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有人在吐槽他家小孩中考成績比別人家的小孩高了很多,但是別人家的小孩可以讀重點高中而他家小孩只能讀普通高中,像這種"高分讀普高,低分進重點高中"的現象可能會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感到困惑,也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別的地方我不太清楚,但是在黃岡市這種現象似乎很常見,它正悄然改寫著傳統升學邏輯。在教育資源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為什么會出現中考“高分讀普高,低分進重點高中”的現象,今天我就來簡單地聊一聊:
在黃岡市今年中考成績公布后,分數的分布呈現出高分扎堆的情況,這個從黃岡市高中學校錄取資格分數線就可以看得出來。以黃岡中學為例,黃岡中學在麻城的錄取資格線高達749.6分,在黃梅縣、蘄春縣以及武穴市等地的分數線均達到745分以上 ,而中考總分僅780分。在如此高的分數線面前,中考即使考出745分甚至以上一點的高分,在上面所說的這些地區也與黃岡中學失之交臂,只能去下一批次的學校就讀。而在黃岡市其它縣,黃岡中學的錄取分數線都在740分以下,也就是說在剩下的這些縣,中考分數740分甚至以下一點就可以進黃岡中學。
其實這個由于是在不同的縣市似乎不足以說明“高分讀普高,低分進重點高中”的現象,而且像麻城、黃梅以及蘄春這些縣市的第二批次高中也就是他們縣市一中,每年的高考成績也很不錯,所以很多學生可能會覺得在黃岡中學就讀和縣一中就讀并沒有太大關系,對于這些縣的學生來說,中考能夠考上一中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對于黃州區情況就不一樣,黃岡中學在黃州區的統招生分數線是747.2,但是分配生最低資格線是707.4分,這么低的分數應該是針對黃州區鄉鎮的學生吧。在黃州區就存在很多城區考生分數比707.4分高,但是讀不了黃岡中學,只能去黃州區的第二批學校,黃州區第二批學校相比較黃岡中學而言,要差很多。黃岡中學是重點高中的話,那么黃州區第二批高中就只能算是普通高中吧。
不止是黃州區,在黃岡下面的縣市都存在這種現象,也就是高分的學生讀不了縣市一中這樣的重點高中,只能去讀普通高中。而一些分數稍微低一點的學生卻可以讀縣一中這樣的重點高中。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分配生政策,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的關鍵因素。為了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點高中會將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分配到各個初中學校。
以黃梅一中為例,2025年將差不多招生計劃人數的七成招生名額分配到縣域內所有初中,分配依據主要是初中學校的畢業生人數,每所初中學校的比例基本差不多。各初中學校再根據分配名額,按照校內學生中考成績從高到低進行錄取。這就意味著,在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學校,學生只要在本校排名靠前,即便成績未達到統招生分數線,也有機會憑借分配生身份進入黃梅一中這樣優質的高中。
比如今年黃梅一中統招線是730.25分,中考分數只要達到730.25分的學生就可以進入黃梅一中就讀。而黃梅一中分配生校線最低是691.6分,但是不是說只要分數達到了691.6分就可以通過分配生名額進入黃梅一中,還要看所在的初中學校。每一個學校黃梅一中分配生校線不一樣,就像有一所初中學校中考喜報里面提到他們學校黃梅一中校線724.9分,為黃梅縣最高。也就是說在這所學校中考分數在724.9到730.25之間的學生可以通過分配生名額進入黃梅一中,而只要低于724.9分哪怕是724.8分也跟黃梅一中無緣了。但是某鄉鎮初中學生中考成績為691.6分分,但因所在學校分配生名額的原因,分配生校線剛好是691.6分,所以他可以進黃梅一中就讀高中。
由于今年中考題目可能比較基礎,所以高分扎堆,黃梅縣700分以上的人數達到了1938人,而黃梅一中以及黃岡中學也就招生1400多人。也就是說有五六百個中考成績過了700分,但是處于黃梅一中校線以下的學生只能去普通高中就讀,而好幾所鄉鎮初中黃梅一中校線只有六百九十多分,所以這些鄉鎮初中有很多不到700分的學生可以就讀黃梅一中這樣的重點高中。
其實不止黃梅,黃岡下面其它縣市也基本上都有“高分讀普高、低分進重點高中”的現象,這一現象在黃岡市似乎是很常見的現象,所以不要大驚小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