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51上私立“→ 點擊右上角“...”→ 點選“設為星標 ★”
今天(7月19日),北京市教委官網發布最新“1+3”項目培養實驗工作通知。
什么是“1+3”人才培養實驗呢?
“1+3”項目是北京2016年推出的一項人才培養試驗項目,是給予當年初二學生的一次升入優質高中的選擇機會。學生在初二年級結束后進入試驗學校,在試驗學校連續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的學習。
簡單來說,就是高中對初二學生的“提前招生”!被錄取后,學生在高中學校(不是原來學校)進行1年的初三學習(主要是初三內容及高一內容,不再專注中考),再加上3年的高中學習。
要注意的是,與普通中考的學生相比,“1+3”的學生有兩個不同:
1、初三就換學校,高中內容會提前學。
2、仍然要參加中考,只不過類似于走過場,不再看重成績了。
和往年相比,今年北京的“1+3”項目迎來重大變化。
一是今年“1+3”培養實驗學校的數量比去年擴充了將近一倍!
二是城六區所有“頭部”學校都退出了“1+3”名單。
三是首次有民辦學校進入“1+3”名單。
變化1
“1+3”項目學校翻倍
今年“1+3”項目培養實驗學校共計82所,其中市級6所、區級76所,培養人數6014人。相比去年的40所,學校總數翻倍!
從區域上來看,去年僅有海淀、西城、朝陽、豐臺、石景山、門頭溝、昌平、通州開設“1+3”項目,而今年北京16區+燕山+經開,全部擁有“1+3”項目培養實驗學校。
變化2
城區“頭部”校全部退出
雖然數量翻倍,但今年“1+3”項目培養實驗學校并不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而是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最明顯的變化是,城六區各自的“頭部”學校全部退出,比如,西城的一六一中學、朝陽的北京中學等。
今年,西城新增了北京市第七中學、北京市育才學校。朝陽區新增了北中的兩所分校,分別是中國傳媒大學附屬中學(北京中學傳媒分校)和今年首次招生的北京中學科技分校。此外,朝陽新增的學校還有中央美術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望京學校、北京市第二中學朝陽學校。
變化3
首次有民辦學校進入
今年還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變化,那就是首次有了民辦校進入“1+3”項目培養實驗學校。
今年,西城區新增的學校中,出現了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而這是一所民辦學校。
此前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規范公參民學校的相關通知后,北京其他名字中有公辦校名稱或簡稱的民辦學校,要么轉公要么改名,目前僅有北師大亞太仍既保留名稱同時又未轉公。
這所學校是會轉公,還是改名保留民辦身份?這是非常多的家長關心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這兩年一直甚囂塵上。但直到今年招生簡章出臺,這所學校也仍然是民辦身份。
這所學校比起其他的“公參民”學校,規范工作更具難度。
首先,這所學校屬于北京師范大學主辦,而不像其他學校那樣,由大學附中主辦。而北師大屬于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高校,牽扯關系比中學的“公參民”學校更復雜。
其次,該校前身為創建于1992年的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職工子弟學校,2001年北京師范大學接管后,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西城區教委管理。這么“復雜”的關系,在“公參民”學校中屬于“獨一份”。
第三,這所學校的管理權限在西城區,學生的學籍也在西城區,但辦學地址卻在昌平區。這樣“跨區經營”的學校,在北京也是“獨一份”。不論是回歸公立還是轉為民辦,都牽扯到歸西城還是歸昌平的問題。
2022年3月,西城區教委答復家長提問時曾表示,按照教育部等八部委印發的《關于規范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和北京市相關文件要求,及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辦學情況,西城區教委正在組織研判工作,在市教委和區政府的指導下,穩妥推進北京師范大學亞太實驗學校規范辦學工作。
兩年過去了,這次北師大亞太進入了“1+3”項目培養實驗學校的名單,那是否意味著,它朝著“轉公”又邁進了一步呢?我們拭目以待。
那今年1+3項目發生這么重大的變化,意味著什么呢?我們來為大家解讀一下:
解讀1
更多學生不用準備中考
我們先來看一下,1+3到底有什么優勢
1、免中考,直升高中
學生可以避開中考的競爭,直升優質高中。被“1+3”實驗項目錄取的學生,不用參加中考,免試直升理想高中。
2、學生可享受更好教育資源
通常1+3項目是單獨成立班級,作為1+3項目實驗班,初三學習初高中銜接課程。市級試驗校中的新建校教師也將由本部統一安排、招聘和培訓。學生進入實驗校學習,可以參與本部舉行的各類科技、藝術和體育等社團活動,提高藝術修養。
3、學生初三可直接入校就讀,充分發展
學生可以從初三中考復習中解放出來,學校通過四年整體一貫的課程設計,建設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體會到更多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今年的1+3,學校多了,錄取人數多了,對學生而言,肯定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不用把精力放在中考上,而是直接用4年時間準備高考。
解讀2
學校將提前留住優質生源
對學校而言,作為人才培養實驗項目,“1+3”項目助力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也成為部分高中校提前留住本校初中優質生源的方式之一,同時也為一批特色學校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生源保障。
可以預見,今年“1+3”項目新增校,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和巨大的發展空間,學校的家長和學生也將擁有更多的優質資源和選擇機會,北京也將新涌現出一批優質學校。
尤其是“頭部”高中退出,“二線”高中將更有機會留住本校的優質生源,4年后在高考時,將會有更多可能性。
解讀3
本校學生不高于七成
關于實驗范圍,2024“1+3”項目培養計劃按照學校申報、區級推薦、市級評審等程序,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和結構。其中市級實驗學校培養計劃面向城六區所有初中學校(其中人大附中通州校區、通州區張家灣中學的培養計劃還面向通州區所有初中學校),區級實驗學校培養計劃面向本區所有初中學校。
在錄取方式上,實驗學校結合學生初中綜合素質評價信息,按照1:3比例確定面試名單,并按要求組織面試,且各實驗學校錄取本校初中學生比例不高于培養總計劃的70%。
在報名條件和報名方式上,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升學資格和同一學校連續兩年初中學籍的初二學生,均可報名參加“1+3”項目培養計劃,符合條件的學生,可在規定時間內登錄北京市“1+3”培養實驗平臺(https://yjs.bjedu.cn),自愿在市級實驗學校、區級實驗學校中分別選擇一所報名。已通過市級實驗學校面試的學生,不可再報名區級實驗學校。
解讀4
初高中長鏈條貫通培養
今年“1+3”項目迎來重大變化,是進一步完善北京中招改革的配套舉措。去年9月底,北京再次啟動新一輪中考改革,改革的著力點是“大減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載體”。北京高中升學將逐漸減少單純以考分升學的人數比例,鼓勵多渠道升學、多載體升學,支持各具特色的高中教育集團對學生進行連續培養。
市教委主任李奕曾經表示,教育系統的高質量不是獨立存在于某一個學段或者某一個學科,而是要形成體系。“因為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是五育并舉,是從托育到學前到中小學到大學整個人才成長的鏈條。”
“1+3”項目通過有組織的育人體系設計,縱向打通各學段人才培養環節,形成較大規模的新的育人載體,助力首都基礎教育形成多元化、立體化的育人格局。可以預見,未來更多的教育集團和學校將以長鏈條式的貫通培養模式,來撬動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并讓更多的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上高中。
2024年“1+3”市級實驗學校計劃
2024年“1+3”區級實驗學校計劃
2024年“1+3”人才培養實驗工作時間表
信息來源:北京市教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