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1873—1929),是北師大校史上具有獨特性地位的重要人物,2023年是他150周年誕辰。在清末民初的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國的現代性構建中,先生是不可或缺的“百科全書式”人物。他著作等身,名銜眾多,影響表現在許多方面,政治聲望、社會聲望和學術聲譽遠播。作為教育家的梁啟超的事跡和貢獻,特別是在他身上體現出的教育家的精神品質,是尤值得北師大人所學習和紀念的。
1931年畢業同學錄關于梁啟超的記載
北京師范大學的先賢名師。梁啟超作為北師大學人譜系中的一員,為北師大的建立和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北京師范大學源于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的建設籌劃,最初是本于梁啟超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該章程規定,“當于堂中別立一師范齋,以養教習之才”。大學堂的學生按照功課優劣分為六個等級,“于前三級學生中,選其高才者作為師范生,專講求教授之法,為他日分往各省學堂充當教習之用?!?898年底,京師大學堂開學,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師范齋”未及開設而大學堂停辦。1902年1月,清政府恢復京師大學堂的開設。管學大臣張百熙重新厘定了章程(《欽定大學堂章程》),先設速成一科,分師范館和仕學館兩門,于當年招生。師范館無論是名稱、培養目標,還是功課設計,大體上沿用了“師范齋”的辦理思路。基于此,梁啟超對北師大的創辦實有最初的設計之功。1920年前后,在全國學制改革中,取消師范教育獨立建制的主張明顯占據上風,引發了高等師范學校的存續危機,當其他高師紛紛并入其他大學或轉升為大學,北京高師堅持師范的辦學定位,這得到了梁啟超先生的堅定支持。在他的督促和勸說下,原民國教育總長范源廉擔任了升格后的北京師范大學的首任校長。在建設師范大學的過程中,他親自擔任北京師范大學的董事會首任董事長,并利用他的影響力,組建了包括原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國民黨元老李煜瀛,江蘇省教育會會長袁希濤,中國銀行總經理王祖訓,及原北高師校長、教育部普通司司長陳寶泉,原北高師校長鄧萃英等在內的董事會。對此,梁啟超深感欣慰,坦言“對于學校方面、校長及董事方面,都覺有一種新生命”。在此前后,梁啟超多次在北師大演講,介紹他對于中國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推陳出新的學術成果,表達他對于同學們成長的鼓勵和國家教育事業的關切。從1921年1月到1926年10月,他為北師大師生演講多達11次。他還在北師大任教,在國文系和史地系講授“國文教學法”和“中國文化史”等課程。他手書的“無負今日”,成為北師大學子勤學當下、無愧使命的人生箴言。今天,我們查閱北京師范大學的檔案,在《國立北京師范大學民國十五年畢業同學錄》中的董事錄、職教員錄中都有對他的記載,“梁啟超,職務,董事長” “梁啟超,教授科目,中國文化史”?!睹駠ツ陰煷笸瑢W錄》中前任教職員部分的記載是“本校董事兼國文系教授、史地系中國文化史教授”。作為北師大名師中的一員,他永遠為我們所銘記。
1926年畢業同學錄關于梁啟超的記載
中國現代教育思想啟蒙和實踐探索的先驅。中國教育在變革固有傳統、順應世界潮流的現代進程中,京師大學堂的創建和清末教育新政是重要的歷史起點。在呼吁變法、興學育才的仁人志士中,梁啟超有著突出的代表性。1896年,梁啟超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的系列文章,其中的“學??傉摗薄罢摽婆e”“論師范”“論女學”“論幼學”“學校余論”,完整地表達了他的全面的教育革新思想和學校系統的設計主張,論教育新思想的宏富,同時代的進步人士無出其右。在“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中,他提出的“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振聾發聵,把教育革新提升到了國家政治改革的根本層面。他首次專文論述中國師范教育問題,“師范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實開壬寅學制、癸卯學制“辦理學堂,首重師范”思想的濫觴。他不僅是一個教育思想的啟蒙者,也是一個教育改革的行動者和實際的教育工作者。1897年,他任長沙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使得時務學堂成為“國中學校之嚆矢”。流亡日本期間,他參與創辦并主持校政的橫濱大同學校、神戶華僑同文學校、東京大同高等學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實踐他的教育理想和改革主張。1920年后,梁啟超淡出政治,把工作重心轉到思想文化和教育工作上來,在東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是東南大學的教育名家,是北京高師升格為師范大學的直接推動者,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他在“教育家的自家田地”講演中談到的,“教育家日日做的、終身做的不外兩件事:一是學,二是誨人”,也是他晚年教育生命的寫照。
創立新民說,以“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戊戌變法失敗后一直到辛亥革命前,梁啟超大部分時間避居日本,他“廣搜日本書而讀之”,如饑似渴地學習西方的先進學術,深入思考中國走向獨立、富強的道路。作為輿論界驕子,他創辦《新民叢報》并陸續發文,后來,他將這些文章匯集成冊,書名叫做《新民說》,認為“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培育新國民是救國強國的妙藥良方?!坝S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 “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新之義有二: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薄靶旅裨普?,非新者一人,而新之者又一人也,則在吾民之各自新而已。”新民要從公德、國家思想、進取冒險、權利思想、自由、自治、進步、自尊、合群、生利分利、毅力、義務思想、尚武、私德、民氣和政治能力等方面的培植和自養做起,“新民”可以說是國之急務、事之大端,要上下努力,全面開展。這一思想,可以說,上承維新時期 “開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等主張的余緒,下啟他人生晚年在文化教育事業上的執著追求,體現了其在國民教育方面的新思考。梁啟超的一生,無論是參政辦報,還是辦學治學,都在“求新求變”,但最終都服務于他 “救國新民”的事業,他以“中國之新民”自號,發自由衷。“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誓起民權移舊俗,更研哲理牖新知”,既是他的自勵,也是他的自發。
北京師大董事會合影
闡發愛國論,以愛國為現代社會的倫理要求。中國封建時代意義上的國,大都拘泥于一族一姓,愛國與忠君往往聯為一體。以多民族為一個整體,于小民族主義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義,是梁啟超先生正式提出的,他將其命名為“中華民族”。他進而提出的“民族國家”“國民”等概念,成為他闡發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支點。1899年,他發表《愛國論》的長文,指出“夫國家者,一國人之公產也“ “故夫愛國云者,質言之自愛而已”,認為愛國不僅為保國御侮之所需,實“乃天下之盛德大業”。1902年,他提出 “民族建國”的主張,他心目中的民族國家,“自立自治,不許他國他族握其主權,并不許干涉其毫末之內治,侵奪其尺寸之土地”。他在《論中國之將強》《中國前途之希望與國民責任》等一系列文章中,表達了對國家復興的莫大希望,對“健全的愛國論”的鮮明主張,“吾就主觀方面,吾敢斷言吾國之永遠不亡;吾就客觀方面,吾敢斷言吾國之現在不亡”,全體中國人要“ 像同胞兄弟一般, 拿快利的刀也分不開 ”“我們的愛國,一面不能知有國家,不知有個人;一面不能知有國家,不知有世界” 。晚年的梁啟超,奔走于大中學校教書、演講,勿忘愛國是他經常為之的話題,如“中國而興耶, 其必自吾儕之手興之” “把愛國精神熔鑄在自己職業里頭”“以忠于國家為惟一的倫理 ”等等。縱觀梁啟超先生的一生,盡管觀點多變,但愛國之真誠卻始終如一。鄭振鐸評價他,“他的宗旨,他的目的便是愛國,‘其方法雖變,然其所以愛國者未嘗變也’”。
愛民族的文化,致力于增強本國的“文化力”。梁啟超是對西學、世界思潮保持高度敏感和學習激情的一代學人代表,他一生致力學習新學、闡發新理,不憚于“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交戰”。在中學、西學關系的處理上,梁啟超有自己的看法和堅守,早年即強調“今日非西學不興之為患,而中學將亡之為患”。主張中西文化交流,預言20世紀將是中西“兩文明結婚之時代”。 隨著思想的不斷更新,他的對待中西關系的立場也更為堅定和鮮明,不僅極力反對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也更加強調對西方學說的不應盲從。歐游歸來后,他作為核心人物組織共學社與講學社,“譯輯新書,鑄造全國青年之思想”,將外國智者請到中國,將先進的思想引入國內。他強調“中國人之自覺”,應當包含“文化的自覺”。不僅“人人要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還要善于“拿西洋的文明來擴充我的文明”, 以發展民族的新文化并助益于全人類的文明。他更是將青年視為中國文化的傳人,希望他們對中國文化作出貢獻。“任你學成一位天字第一號形神畢肖的美國學者,只怕于中國文化沒有多少影響”,這樣的青年也不是他所希望的。晚年的梁啟超,更是幾乎將全部心力用于“整理國故”和教導青年,《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老子哲學》《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等都是這一時期的力作。這些著作,不少從他的教學筆記中來,也是他重要的講課素材,是他通過學術工作和教育工作增強本國“文化力”的證明。
梁啟超先生無疑是一位對國家和民族寄托深厚情懷、對中國文化發展及其未來貢獻給予高度期望、對教導青年學子葆有無限熱忱的偉大教育家。時至今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梁啟超念茲在茲的“新民”主張,對于發展民族新文化、增強本國文化力的不懈追求,依然有重大的時代價值和啟示意義。梁啟超一生中留給北師大學子最響亮的寄語是“無負今日”,我們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仍應奉以行之。
無負今日題詞
轉自:北京師范大學官方微信(id: bnuweixin)
來源:北京師范大學檔案館(黨史研究室、校史研究室)
作者:魏書亮
排版:張鈺笛
制圖:曹維聰
責任編輯:張宇琪 趙一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