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扎根一線的創新先鋒(主題)
——記貴州省勞動模范楊鑫(副題)
桐梓融媒記者 王琨榮
在桐梓,有這樣一位電力工匠,他以鍋爐檢修為起點,在燃料質檢、安全管理等多崗位淬煉成長;他用科技創新破解生產難題,8項專利成果助力發展;他以技能競賽為磨刀石,獲得10余項省部級以上榮譽;2025年,他被評為貴州省勞動模范。他就是貴州華電桐梓發電有限公司燃料部副主任楊鑫,一位在能源保供戰線上踐行初心使命的青年先鋒。
“設備就像戰友,必須摸透它的脾性。”近日,在貴州華電桐梓發電有限公司燃料部化驗室,楊鑫正在檢查設備和核查燃料化驗數據。
“燃料化驗數據的準確性非常重要。我們主要以開展理論授課、實操技能培訓和組織燃煤采制化技能競賽等方式,全面提升燃煤采制化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楊鑫告訴記者。同時,公司通過設備定期維護、實驗時細則的檢查和標準的操作,確保燃煤化驗數據的精確性,為公司提供準確的化驗結算數據。
2016年,楊鑫以鍋爐檢修工的身份踏入電力行業。五年間,他參與完成公司#1、#2機組20余次大小修,主導鍋爐尾部煙道漏風治理、“四管”防磨防爆等重大檢修項目,成為設備安全運行的“守護者”。2021年1月,#2機組撈渣機突發故障,楊鑫帶領團隊在寒冬環境中連續鏖戰五天五夜,最終完成了能源保供工作。
“創新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要解決一線最迫切的問題?!边@是楊鑫的工作信條。在桐梓電廠鄒勝龍勞模創新工作室,楊鑫展示著他研發的煤樣混合裝置,該項目榮獲2023年中電聯創新發布一等獎,已獲實用新型專利,助力實驗室通過CNAS(中國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評審。
“一種煤樣混合裝置主要應用于我們煤樣制備過程中,起到煤樣充分混合均勻的作用。在使用該裝置時,只需要將煤樣倒入該裝置即可,操作簡單方便,煤樣在投入該裝置后,自由下落過程中進行多級混合處理,達到煤樣混合均勻的目的?!辟F州華電桐梓發電有限公司化驗員劉婭介紹道。
楊鑫扎根生產痛點,已累計獲得8項國家專利、12項QC成果。針對磨煤機密封件3個月更換的行業難題,他設計的“雙環式密封裝置”將壽命延長至18個月,單臺機組年節約維護成本50萬元;研發的《一種風機轉子檢修支撐工具》將檢修時長從4小時壓縮至1.5小時,入選公司創新成果匯編。
“傳幫帶是技術人的使命”。在2023年全國能源行業燃料化驗員大賽上,楊鑫摘得銀牌后轉身投入“傳幫帶”,他培養的3名徒弟在2023年省級競賽中獲得好名次。作為中電聯特聘講師和華電集團考核官,他累計培訓技術骨干300余人次,為企業鍛造出一支“技術鐵軍”。
2021年擔任燃料部采制化專工后,楊鑫就開啟了“標準化攻堅”,當好燃料管理的“護航先鋒”。他帶領團隊修訂完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3項CNAS實驗室根本性指導管理文件,將36項制度整合為6項核心制度,牽頭編制的“三要點”工作手冊成為燃料從業人員的“口袋書”。在他的推動下,實驗室順利通過CNAS復評審,認可證書有效期延至2028年,檢測結果公信力躍居行業前列。
2024年8月,面對電煤保供的嚴峻形勢,楊鑫主動請纓承擔夜間收煤任務。在他的帶領下,燃料部該年9月完成收煤量40.44萬噸,刷新歷史紀錄。
“每一粒煤都關系著機組的'口糧',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正在推進燃料智能化項目建設,屆時將實現燃料采制化全過程無人參與,不僅可以降低燃料管控風險,有效監測燃料各項指標,還能提升公司管理技術水平。”楊鑫在收煤現場堅定地說。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睏铞螀⑴c制定的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生產“五條禁令”,推動企業連續4年實現人身傷亡事故“零記錄”。這套制度已成為行業安全管理范本,守護著2000多個日夜的平安運行。
十年間,楊鑫從青澀技工成長為貴州省勞動模范、“電力行業優秀技能選手”,帶領團隊獲得中電聯創新一等獎等10余項省部級榮譽。如今,他依然堅守在企業一線,用創新之火點亮傳統電廠的升級之路,以工匠精神詮釋著“能源保供”的初心使命。
來源:遵義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