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原創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DT商業觀察,ID:DTcaijing;作 者:董瑞娜 編 輯:鄭曉慧、數 據:鄭曉慧 設 計:戚桐琿、運 營:蘇洪銳 監 制:李晶禹。
不少觀眾翹首以盼的喜劇綜藝,終于來了。
周五下午,還沒下班的舒舒(化名)和李惠(化名)就已經約好了晚上一起看“喜人”,并根據網友的“劇透”,討論最期待哪個作品。
“喜人”聽上去是一個聊天的暗號,實則是最近熱播的喜劇綜藝《喜人奇妙夜》。
在廝殺激烈的暑期檔中,目前播出僅四期的《喜人奇妙夜》,成為打工人的“賽博可樂”——不僅讓人開心,還上頭。
《喜人奇妙夜》播出后,熱度持續飆升,僅播出兩期后,就以超24000的熱度值躋身騰訊視頻爆款俱樂部。
在站外,“喜人”們也很能打,拿下了燈塔、貓眼、Vlinkage、骨朵、云合等行業榜單超過70次TOP1,在全網斬獲熱搜近1200條。
《喜人奇妙夜》保持高開高走的秘訣是什么?想要解答這個問題,還得先從節目本身找答案。
《喜人奇妙夜》,到底有多火?
這檔喜劇綜藝有多火?播出后的數據走向,是一個直觀的體現。
我們查看了各大文娛統計平臺,發現《喜人奇妙夜》斬獲的成績斐然:
連續兩周獲得云合網綜霸屏榜周榜TOP 1;
連續兩周拿下骨朵熱度指數榜網綜TOP 1;
在Vinkage網絡綜藝播放指數榜穩居前三;
連續兩周穩居抖音綜藝榜前二;
參考貓眼專業版全網實時熱度,6月28日開播后,《喜人奇妙夜》的在騰訊視頻站內的熱度便以“火箭速度”飆升。
從熱度曲線圖可以看到,6月28-29日、7月5日-6日、7月12-13日以及7月19-20日分別形成了四個小峰值,而這四個時間段,正好對應著《喜人奇妙夜》每一期更新的時間。
可以看出,《喜人奇妙夜》在開播初期就已經具備了影響力與品牌力。有很多像舒舒和李惠的觀眾,會坐等每期更新。
數據火是一方面,《喜人奇妙夜》也成為時下各種熱搜話題的源頭,節目本身、作品和嘉賓都成為了人們的“笑點”。
比如,第一期節目播出時,人們不僅喜歡《回音山谷》這個討論“朋友能陪伴自己多久”的作品,還從作品中延伸出#永遠的朋友vs階段性的朋友##山不回你我自回你#等討論話題,在抖音收獲超過百萬點贊數。
當然,判斷一檔節目是真火還是虛紅,二創內容也是重要的衡量標準——節目盤點、觀看節目的reaction、CP拉郎、選手單人CUT、高分作品卡段等內容,都屬于二創范疇。
在抖音上,每一期都至少有一個作品片段點贊超百萬,或是在微博、抖音上反復沖上熱搜。在B站,超過10萬播放量的《喜人奇妙夜》二創投稿接近40條,播放量超過1萬以上的則多達幾百條。在小紅書,#喜人奇妙夜#主標簽主標簽瀏覽量超1.2億;12篇爆款萬贊筆記、233篇千贊筆記,網友樂此不疲地分享金句、分析內容。
顯然,網友對《喜人奇妙夜》這個IP本身是認可的,存在探究欲的,所以才愿意去看創作者們的二次解讀,從中獲得更多信息增量。
而當相關二創內容播放量高,UP主們也更愿意選擇《喜人奇妙夜》作為二創解讀對象,從而形成“強者恒強”的良性循環。
為什么《喜人奇妙夜》能成為觀眾的“賽博可樂”?
開播即火,原因是《喜人奇妙夜》摸準了觀眾的脈。
先來看看不同平臺的觀眾在追《喜人奇妙夜》的時候,他們都在關注什么。
在微博,大量與情緒相關的高頻詞在前排出現,比如搞笑、有意思和快樂等等,不少人都在微博上轉發分享,表示“我的快樂又回來了”“笑到胃痛”。
這意味著觀眾在看《喜人奇妙夜》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積極正向的情緒反饋——這也是一檔喜劇綜藝能俘獲觀眾的“基本素養”。
如果追過《喜人奇妙夜》更新,你會發現不同作品的側重點、洞察以及想表達的內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最基礎的共性——好笑。
在《工作的她》,元氣少女慘變卑微社畜,裸辭旅游一圈重回職場,高喊“大小姐我回工位了”;在《質子的愿望》中,天放扮演的“質子”小名叫王妞妞,在父親的要求下羞恥又高興地扭起了一段傣族舞;《心動的信號》里,壞消息成為西西里里家族老當家的續命靈藥,三個兒子排排站,比賽報憂不報喜,用強烈的反差引起一連串“哈哈哈哈哈哈”的彈幕。
更重要的是,《喜人奇妙夜》實現“笑”的手段變得更多樣化了,即使有想要表達的價值觀,也擅用“減法的藝術”,讓“好笑”始終排在第一位。
從抖音上和《喜人奇妙夜》相關的高頻詞來看,無論什么偏好的觀眾,都能找到能逗笑自己的那一款。比如《八十一難》《小品的世界》《史上第一大劫案》《回音山谷》《葫蘆兄弟》等。
其中,《八十一難》和《小品的世界》是第一賽段兩大高分作品,前者對經典名著《西游記》進行解構,反轉來得出其不意;后者則致敬了一系列經典小品,以密集彩蛋的方式“炸”給觀眾。
還有荒謬無厘頭的《史上第一大劫案》、簡單但戳心的《回音山谷》、游戲照進現實的《頭號玩家》等。
當然,不同的喜劇作品背后,還是少不了對現實的辛辣諷刺,成為普通人的嘴替,說出那些生活中不能宣之于口的的憋屈和不甘心。
《喜人奇妙夜》沒有忘記這一點,只是這一次他們選擇了化成一個個梗,巧妙地點到即止。如果觀眾能接收到更深層的寓意,那無疑最好,如果不能,也能獲得簡單純粹的快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呂嚴、閆佩倫這些熟悉的喜劇演員外,今年《喜人奇妙夜》還出現了許多新面孔,像“雙高胎”高超高越、李治良、孔令美等。
他們都是今年第一次參演喜劇綜藝,卻沒有拘泥于過去的“喜劇模版”,而是拿出了不少新創意。像雙高胎的《頭號玩家》,通過類似真人動捕的表演方式,展示年輕人打游戲時容易出現卡頓、“送人頭”等搞笑場面,就頗受Z世代的歡迎。
“新人鯰魚”的加入,進一步攪動著喜劇創作的大池塘,從而拿出了更多“內外兼修”的優質作品。
喜劇綜藝大年,長視頻平臺如何回應觀眾的需求?
有人說《喜人奇妙夜》是檔“攝像頭綜藝”,總像是在偷窺自己的人生;也有人說他是電子牛肉干,越品越有滋味。
關于“喜人演我”的討論背后,本質上是騰訊綜藝回應了大眾的情緒需求。
跳出節目視角,從流行文化和情緒經濟的角度來看——人們雖然常常把“發瘋”掛在嘴邊,但“發瘋”背后,人們最渴望的細分情緒仍然是快樂。
根據全網熱點事件分析平臺“知微輿論場”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熱梗TOP 20,我們經過分析后發現,70%的熱梗都和“歡樂解壓”有關,包括短劇常用的系列標題“重生之XXX”,00后運營官方賬號的最愛“貓meme”。
而騰訊綜藝用《喜人奇妙夜》精準回應了觀眾對快樂的需求。
包括《喜人奇妙夜》的播出時間也蘊含著巧思:周五是“本周打工到此為止”的前哨,在一周最快樂時候看一部令人大笑的綜藝,對于觀眾而言無疑是“雙倍快樂”。
其次,《喜人奇妙夜》也通過無厘頭的作品,回應了觀眾吐槽、對抗荒謬現實的需求——這也是今年呈現爆發態勢的細分情緒。
《大俠別動手》就是這樣的故事。大俠們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無論店小二怎么哭訴,還是瘋狂摔碎店里的碗,反倒是被視為“武林大患”的“魔教”,即使受傷也把店小二的碗護在懷里,引得觀眾哈哈大笑。
這個作品乍一看十分荒謬可笑,但不少人卻讀出了職場領導為了“私欲”、不顧打工人死活的諷刺之意。
一個共識是,喜劇綜藝是大家獲得情緒按摩的重要方式,人們通過喜綜緩解生活中的意難平與不如意,藉由笑聲消解情緒包袱,輕裝上陣。騰訊綜藝捕捉到了這個風口,并持續交出令觀眾滿意的答卷。
事實上,這些年來,騰訊綜藝已經逐漸培養出了做喜綜的DNA和土壤。
早在2016和2017年,觀眾對于喜劇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相聲、小品,騰訊視頻就推出了《吐槽大會》及《脫口秀大會》,進一步推動脫口秀文化和行業的發展。
2020年受外部環境影響,線上喜劇團綜需求爆發,騰訊視頻與德云社合作,將喜劇競演與戶外真人秀相結合,打造了“德云團綜”《德云斗笑社》,也激活了“喜劇團綜”這一細分賽道。
還有《認真的嘎嘎們》,以尋找具有專業綜藝技能的“有趣綜藝新偶像”為由,結合喜劇與選拔類節目,為喜綜提供新鮮感的同時,也很符合當時“全民追選秀”的大眾偏好。
如今,隨著大眾對“快樂”這一情緒需求的壓倒性增長,今年4月份,騰訊綜藝推出了喜劇綜藝排播帶“笑吧”。
與之前的排播方式不同,“笑吧”以貫穿全年的排播方式、深淺結合的布局,進一步刺激喜綜的效能最大化,力圖給觀眾帶來更多爆笑的內容,滿足觀眾的情緒需求。
比如《輕輕松松喜劇節》的喜劇專場的模式,綜藝輕喜劇《非常敢想隊》的情景喜劇模式,《喜人奇妙夜》的季播模式……這一方面讓喜人們可以及時洞察觀眾最新的情緒需求,同時吸引其他優秀的人才進入行業,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另一方面也給喜劇內容更完備的創作空間,內容趨于精品化。
而《戀愛般的喜劇》《單排喜劇聯盟》等待播喜綜,則在“喜劇+”方面做出新嘗試。
前者選擇“喜劇+戀綜”的路線,對開心麻花經典大IP的愛情橋段進行二創,最終選出新一代喜劇國民喜劇CP;而后者聚焦一個人的喜劇戰斗,尋找個人喜劇IP。
這種“喜劇+”模式,無疑將喜綜的邊界又向外推了推,實現平臺、演員與觀眾的多向奔赴。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觀眾都是隨著內容走,一旦節目完播觀眾就會四散而去。但喜劇的人才培養和內容創作存在周期性,如何用好內容持續吸引觀眾、回應觀眾,是長視頻平臺需要深入思考的長期命題。
正如馬東曾在采訪表示:“觀眾對于喜劇的需求始終旺盛,這種需求并未因為短視頻和短劇的出現而發生變化。”
慶幸的是,不管是經典IP《脫口秀大會》《德云斗笑社》,還是如今的新IP《喜人奇妙夜》,它們都像騰訊綜藝投入水池的石子一樣,伴隨著一浪高過一浪的笑聲,在觀眾心里切切實實地蕩起一圈又一圈漣漪。
而未來,還有更多的石子將被投下,帶來更多的笑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