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每年定期進行體檢。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在發現癌癥時已經是晚期。這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常規體檢與防癌體檢的區別
常規體檢和防癌體檢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常規體檢主要關注的是基礎疾病和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規體檢的項目通常包括一般檢查(如身高、體重、血壓),內科檢查(如心肺聽診、腹部觸診),外科檢查(如甲狀腺、乳腺觸診,肛門指檢),眼科和耳鼻喉科檢查,實驗室生化檢查(如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等),以及一些輔助檢查(如心電圖、胸部X光、甲狀腺和腹部彩超等)。
這些檢查對于腫瘤的早期篩查效果有限。例如,胸片只能發現比較大的肺部結節,而彩超的效果則高度依賴操作人員的經驗,通常能看到1-2cm的結節,經驗豐富的醫生也許能看到5mm的結節。
體檢項目的局限性
1. 影像學檢查的局限性:常規體檢中常用的X光和B超在發現早期癌癥方面作用有限。X光只能發現較大的結節,而B超的效果則依賴于操作者的經驗。對于全面排除腫瘤,CT或增強CT的效果要好得多,但這些檢查并不常規用于體檢。此外,即便是CT,也有清晰度的差異,增強CT和PET-CT的效果更好,但后者因輻射量大而不適合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2. 血液檢查的局限性:很多腫瘤標志物在早期并不會升高,甚至有時會與炎癥混淆。例如,某些腫瘤標志物只有在腫瘤開始轉移時才會顯著升高,因此早期發現非常困難。
3. 腫瘤的隱蔽性:某些腫瘤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位置深且隱蔽,如胰腺癌和卵巢癌。即使體檢發現了腫瘤,也可能已經不是早期癌癥了,因為某些高惡性腫瘤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全身轉移。
如何進行有效的癌癥篩查?
1. 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體檢項目的選擇應根據個人情況量身定制。例如,有乙肝或肝硬化病史的人,需關注甲胎蛋白水平和腹部超聲檢查。有家族腫瘤病史的人也應進行更詳細的篩查。
2. 注重早期癥狀: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信號,早期癥狀如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體重下降等,應及時就醫。
3. 定期高分辨率影像檢查:對于有高風險因素的人群,可以定期進行高分辨率CT或增強CT檢查,以提高早期發現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癌癥的預防和早期發現是關鍵。雖然常規體檢在篩查早期癌癥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它仍然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為了提高早期發現的可能性,建議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和家族病史,選擇適合的體檢項目,并定期進行高分辨率影像檢查。此外,關注身體的異常信號,及時就醫,也是提高早期發現率的重要途徑。
希望大家能夠對體檢有更全面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預防和管理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