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爾濱大媽地鐵傳教遭懟”事件看互聯網宗教治理
厲潔
2024年5月13日,哈爾濱地鐵上有人宣揚基督教,遭年輕大學生駁斥,贏得掌聲一片。小伙慷慨陳詞: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從來就沒有沒落過,我們中國人要強大,必須要從精神上強大,我們中國講究的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您現在在顛覆我們五千年上下的文化,你選擇去信耶穌,不如去信女媧捏小人!現場短視頻被傳到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嗶站等短視頻(社交)平臺,迅速登上熱搜,播放上億次,超百萬人參與討論互動,引發網上熱議。輿情整體于我有利,大部分網友支持小伙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但網絡上部分人士的反應值得關注。
一、“哈爾濱大媽地鐵傳教遭懟”輿情中的觀點交鋒
(一)文化自信還是文化自卑
1.有觀點認為小伙子發聲體現了文化自信。
5月26日檢索相關話題,靠前的部分抖音賬號有超百萬網友參與討論。越牛傳媒、中國藍新聞、香港衛視、洪觀新聞、藤縣傳媒、海報新聞、菏澤廣電融媒、長城新媒體、重慶衛視等官方媒體賬號轉發視頻,曹小月、姜扶蘇、韓曙光等網絡大V參與了討論。大部分賬號肯定小伙子堅持正義,體現了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如“越牛傳媒”5月14日視頻稱,大媽在地鐵上宣傳國外信仰文化被小伙子激情“怒懟”,我們中國講究的是文化自信,轉評贊達41.5萬次。
微博賬號“愛國青年劉戰神”轉發“越牛視頻”稱,“中國幾千年歷史,講究的是文化自信和自強”。“動靜貴州”“大灣區新聞”“項城新聞”官方媒體微信公眾號轉發了大學生觀點,如“中國幾千年歷史講究的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稱贊小伙子是“中國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在年輕人集中的嗶哩嗶哩網站,網友認為小伙子的做法體現了文化自信,稱其為“地鐵判官”,有博主建議吸收這個大學生入黨。UP主“陳先生的紀錄片”15日發布《大型紀錄片<哈爾濱地鐵判官>》稱,00后小伙宣傳文化自信,化身地鐵判官!已播放7.9萬次。“啊牛哥紀錄片”15日發帖《建議給這位大學生入黨,大型紀錄片<地鐵里紅光>》,已播放4萬次。“燃新聞”視頻《阿姨在地鐵上鼓吹外國信仰,大學生慷慨陳詞有理有據進行反駁》播放2.1萬次。
快手賬號“大皖新聞”15日發布《大媽在地鐵上鼓吹外國信仰,大學生慷慨陳詞有理有據進行反駁,中國文化幾千年從來就沒有沒落過》,轉評贊77.2萬個。“中國藍新聞”(浙江衛視)13日發布《老阿姨在地鐵傳國外文化信仰,男大學生慷慨激情發言》,轉評贊8萬次。“主持人曹小月”14日發布《中國青年就該這樣》,轉評贊1.4萬。
2.有觀點認為小伙子盲目排外,是文化自卑。
抖音賬號“教育雜貨鋪”稱,小伙子盲目排外,是文化排他、文化自卑;“劉慧玲東山再起”稱,大媽才是文化自信,她確信自己所信的這一位是愛人類的大能者。快手賬號“好奇社長”18日發帖稱,小伙子是文化自卑。
(二)地鐵傳教是否合法
1.有觀點反對地鐵傳教。
微博賬號“大川成長價值投資”5月15日發帖稱,小伙子三觀很正,你信你的,他信他的,沒人管你,但在公共場合宣揚,會影響未成年人;“天涯社區”16日發帖稱,不要在地鐵上宣揚神學以免影響三觀未確立的、心智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微信公眾號“津云”稱,公共場合傳教影響未成年人三觀。
2.有觀點支持地鐵傳教。
快手賬號“好奇社長”18日發帖稱,公民有傳教自由,《宗教事務條例》違反憲法。微信公眾號“如鷹展翅419”稱,大媽在地鐵上把最好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在傳福音,沒有影響任何人。
(三)基督教是文化入侵還是優秀文化傳入?
發聲的官方媒體基本上都贊成小伙子關于“傳播西方神學思想屬于文化入侵”的看法,但有部分疑似基督教等宗教界人士賬號則持相反觀點。
微信公眾號“伊一在澳洲”稱,基督教不屬于文化入侵,沒有信仰的人不配談信仰。“真情日記”稱,中國的著名大學和醫院,當年都是傳教士免費建的,而且看病免費,要懂得感恩,要尊重歷史。“溫州人老蔣”稱,大媽宣傳的是西方文化、西方的信仰。抖音賬號“彼此相愛的”稱,除道教外的四大宗教都是外來文化,都是文化入侵?小伙子在搞文化對立。微博賬號“cigut”5月18日發帖稱,接受天主教或者基督教之類的西方文明并不會顛覆孔子的諄諄教誨,反而會完善和成就他的理念,為他希望多元文化結合的理想實現超越的基礎。YouTube賬號“紐約二少爺”5月19日發帖稱,粗俗無禮的哈爾濱地鐵上的中國小伙怒懟基督教傳福音的大媽,忘記中國最好的大學和最好的醫院是從哪里來的。
(四)大媽和小伙誰有信仰?
部分疑似基督教傳教賬號幾乎眾口一詞稱,大媽才是有真正有信仰者。
快手賬號“以色列凱兄”16日發布《大學生和老阿姨,你應該支持誰》稱,阿姨有愛心,考慮別人的需要,把最神圣最好的東西分享給身邊人,福氣是大的;17日發布《哈爾濱地鐵阿姨輸了世界卻贏得了冠冕》稱,小伙子不具備評論大媽的資格,永遠不要嘲笑有信仰的人。“濤弟兄有話說”17日發視頻稱,阿姨有信心、勇氣和膽量,讓更多人認識了祂,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每日箴言智慧”25日發布《面對地鐵上的新聞,我來說兩句》稱,現在很多人在關注信仰,甚至在探索生命倒地從哪里來?但信仰和中國文化是兩回事。
微信公眾號“林林在努力路上”、“魚皮巴巴巴巴”等稱,“做人沒有信仰,那和咸魚有什么區別?”如果一個人連信仰都沒有,還談什么愛國。支持哈爾濱地鐵大媽!請不要灰心不要喪氣,因為你背后是上帝,是全國有信仰的姊妹。“屁屁妥”稱“人一定要有信仰,小伙應該給大媽道歉”。
知乎賬號“南國勁松”17日發布《哈爾濱地鐵小伙怒懟大媽,一個缺乏信仰的民族會陷入無底線內卷!》稱,中國現在已經有了1億基督徒,相比于美國,我們的基督徒更純潔,基本上都是信耶穌的。而美國卻有很多人相信天主教,估計在2050年前后,我國的基督徒人數將會超過美國。
二、“哈爾濱大媽地鐵傳教遭懟”事件涉及的宗教政策
關于“哈爾濱大媽地鐵傳教遭懟”事件,網上輿論爭論主要圍繞宗教話題展開,以下兩個問題不容回避:
(一)關于地鐵上能否傳教的問題
2018年2月1日施行《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宗教活動場所內舉行,由宗教活動場所、宗教團體或者宗教院校組織,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按照教義教規進行。第四十四條規定,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傳教、舉行宗教活動、成立宗教組織、設立宗教活動場所。
地鐵屬于公共場所,傳教系宗教活動。宗教活動(包括傳教)應在宗教場所(如教堂)等指定的場所進行,在地鐵傳教違法。近些年,不斷發現有人在城市廣場、商場、地鐵、公交等公共場所拉人傳教。對這些違法行為,群眾可撥打110報警。
(二)關于互聯網上能否傳教問題
抖音、快手、微信、微博、嗶站、小紅書等互聯網短視頻平臺,宗教信息泛濫,海量賬戶直接或間接提供宗教信息服務,部分赤裸裸傳教,甚至發現宣揚全能神等邪教的賬號。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我國現行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對互聯網傳教問題有明確規定,并設定了法律責任。
《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后,按照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有關規定辦理。
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通過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等形式,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方式向社會公眾提供宗教教義教規、宗教知識、宗教文化、宗教活動等信息的服務,應當取得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第十七條規定,除本辦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互聯網上傳教,不得開展宗教教育培訓、發布講經講道內容或者轉發、鏈接相關內容,不得在互聯網上組織開展宗教活動,不得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方式直播或者錄播拜佛、燒香、受戒、誦經、禮拜、彌撒、受洗等宗教儀式。
對于網上非法宗教活動,《宗教事務條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明確了法律責任。
《宗教事務條例》第六十八條規定,擅自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或者超出批準或備案項目提供服務的,由有關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擅自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的,由宗教事務部門會同電信主管部門依據職責責令停止相關服務活動。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會同網信部門、電信主管部門、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條 互聯網宗教信息傳播平臺注冊用戶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宗教事務部門會同網信部門、公安機關責令互聯網宗教信息傳播平臺提供者依法依約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直至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同時還違反《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國家對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網絡出版服務等相關管理規定的,由宗教事務部門、網信部門、電信主管部門、公安機關、廣播電視主管部門、電影主管部門、出版主管部門等依法處置。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于違法從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的,如網上傳教,群眾可以區分情況,向宗教事務部門、網信部門、電信主管部門、公安機關或國家安全機關舉報。
三、“哈爾濱大媽地鐵傳教遭懟”事件對互聯網宗教治理的啟示
梳理“哈爾濱大媽地鐵傳教遭懟”事件網絡輿情發現。一是國內網民尤其年輕一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深刻認同,文化自信心增強。面對西方腐朽文化侵蝕,他們敢于亮劍。二是互聯網意識形態環境有較大改觀,網上充盈正能量。在涉及宗教等敏感話題方面,大皖新聞、越牛傳媒、中國藍新聞、香港衛視、洪觀新聞、藤縣傳媒、海報新聞、菏澤廣電融媒、長城新媒體、重慶衛視等官方媒體賬號敢于舉旗亮劍,有效引導了輿論。三是互聯網宗教信息泛濫,處于半失控狀態。一些宗教信徒毫無顧忌地網上傳教,亟待治理,一些深層次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一)警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著宗教自由幌子打壓遏制中國
近年來,美國將所謂的國際宗教自由作為其推行全球戰略、宣揚美國理念與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2018年7月,美國主持召開了首屆“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有80國代表與會。會議通過了《波托馬克宣言》以及《波托馬克行動計劃》,推動各國和地區參照美國做法設立國際宗教自由大使一職,成立“國際宗教自由基金”以資助“國際宗教自由”活動以及所謂“受宗教迫害人士”等。
2019年7月,美國國務院召開了規模更大的第二屆“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有10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官方和民間代表參會。
2020年2月5日,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宣布成立“國際宗教自由聯盟”(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Alliance /IRF Alliance),有33個成員。該聯盟由參與國家和地區自愿組成,沒有投票程序,對成員也無懲罰機制。這種建構看似松散,但實際上更便于美國操控,成為完全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組織。蓬佩奧對宗教自由話題津津樂道。2021年1月7日,他發推文稱,“對我個人來說,沒有比宗教自由更重要的人權外交。”
該組織成為美國利用宗教反華的重要國際組織。2023年1月3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三屆“國際宗教自由峰會”上,美國眾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叫囂,為了捍衛宗教自由,我們必須對抗中國。2024年1 月 30 日至 31 日第四屆國際宗教自由 (IRF) 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會議拋出中國、伊朗等國“壓制基督教傳播”等話題。
(二)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中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最大限度團結廣大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
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待宗教的基本政策。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某一種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同一宗教中信仰某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信教公民同不信教公民一樣,享有同等政治及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權利,不會因信仰不同造成權利上的不平等。國家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正常宗教活動;公民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權利,不得妨礙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得強制他人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不信教或者信仰其他宗教的公民,不得利用宗教妨害公民合法權益。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必須尊重公序良俗,尊重文化傳統和社會倫理道德。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國家對待各宗教一律平等,一視同仁,不以行政力量發展或禁止某個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國家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內部事務。國家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保護正常宗教活動和宗教界合法權益,制止非法宗教活動,禁止利用宗教宣傳極端思想和從事極端活動,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宗教在國家法律范圍內開展活動,不得干預行政、司法、教育等國家職能的實施。不得恢復已經被廢除的宗教封建特權,不得利用宗教從事危害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全的活動。
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是中國憲法確定的原則。中國政府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各宗教團體、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自主辦理宗教事業。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是中國人民在民族獨立、社會進步的斗爭中,基于天主教和基督教長期被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所控制和利用,被稱作“洋教”的屈辱歷史,由中國信教公民自主作出的歷史性選擇。這一原則,順應了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潮流,順應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要求,使中國宗教的面貌煥然一新,得到國際宗教友好人士的普遍理解、尊重和支持。
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不是要斷絕中國宗教組織同境外宗教組織的正常聯系。中國政府支持和鼓勵各宗教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流交往,建立、發展、鞏固同海外宗教界的友好關系,增信釋疑,展示良好形象。對境外組織和個人利用宗教從事各種違反中國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活動,控制中國宗教組織、干涉中國宗教事務,甚至企圖顛覆中國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中國政府堅決反對并將依法處置。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是要引導信教公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服從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就是要引導宗教界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教規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接受國家依法管理。
(三)應加強互聯網宗教治理
近年來,涉宗教內容的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等紛紛涌現,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有的組織和個人在網上開設虛擬的宗教活動場所、宗教院校,從事宗教活動,開展宗教教育,擾亂和沖擊正常宗教事務管理秩序;有的打著宗教旗號,在網上從事各種形式的非法募捐和封建迷信等活動,損害群眾身心健康和財產安全;有的在網上發表違背黨的宗教政策的言論,或煽動宗教狂熱,或污蔑攻擊宗教,或挑起宗教間矛盾,影響宗教領域正常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有的在網上宣揚宗教極端思想和分裂主義思想,鼓動和策劃暴力恐怖活動,破壞我國民族團結和政治安定,危害國家安全。
境外非法宗教、邪教通過互聯網向境內滲透。幾乎所有邪教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法 輪 功、全能神等邪教網站門類齊全、涉及多個語種、在境外互聯網上影響較大。耶和華見證人、萬民中央教會、上帝的教會等非法宗教建立中文網站,向國內滲透。“新天地教會”在YY、ZOOM、WOWO、小紅書等平臺直播、非法傳教,給信徒洗腦。他們利用電報等社交軟件聯絡,逃避我監管。
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沿,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缺口,先從搞亂人們思想入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西方反華勢力一直妄圖利用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來“扳倒中國”。他們打著宗教自由、人權旗號向中國發難,炮制“宗教迫害”虛假案例,傳播其所謂的普世價值,妄圖利用宗教搞顏色革命、街頭政治。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網絡視聽已成為第一大互聯網應用,用戶規模達10.74億人,網民使用率98.3%。
可以說,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誰輕視互聯網,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盡管主管部門制定了《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但在執行中面臨較大挑戰。一是用戶群體規模大。我國約有一億多信教人群,且還在不斷增長。信教群眾大都在使用互聯網。二是“互聯網宗教信息”難認定。宗教種類繁多,內容包羅萬象。對于不具備宗教專業知識的群眾來說,很難判斷哪些屬于“宗教教義教規、宗教知識、宗教文化、宗教活動”等信息。三是別有用的人故意打擦邊球。他們包裝、掩飾宗教教義教規、宗教知識等,發布似是而非的東西。四是全球化趨勢下人員流動頻繁,對境外滲透的宗教信息管控難度大。
網絡空間不是“宗教活動特區”,也不是“宗教輿論飛地”。
加強互聯網宗教事務管理。是確保我國網絡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宗教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在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需要進一步深化有關工作。
一是加大宗教政策法規,尤其是《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宣傳力度。云南省已經制定了《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并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是切實規范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要完善互聯網宗教信息發布審核、應急處置等管理制度,優化平臺審核機制;建立健全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協調機制,定期溝通情況;引導合法宗教團體和場所、宗教院校提升運用互聯網開展宗教信息服務的水平,傳播正面聲音。
三是發動群眾,用好中央網信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增加相關板塊,以方便群眾舉報:①網上傳教;②開展宗教教育培訓;③發布講經講道內容或者轉發、鏈接相關內容;④在互聯網上組織開展宗教活動;⑤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方式直播或者錄播拜佛、燒香、受戒、誦經、禮拜、彌撒、受洗等宗教儀式。
四是依法查處違法行為,公布典型案例,以案釋法,教育震懾以身試法者。五是加強宗教事務部門處置非法或違規互聯網宗教信息的隊伍建設。發揮好高校、科研院所宗教研究結構、專業人士的智囊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