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央行祭出今年的救市超級大招,降首付、降利率;隨后,各地的新政也紛紛落地。
比如,廣州從5月29日起,給2010年以來實行了十多年的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一一做了拆解。
那么,如此史詩級的救市,市場反應如何?
——當然是數據說話嘛,6月各地樓市的成交數據如何?樓價是降是跌?
終于有了官宣的答案。
01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首先,數據是這樣的:
新房價格
- 一線城市環比下降0.5%
- 二線城市環比下降0.7%
- 三線城市環比下降0.6%
二手房價格
- 一線城市環比下降0.4%;
- 二線城市環比下降0.9%;
- 三線城市環比下降0.9%。
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64個和66個。
然后,報道數據的新聞標題見得最多就是“跌幅收窄”,內文會點出一二手樓價下跌的城市分別比上月減少4個(表現比較好的是北京、上海)。
其實,從7月1日開始,大家都迫切地關注、等待著成交數據對新政的反饋,但事實上在今天的70城數據公布之前,市場上卻鮮有比較可讀的數據公布。
就如“字越少、事越大”一樣,“數據越少”,可以認清的事實應該就越多。
除了數據,大家也可以從身邊生活場景感受到市場的溫度。很明顯,市場恢復的情況和新政下的猛藥并不對等。
以廣州為例,6月,一手房價格環比下降1.2%,連跌14個月,同比下降9.3%。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1.5%,連續下跌14個月,同比下降12.4%。
我統計了一下上半年賣得最好的10個樓盤,具體成交數據如下表。
簡單拎一個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上半年都上榜的樓盤對比一下:今年上半年的銷冠,黃埔新城均價為30768元/㎡,去年上半年(第二名)的均價則為34592元/㎡。
市場冷暖可知。
02
因為今天說數據,就再一起多說一點。
7月12日,央行也公布了上半年的金融數據:上半年住戶貸款增加1.46萬億元。
什么是“住戶貸款”?簡單來說就是反映居民房貸這一塊的數據。
2023年上半年這一數據是2.8萬億,和今年上半年一對比,幾乎腰斬。
而樓市巔峰的2021年,其半年數據是3.43萬億。
這么一對比的話,今年上半年房貸規模減少了2/3。
所以,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也可以看出,人們加杠桿的入市意愿,遠小于支撐起一個活躍房地產市場的量。
03
說完了不容樂觀的數據情況,最后也說一點樂觀的消息。
上周末的熱搜非“賓夕法尼亞的槍聲”莫屬。
有人說,這一槍,對中國的樓市也會有影響。
乍一看,這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但一分析,也還挺有道理,大家不妨聽一聽。
特朗普遇襲,將提高其11月在大選中當選的幾率,這是肯定的。
而在“驢象之爭”中,民主黨如果想反敗為勝,極有可能在7月和9月的兩次美聯儲議息會議進行降息。
要知道,從口罩時代的2022年開始至今,美聯儲已經連續加息11次,累計加息525個基點。
在吸引全球資本回流美國“吃利息差”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國內的通脹和失業率的高企。
那么這個時候,要順應民意、聽取民聲,進而獲得更多的選票,降息的逆操作,就越來越有必要了。
一旦美國開啟降息通道,中國就有了跟隨降息的空間和不必一定要維持高匯率的空間,這些顯而易見是對樓市有利的。
△圖片來源:公共圖庫
2024年,可能大家的日子都不見得好過。
而且今年還是大選年,除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外,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將有76個國家/地區舉行大選,覆蓋人口41.7億,占世界總人口41%。
所以,人們的經濟活動也需要將這些方面的不確定性考慮進去。
如果實在無法駕馭如此復雜的形勢怎么辦?選擇以退為進、適度躺平,似乎成為了最正確的選擇。
央行的數據同時顯示,今年上半年,住戶存款增加9.27萬億元,大家繼續捂緊口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