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成長手冊
親子溝通
良好的親子溝通
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塑造美好未來的基石
掌握科學的溝通策略
解鎖有效的陪伴方式
走進孩子的內心
構建心與心的橋梁
4大策略
構建親子溝通橋梁
策略一
好的溝通 從認識自己開始
為什么我們明明很在乎孩子,說出的卻是最傷人的話?
為什么在孩子面前,我們反而變得冷漠和暴躁,無法泰然表達?
為什么我們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卻不接受甚至抗拒?
其實,秘密就在于“藏在語言之下”自己未意識到的部分。我們可以通過薩提亞“冰山理論”,一窺溝通的本質,認識真實的自我,為良好的親子溝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冰山理論”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冰山上是意識部分,而冰山下 95% 則是看不見的潛意識。后來,維琴尼亞·薩提亞再一步定義,隱喻我們所能看見的只是冰山最上層的行為,而底層則與我們的信念價值體系相關。也就是說,我們做出怎樣的行為,完全取決于頂層定位。
從小案例讀懂自己
我們以家長想要阻止孩子繼續看電視為例,結合“冰山理論”,從不同的溝通方式,看看自己是究竟是什么類型的家長。
從上述這個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表達是最表層的,它傳遞的其實是家長的指令、觀點,甚至是價值觀。因此,家長想要和孩子形成良好的溝通模式,首先要做的是深入自我探索,認清“我希望成為怎樣的家長?”與“我當前是怎樣的家長?”這要求家長通過自我覺察與反思,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溝通中的優勢與不足,進而有意識地調整溝通方式,以更加積極、耐心、理解和支持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需求和挑戰。
策略二
確定家長與孩子
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家庭結構作為社會單元的基本框架,決定了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這一框架明確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厘清了各自的責任與義務,是構建和諧家庭、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
聰明的家長這樣管孩子
一
明確家長管理孩子的權利與義務
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引導和保護孩子,并為孩子提供成長所需的支持和指導。同時,家長也有權要求孩子遵守家庭的規則和價值觀,以確保家庭和諧有序。
二
尊重個體差異,鼓勵自我表達
“你有你的想法,我尊重你的不同。告訴我你的想法,我們一起探討如何讓它變得更好。”這樣的言語體現了家長對孩子個體差異的尊重,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可促進親子間更深層次的溝通和理解。
三
平等對話,共同成長
“以上是我的觀點,現在你來說說你的想法吧?我們看看哪些方法更有益?”聰明的家長懂得與孩子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簡單的服從者。他們相信,通過共同的探討和學習,家長和孩子都能獲得成長。
四
正面激勵,培養自信
家長采用正面激勵的方式,關注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僅僅看重結果。這樣的鼓勵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勇敢地面對挑戰。
五
身教重于言傳,作孩子的榜樣
“孩子,看我是怎么做的?”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才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事。
角色互換體驗
偶爾讓孩子扮演“小家長”,體驗管理家庭的樂趣與挑戰;同時,家長也應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孩子的建議與反饋。這種角色互換有助于增進相互理解與尊重。
策略三
接納孩子的情緒 適時修復關系
面對孩子在管理過程中的“對抗”情緒,是家庭教育中常見的挑戰,每個孩子的表達方式各異,有的孩子是哭鬧,有的孩子是發脾氣,有的孩子選擇“冷戰”……關鍵在于家長如何智慧地應對,在維護家長權威的同時,修復并增強親子關系,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親子和諧的三把鑰匙
一
進入冷靜期,引導情緒恢復平靜
“我看到你現在很激動,我們先各自冷靜一下,等情緒穩定了再談。”同時,提供一個安靜的空間,如深呼吸、散步或閱讀,幫助孩子自然地平復情緒。
二
堅持原則,同時展現理解與共情
“這樣做是為了保護你和我們的家庭,我知道你可能覺得委屈或不公,我愿意傾聽你的想法和感受,看看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這樣的溝通方式,既維護了家長的權威,又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三
積極修復,重建與孩子的連接
最后一步是積極修復與孩子的關系,“無論我們之前有什么分歧,我們始終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一些小舉動,如擁抱、鼓勵的話語或共同進行的活動,來加深與孩子的情感聯系,營造出一個更加積極、健康的家庭氛圍。
策略四
規則引領 賦予孩子掌控權
在家庭教育中,制定合理的規則是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培養自律與責任感的重要環節。然而,規則的制定并非簡單的命令與服從,而是需要家長以智慧的方式引導,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讓孩子在遵守規則的同時感受到一定的掌控權。
3點小建議
讓陪伴更高質
高質量的陪伴,對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關系,還能促進孩子的情感、認知和社會能力的發展。那么,如何才能讓陪伴變得更高質呢?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一
每天保證0.5~1小時有效陪伴時間
高質量的陪伴并非隨意而為,而是需要精心規劃和準備的。家長每天無論多忙,都應盡量為孩子預留出一段專屬的陪伴時間,建議為半小時到一小時。這段時間里,請確保沒有任何外界干擾,將手機調至靜音或放在遠離視線的地方,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互動中。
二
實現同頻共振,和孩子“八卦”生活趣事
家長要努力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他們保持情感上的共鳴。吃飯時,不妨放下手機,避免說教,轉而與孩子“八卦”彼此感興趣的話題,如學校的趣事、朋友的動態或是共同喜愛的電影、書籍等。通過輕松愉快的聊天,我們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加深情感聯系。同時,也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給予他們足夠的表達空間和支持。
三
創造有意義的互動體驗
除了日常的閑聊與傾聽外,我們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參與一些有意義的互動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共同閱讀一本書、一起做手工、玩游戲或是戶外探險等。在互動中寓教于樂,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探索欲。
親子游戲推薦
撲克牌接龍:利用一副或多副撲克牌,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玩接龍游戲。每人輪流出牌,按照點數或花色順序相接,無法出牌時則需從牌堆中抽取新牌。這個游戲既能增進親子間的互動,又能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和反應速度。
尋寶游戲:提前在家附近或公園里藏好一些小玩具或紙條作為“寶藏”,并制作一份尋寶圖或線索提示。家長和孩子一起根據提示尋找寶藏,這個游戲既能增強親子間的合作能力,又能讓孩子在戶外活動中得到鍛煉。
自然觀察: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帶上小本子和筆,與孩子一起到公園或郊外進行自然觀察。引導孩子觀察花草樹木、昆蟲鳥類等,并鼓勵他們記錄下來。這個游戲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環境的興趣。
來源| 《新家長報》1470-1471期
編輯| 高原、鄭倩(實習生)
素材| 秀米、互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