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汽車產業的發展進入到一個百年未有的產業重構新時代。汽車已經從“沙發+4個輪子”升級到“一臺移動的電腦”“一個移動的儲存裝置”。汽車“新四化”的發展趨勢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的宏偉目標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同時也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日前,由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在日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全球汽車精英組織牽頭策劃并舉辦的2021第八屆全球華人汽車精英聯合年會暨“中國擁抱世界”汽車產業創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與會嘉賓分享了當前汽車產業關注的話題,現整理刊發,以饗業內。
《碳中和與中國汽車應對之路》——清華大學汽車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
“踐行‘雙碳’不能孤軍奮戰,汽車產業脫碳是一場系統性變革,動力多元化是未來相當長時間的主旋律。”
“萬物互聯”和“碳中和”正在改變著人類社會。與以往改變人類社會原動力、驅動力不一樣的是:“萬物互聯”和“碳中和”超越了技術,是全方位系統性的,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且與汽車工業息息相關。
碳中和是中國必走的路。碳中和要告別人類賴以生存的碳基能源,對世界的改變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為能源無處不在,任何一個在人類社會生存的生命體都需要能源,所以這是一個立體的、系統性、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人類共同解決。
碳中和一方面考慮的是生態環境也就是人類生存問題,更要解決人類經濟發展的問題,所以它解決的是生產生活的問題,而其中,生產則依賴能源。因為改變所有各個國家的工業能力、技術能力、生產生活方式,所以它是未來各個國家經濟、政治博弈的絕對核心要點。從這一角度來看,其政治價值遠大于萬物互聯,它是重塑所有國家在世界的經濟地位。
雙碳政策下,我國汽車工業面臨的挑戰有三個方面:
第一,規模大,關注度高。汽車產業是集大成的產業。中國交通業還在發展當中,中國還有三倍的空間。產業要發展,就面臨著碳排放的壓力。汽車產業鏈非常長,汽車減碳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第二,國際經貿機制與市場競爭環境變化。
第三,汽車要做到雙碳目標需上下游的配合。汽車碳排放規模大,被關注度高,可視性強。
那么汽車工業如何做到控碳呢?基本上全球圍繞制造業都是一樣的,首先是解決上游能源問題;二是解決本領域的減碳問題,最終解決下游客戶問題。對于汽車工業而言,要解決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問題,從產品制造到最后報廢的全生命周期,所有的供應鏈都要減碳,而這不僅是制造、生產、物流,還要考慮到使用環節的減碳。
上游是能源,要倒逼能源產業減碳,同時還要給交通環境提出減碳。什么樣的交通環境讓汽車更加低碳,就涉及到交通中用的各類車型,以及自動駕駛在城市里要達到的比例等等。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先看上游能源產業。未來告別化石燃料,就意味著與天然氣、石油、煤說再見。這時就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核能,生物基燃料。目前來看,生物質燃料要解決碳基燃料的問題是不可能的;核能有安全問題,同時還有對水資源的依賴,要大規模發展也比較難。所以德國在歐洲能源危機的時候把核電站去除了,就是有這樣深層次的思考。
那么就只有可再生能源了。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國已經基本把水力應用的差不多了,剩下就是太陽能和風能。太陽能和風能最大的問題是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發電的時候效果非常好,太陽不“露臉“、不”起風“,就沒有電。
我國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規劃,這是基于碳達峰制定的指標。如果說能源產業不轉型,制造業要做到低碳基本是不大可能。因為制造過程中都要使用能源,如果能源都是用碳的,那低碳是不現實的。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組成部分,而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是儲能問題。因此儲能才是最難的技術攻關難點,也是最大的投資熱點。目前儲能產業化最多的是蓄水和蓄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