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網民在互聯網發布視頻,稱其母親參加“40元4天3晚桂林低價游,引發網民關注。據統計,近三年來桂林游客人均消費為1100元左右,對明顯低于市場正常價格的旅游產品你覺得商家如何賺錢呢?難道真的會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么?
低價旅游團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套路:
1. 隱形消費多:以極低的團費吸引游客,但在實際行程中頻繁安排購物點,通過強制或誘導游客購買高價商品來獲取回扣,使游客實際花費遠超預期;
2. 行程縮水:為彌補低價帶來的利潤缺口,旅行社可能會壓縮正常的游覽時間,削減景點,甚至將原本承諾的景點替換為購物店,從而嚴重影響旅游體驗;
3. 服務質量差:低價游往往在住宿、餐飲、交通等方面標準降低,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導游的服務態度也可能較為惡劣,對不購物的游客施壓或冷落;
4. 合同陷阱:部分旅行社在簽訂合同時,會模糊行程、費用等關鍵信息,導致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會因合同約定不清而處于被動地位;
5. “會銷”騙局:將旅游團包裝成“免費旅游”“特價旅游”等,在旅途中把游客帶到不知名景區酒店,舉行產品推銷會。通過各種精心策劃的手段,如“專家坐診”“現場實驗”等,向游客,尤其是識別能力較弱的中老年群體,高價銷售保健品或其他商品;
6. “親情”投資陷阱:以低價甚至免費旅游為幌子,吸引老年人入會投資。例如,先讓老人充值會員卡并承諾全額返還,返還后送免費旅游,取得信任后誘導老人再次充值或進行更大金額的投資,最后卷款跑路;
7. 虛假宣傳:利用“國家補貼”“企業贊助”等話術吸引游客,但實際上并不存在這些補貼或贊助;
8. 高海拔行程安排:行程一開始就前往高海拔地區,讓游客產生高原反應,進而被迫購買氧氣或相關藥品;
9. 銀飾、土特產高額回扣:帶游客去購買銀飾、土特產等,從中獲取高額回扣;
10. 景點收費項目:行程中包含一些需要額外付費的景點項目,但事先未明確告知游客;
11. 增加免費景點充數:用大量免費景點來填充行程,看似去了很多地方,實則旅游體驗不佳。
為了避免陷入低價旅游團的套路,建議選擇正規、信譽好的旅行社,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明確行程安排和費用明細,不輕易相信過于離譜的低價宣傳。同時,要保持理性消費,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如果在旅游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