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上一旦出現體制內的人出現了問題,網絡上立刻呈現出一片喊打喊殺的氣象,幸災樂禍者不乏其人。為什么面對這種情況,充滿戾氣的人、圍觀看熱鬧的人、幸災樂禍的人居多,而很少發現同情的人呢?為什么這么多人討厭體制內的人呢?
什么樣的人是體制內的人呢?籠統地講就是國家設立的機構內從業的人員。他們是依靠國家財政供養,包括公務員;科研、教育、衛生、文化等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此外還有部分國有企業中有行政級別的高層管理人員。
這些人擁有國家法律規定的一切福利待遇。他們擁有比普通人高的多的工資、享有普通人難以獲得醫療保障制度(如醫療保險、醫療補貼)、完善的養老金制度(如較高的退休金)、住房福利待遇(如住房補貼公租房)、日常的生活物資保障(如各種生活補貼)等,這些福利待遇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這些偏向政策自然加劇人們的心理不平衡感。很多的普通人苦哈哈地忙碌一生,也難以望其項背。繁重的勞動、惡劣的工作環境、低廉的報酬、沒有保障的福利待遇、生活水平很低的晚年生活,自然對體制內的人沒有好感。古人講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話一直在拷打著人們脆弱的心靈。心理的不平加上自身的自卑感,當他們看到體制內的人生活的比他們好、生活的比他們愜意時,嫉妒、仇恨、蔑視等的情緒紛紛涌現,內心頓時產生對體制內從業人員的不友好感。
體制內的一少部分人沒有很好的定位自己的身份,利用手中的權利肆意的獲取非法財富,貪污、腐化的事件屢屢見諸報端;一些人不潔的生活方式屢屢出現在網絡上,濫情、出軌等事件屢見不鮮;他們中的一些人經常在世人面前展現出優于普通人的特權行為,引起人們的反感……
這一系列事件的出現,讓人們對體制內的從業人員形成了偏見印象,這難免會以偏概全。這些不良的行為只是體制內一小部分人的行為,絕大多數體制內的從業人員在兢兢業業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尤其基層的人員從事繁重的工作,獲得的收入并非像外界傳聞地那么離譜。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種仇恨心理會削弱社會的凝聚力與競爭力,不利于社會的團結與穩定,也不會促進社會的發展,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我國尤其要注意到這一點。
我們的國家正是看到這些不良行為的危害,所以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整肅了各種各樣的特權思想與特權行為;積極地聽取社會各階層的意見,逐步完善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會的公平正義,對制度內的政策進行改革和發展,減少體制內外的福利差距,努力提高普通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落實保護普通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讓群眾感到國家正在努力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這些政策公平、公正、公開地有效實施,讓群眾有了努力奮斗的信心與動力。
同時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應該努力調整失衡的心態與自卑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與挫折。我們要多一份同情,少一些謾罵;要多一些關懷,少一些仇恨;面對生活,樂觀以待;面對未來,充滿希望?;厥走^去,已成往事;面對前程,仍能追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