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不僅是一個地區的名片和形象,更是一個地區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然而因為合并拆分等很多原因,有些地方的地名并沒有傳承下來而是發生了改變,比如沔陽變成了仙桃,廣濟變成了武穴。
而武漢也有一些區的也進行了改名,比如武昌縣因撤縣設區更名為江夏區,漢陽縣因撤縣設區更名為蔡甸區。
其中,江夏區在古代和今天的武昌區、洪山區等地都屬于江夏郡,郡內設沙羨縣,縣治涂口(今金口),后在隋朝時期沙羨縣更名江夏縣,縣治鄂城(今武昌),在民國時期江夏縣改名武昌縣,后武昌區、洪山區等地從武昌縣分出去了,縣治遷至紙坊。
到了1995年撤縣立區的時候,避免與武昌區重名,便延用了“江夏”二字,更名江夏區。可以說江夏這個名字是一種歷史傳承以及文化的延續。
而比起江夏,蔡甸這個名字的文化性和歷史性就弱了很多,甚至被網友說蔡甸這個名字有點土不拉幾的,跟蔡甸的歷史不相關。
漢陽變蔡甸,歷史丟一半
蔡甸區和今天的漢陽區、漢南區部分以及漢口和東西湖部分地區在西漢時期同屬江夏郡,到了隋朝時期屬沔陽郡,置沌陽、漢津縣。后因漢津縣位于漢水北岸,依“山北為陰,水北為陽”的舊例,改名為漢陽縣。
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漢陽縣都隸屬漢陽府,到清朝末期漢陽、漢口分治,漢口鎮及周圍數鄉從漢陽縣分出。民國時期漢陽城區劃出,剩下的地方仍然屬于漢陽縣。
1950年,漢陽縣治從原漢陽城區顯正街遷至今蔡甸街,1992年撤縣改區,因與漢陽區重名,故改為蔡甸區。
小編在網上查找過相關資料,發現老漢陽縣其實跟“蔡甸”二字幾乎沒有什么歷史淵源,而蔡甸區一直宣傳的“知音”文化也似乎與“蔡甸”二字不相關。
網上關于蔡甸名字的由來是這樣說的,據說是在南宋時期,漢江下游南岸建有臨漳城,臨漳古城往上游走兩公里處,有一姓蔡的人家在渡口開店,后因此得名“蔡店”,后改名蔡甸。
比起“漢陽”二字,蔡甸這個名字確實沒有太多的文化內涵,也不像"江夏"二字那樣有一定歷史傳承。
可以說,老漢陽改名“蔡甸”,確實在文化和歷史上有點斷層,不利于本區的宣傳和營銷。
新名存爭議,改名無疾而終
其實蔡甸不是沒有想過要改名,早在2017年就傳出蔡甸申請改名“知音區”的消息。
因為蔡甸區境內有座鐘子期墓,是知音故里,該區不僅斥巨資重修了墓塚,建了鐘子期公園,也在重點打造知音文化,而知音二字就取自鐘子期與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傳說。
從歷史傳承和文化傳承方面來看,“知音”二字確實比“蔡甸”更有意義,如果蔡甸區更名知音區,不僅能延續一個城市的歷史,還能增加這個城市的文化厚重感。但是好巧不巧,人漢陽區也在宣傳“知音”文化。
漢陽方面認為,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傳說故事主體發生在今漢陽區境內,也在著重宣揚知音文化,還建有琴臺大劇院,琴臺的名字也是來源知音傳說。蔡甸要改名知音,漢陽肯定也不愿意。
只能說蔡甸和漢陽本身就是同源的,文化相同,想要找一個與漢陽區分開來又有歷史文化傳承的名字,實屬有點難,反正改名之事,后面就不了了之。
改名成本大,需多方位考慮
另外,地區改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新的名字并不能給地區帶來太大的經濟效益,可能會勞民傷財。
因為一旦地區改名,那與地名有關的所有的名稱都需要進行更改,比如道路名稱、站點名稱政務名稱,以及居民戶籍和身份證等。
改道路名字或者站點名字只不過是換個牌子的事,但是涉及行政公文,戶口本和身份證更改,那可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會給當地經濟帶來巨大的更名費。
比如當年襄樊改名襄陽,就據說花了上億的更名費,雖然蔡甸戶籍人口(47w)不到襄陽人口(500w)的十分一,但是蔡甸的財政收入也不多,花1000萬進行更名對蔡甸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另外城市更名需要多方位考慮,除了要考慮文化傳承,也更應該考慮當地的經濟,如果名字改的不好,不僅不利于本區的宣傳,還會加重地方經濟負擔。
也許這就是2017年后蔡甸再沒有提過更名的主要原因吧。只能說當初更名為蔡甸時,確實考慮的太少了,導致如今想改名困難重重。
最后想說,蔡甸這個名字已經用了很多年了,以后可能不也會改了,畢竟與漢陽同源,不管叫什么名字或多或少還是會和漢陽或者經開那邊有關,到時候可能又存在文化之爭。
其實比改名更有用的是打造本區的經濟名片。比如東西湖,它的名字其實也挺土的,也沒有什么文化內涵,但卻依托國家級臨空港經濟區硬生生給自己打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經濟名片。
你說東西湖,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但你說武漢臨空港,別人立馬就知道是機場旁邊,是和武漢光谷、經開并列的開發區。
同樣的,蔡甸后期可以依托中法生態城,打造屬于自己的經濟名片,只要做大做強了,即使不改名,也能對本區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你覺得呢?
編輯:筱莜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