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業評論(NEBR),致力于打造新能源產業創變時代最有質感的商業評論內容,凝聚核心產業從業力量。明星公司欄目,關注行業頭部重點公司,結合企業最新動態拆解產業方向、內部戰略,形成權威的系統解讀。
【摘要】當下全球收入第一的鋰電設備公司先導智能,20多年前還是無錫一個破舊的無名倉庫。
卷繞機起家進軍鋰電、光伏,一路做了不少業務內的技術突破。
如今新能源賽道遇冷,整體市場收縮,先導同樣面臨應收賬款、存貨壓力。與此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其正朝向半導體設備尋求新增量,目前正處于研發階段,尚未批量出貨。
站在新的時間節點,同樣需要謹慎著手,把穩新能源與半導體之間的精準度關鍵。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以下為正文:
上世紀90年代末,無錫一個破舊的無名倉庫里,王燕清每天和兩位60多歲的退休工人一起承接小廠的電容器訂單。
白天既當工程師,又當鉗工、電工,負責所有的設計、裝配、編程、調試,晚上就睡在倉庫一角的小床上思考人生。
一直到2000年,這家倉庫才有了個名字——無錫先導電容器設備廠,彼時的王燕清已經34歲。
電容器設備在當時并不屬于創業的新鮮玩意,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大批僅靠模仿低端電容器產品的企業都能過得很好,不缺技術的王燕清如果選擇順應歷史潮流,應該也會過上小富即安的生活。
但一個現實是:彼時,國內高端電容器設備依然要向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際巨頭進口。
經過多番考察,王燕清開始對標海外高端市場,試圖打造國內最早的中國電容薄膜制造設備。
20多年后的今天,再回顧起曾經這個卷繞機快速運轉的小倉庫,更多的伏筆便有了答案。
01讓松下和ATL刮目相看的“卷繞機”大王
無論是電容器制造還是鋰電池制造,都需要用到卷繞機。
在鋰電池生產工藝的前段、中段、后段三個工序中,卷繞屬于中段設備。
就鋰電池卷繞機而言,其用于制作鋰電池電芯,技術要求、定制性都更高,對設備制造企業的考驗更嚴苛。
2002年,日本松下公司為了提高自家產能,開始全球考察,經熟人介紹下,王燕清得到了見松下一面的機會。
松下給出的條件很直白也很嚴格:提供每分鐘能生產30個鋰電池裸電芯的圓柱卷繞機。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松下自己的設備也只能達到每分鐘生產20個左右的成績。
王燕清接受了這一挑戰,經過不斷地調試改進,最終達到了每分鐘生產30個的標準。自此,無錫先導拿下松下訂單,逐步走出國內通向國外。
截至2006年,先導的高壓電容器纏繞設備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美國希爾頓(Hilto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全球電容器卷繞機龍頭,2003年被Behlen Group收購),成為超80%的高壓電容器廠的設備生產商,年盈利超幾千萬元。
另一個契機源于ATL,即曾毓群創立的東莞新能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彼時,松下、索尼、三星等外資鋰電企業入華,ATL等本土成長起來的電池企業開始大力培養本土設備供應商。
第一次創業的曾毓群盯上了王燕清的先導智能,希望后者為自己開發一款鋰電設備。
由于有過供貨松下、索尼等海外廠商的經驗,曾毓群對先導十分信任。進入2014年,成為寧德時代董事長的曾毓群再次聯系上王燕清。這一次,寧德時代與先導智能簽訂了合計5996.9萬元的采購合同,合同期限為三年。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寧德時代逐漸成為先導智能背后的那個男人。
此后,寧德時代幾乎年年占據先導智能的第一大客戶名額。2020年,寧德時代成為先導智能的第三大股東。直到2022年,寧德時代仍是先導智能的首要客戶,貢獻營收55.4億元,占比近40%。直到2023年有所易主,退居第二位。
02走出卷繞機,做整線布局
“賣鏟人”生意的規模化邏輯在于,通過售賣高度標準化的設備給各家客戶,從而迅速實現規模化降本。
但問題在于,鋰電客戶很難滿足這一特征。
就鋰電設備的各個工藝階段而言,其中前端設備技術難度最低,標準化最完善,設備毛利率在20%左右;中段、后段標準化較難,毛利率相對更高。中段各家電池廠自身know-how屬性較強,毛利率在30-40%;后段包括化成、分容在內的工序標準化程度最低,需要做大量的定制化工作,毛利率超過40%。
僅在中段的卷繞機領域做,是很難實現規模化的。
基于此,先導首先補齊了前段分切等設備的能力。2017年,先導收購泰坦新動力,進入了高毛利率的后段設備市場,完成了整線的覆蓋。
更重要的是,整線能力對設備產品具有更強的產線協調和一致性把控能力。
對于涉及動力電池領域的車廠而言,既有定制化需求,又需要保證較高的良率,同時還需要快速上產能,基于此,一家擁有整線能力且成本相對較低的設備廠商更受青睞。
2020年,先導智能為安徽泰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制開發圓柱形鋰電池產線,后者是國內首條實現200PPM(part per million,產品質量管理標準之一,每生產100萬個產品中,只有200個可能存在缺陷)的高速整線,也是真正意義上由單一設備服務商為客戶量身定做,實現從前期咨詢規劃到后期設備安裝調試生產的第一條鋰電池整線。
隨著業務的擴展,先導智能逐漸進入光伏、汽車、3C、氫能等領域,定位為高端、非標、智能化設備平臺。
2023年,先導鋰電業務收入為126.42億元,同比增長27.12%,毛利率為38.69%;非鋰電業務中光伏收入為10.28億元,同比增長121.85%,占比提升至6.18%。
03新能源行業遇冷,新一輪挑戰倒逼轉型
自去年以來,整個新能源行業面臨周期性寒冬,不少企業運營困難,這相應導致了設備公司的難題。
一個現實是:利潤都成了賬款和存貨。
先導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據公司2023年年報,其應收賬款達97.49億元,2021-2023年年末應收賬款占當年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7%、53.7%和69.3%,呈現逐漸升高態勢。
圖源: 先導智能2023年報
就賬齡來看,其1年以內(含1年)應收賬款76.89億元,1年以上應收賬款達20.6億元,占總應收賬款的21.1%。
圖源: 先導智能2023年報
先導把應收賬款按賬期分類,乘以相應的計提比例,最終得到的壞賬準備供16.18億元。
就存貨而言,先導2023年底存貨132.07億元,占總資產的37%。
僅這兩項,在當下的大環境中,給先導的業績表現提升了較多不確定性。
國內廠商遵循“3331”標準,產品發出到客戶后,需先進行安裝、調試和試生產,能夠穩定滿足客戶需求后,經驗收合格方能確認收入,這個時間間隔較長,1 年左右是正常的。
對于鋰電設備而言,前中后段某一個環境驗收必須和整線一起試生產。如果下游鋰電池生產商開工率較低,資金緊張,就有可能推遲或拒絕對設備進行驗收,這一壓力將成為鋰電設備廠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基于此,先導智能也向半導體設備尋求了一部分增量市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尚研發階段,還未批量出貨。后續新能源市場達到瓶頸,半導體設備將是一個具有更大增量市場的區間,但相應耗費的前期投入也更多,滲透的快慢取決于資本量和人才。
04尾聲
起家于薄膜電容器的先導智能,一路走穩鋰電、光伏,做了不少業務內的技術突破。
但在當下這一時間節點,新能源整體市場遇冷,周期性困境是眾生平等的判官,新的挑戰考驗著每一家廠商。
進軍半導體設備領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但同時,也需要謹慎著手,把穩新能源與半導體之間對于精準度的關鍵要素。
舊市場和新增量同樣都是刀尖上的藝術。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 NEBR -
喜歡就獎勵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