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讓億萬中國人為之振奮的事情。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是粒子物理學(舊稱高能物理)的研究范疇,彼時國內高能物理實驗方面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
粒子物理學是研究亞原子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分支。早期時科學家靠天吃飯,從宇宙射線中發現了很多粒子。后來依靠高能量的粒子相互碰撞成為研究粒子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因此能夠為粒子提供巨大能量的加速器變得越來越重要,加速器的結構逐步朝對撞機演變,能量也是不斷地提高。
大型加速器是燒錢的無底洞,很多人知道前幾年楊振寧公開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殊不知早在幾十年前中國就雄心勃勃地要建造大型加速器。早在1956年第一個科學發展十二年遠景規劃中就提出了建造高能加速器的設想。后來中蘇關系惡化,中國建造大型加速器的設想變得更加強烈。楊振寧第二次訪華的1972年,當時國內的科學家幾乎是形成了統一思想要建造大型加速器,因此很多人想聽聽楊振寧的觀點,沒想到楊振寧給建造加速器潑下冷水。當時的《美籍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學術活動記錄》中記下了楊振寧和中國科學家們的激烈交鋒,楊振寧把在場的中國科學家辯得啞口無言。楊振寧的反對態度之堅決令在場的中國科學家手足無措,當然楊振寧也沒料到國內那么多科學家贊同建造大型加速器。
季承在《李政道傳》中寫有“李政道主張建加速器,楊振寧反對……似乎只要李政道贊成的,楊振寧就反對?!边@話不論是前面開頭還是后面結尾,并不見得正確,盡管楊振寧的確反對建造加速器,李政道推動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
翻閱資料即可發現,1976年美國斯坦福加速器中心主任潘諾夫斯基和李政道討論過,哪種加速器適合中國。他們的一致結論是一臺能量幾億電子伏的正負電子對撞機。1977年2月李政道訪華時得知中國早已拍板了能量高達4000億電子伏的質子固定靶加速器的“753”工程,自己也是不贊同。同年12月,李政道、吳健雄、袁家騮聯合署名把他們的反對意見反映給有關部門。反對的理由無非是耗資巨大,同時明確指出40億電子伏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有其獨特的價值,比較適合中國。
為了建造大型質子加速器,1981年3月高能物理研究所派出代表團訪問費米實驗室、斯坦福大學加速器中心、布魯克海文實驗室。在拜訪李政道時,李政道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同時再次建議改做能量不是太高的正負電子對撞機。為此當年12月李政道專程訪問中國,在與鄧小平交談時提出了自己對中國建造大型加速器的看法,鄧小平立即拍板了李政道提出的方案。
在李政道的個人魅力影響下,斯坦福加速器中心主任潘諾夫斯基將斯坦福的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全部設計圖紙交給中國科學家。中國科學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將加速器的質心能量進一步提高。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破土動工,1988年10月16日實現首次對撞。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中國第一臺大型科學裝置。在對撞機的建造過程中,李政道每年都要親臨,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在后來的對撞機升級過程中,李政道也是積極出面支持。
倘若中國當初竭盡全力建造能量更高的質子加速器,從當今的視角看那定是走向歧途,也勢必嚴重影響中國在其他科技領域的投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運轉30多年來,在特定能量段依然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對撞出的耀眼光芒中能看到李政道閃爍出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