡輕輕松松便抓取了人們的目光,還有牦牛盡情享受陽光,鷗鳥隨著湖浪飄蕩。
02神山圣湖的傳說
念青唐古拉山脈被視為納木措湖的守護神。每年,無數的朝圣者和游客紛至沓來,只為親眼目睹這片神圣的土地,感受自然的偉力和心靈的寧靜。
雍仲苯教中有著“神山圣湖”崇拜的傳統,這也影響了后來的藏傳佛教。“轉山轉湖”是最經典的崇拜形式,即朝圣者環繞神山或圣湖進行步行朝拜,通常是順時針方向,以表達對神靈的敬意和虔誠。
每年特定的節日,如藏歷四月十五日,朝圣者們還會在神山圣湖旁舉行供奉和祭祀,獻上哈達、香火和食物等供品,表達敬意和祈求祝福,并進行虔誠的祈禱與冥想,以獲得精神上的提升和內心的平靜。
03雍仲苯教與藏傳佛教
說到“神山圣湖”崇拜,不得不提雍仲苯教與藏傳佛教之間的關系。
雍仲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具體的起源時間已難考究,傳說是1萬8千年前由象雄古國的辛饒彌沃創立。它以自然崇拜和靈魂信仰為核心,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以及通過修行達到心靈凈化和解脫。苯教在西藏早期社會中占據重要地位,對藏傳佛教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佛教,于公元7世紀傳入西藏,文成公主對此有著重大貢獻。14世紀,一代宗師宗喀巴創立了藏傳佛教格魯派,其教義中吸納了許多苯教的傳統元素。除了“神山圣湖”崇拜,還有經幡、瑪尼堆、轉經筒、天葬等,都可以在苯教中找到原型。
盡管后來,藏傳佛教成為了藏民的主流信仰,但苯教也未完全消失。兩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互相影響、互相借鑒,使得西藏宗教文化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面貌。
離開納木措時,高原反應又出現了。畢竟納木措湖的最高點海拔達5200米,加之奔走拍攝,后腦勺不時有明顯的陣痛襲來。
然而,即使在最缺氧的時候,也在感受著納木措帶來的震撼。之后,每每入夢,仍會想起在納木措的日子,想起那般澄澈的湖水和起舞的白鷗。
文字/張欽
攝影/張欽
發現城市之美
“發現城市之美”項目組織專業采編團隊,實地走讀中國各地,系統收集和發掘每個地方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原生態文化,以原創圖文書籍、主題紀錄片、自媒體、文創產品等為載體,打造中國最大的原生態文化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