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最后的安排
第四節:孫權托孤
司馬懿死了,魏國進入司馬師統治時代,現在暫時按下不表。我們先把視線投向吳國,因為孫權也即將走向人生終點,不久之后做出一生之中最后的安排。
此時的孫權已到了風燭殘年,多年的國內斗爭不僅消耗了很大的國力,也消耗了他很多的精力,他不得不著重考慮吳國未來的國運。
太元元年(公元251年)五月,孫權突然下詔冊封潘夫人為皇后。孫權當了二十幾年皇帝,直到此時才正式確立皇后。孫權的寵妃步夫人是死后追贈皇后的,而潘夫人能當孫權的在任皇后,可見她確實有資本和手段。
潘夫人是會稽郡句章縣人,她出身低微,其父曾經當過小官,后因犯法被處死。由于受到牽連,潘夫人和其姐被罰為官奴,一起被送進皇宮的織室里當女工。
有一次孫權巡視織室,看見了潘夫人,怦然心動。
潘夫人姿色動人,美若天仙,世稱其為“江東絕色”。倘從外貌上來看,她是一個當之不愧的“女神”。于是孫權赦免了潘夫人,將其召入后宮當自己的嬪妃。潘夫人年輕美貌,很快得到了孫權臨幸,有了身孕生下孫亮。
孫權老年得子,再次體會了當父親的快樂,格外疼愛這個可愛的兒子。母憑子貴,因此潘夫人地位也急劇上升。盡管潘夫人深得孫權寵愛,但她想成為正式皇后也并非易事。因為每一個帝王的后宮都是佳麗無數,不管是哪一個貴妃想成為后宮第一人,必須要有過人的手段。
潘夫人雖然人長得很漂亮,但好看的皮囊之下隱藏著一顆丑陋的心。她生性陰毒妒嫉,擅長阿諛諂媚,枕頭風功夫尤其了得。潘夫人是一個有嫉妒心的女人,她有一定的政治手段,懂得如何在后宮之中打敗其他的競爭者。自從進宮以來,她就通過各種手段誣陷加害孫權的其他嬪妃,經常進言詆毀她們,袁夫人等多人曾經遭到她的讒言迫害。(《三國志》:“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
當時孫權年老昏聵,聽信讒言,受惑于美色,所以潘夫人取得了孫權的信任。孫權冊立幼子孫亮為太子后,潘夫人順理成章被孫權冊立為皇后。孫權冊立潘氏為后,宣布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此時,孫權年老志衰,變得相當迷信,他受騙于一位自稱名叫王表的神棍。為了表示誠意,孫權派遣中郎將李崇帶著輔國將軍及羅陽王的印綬去迎請王表進京。王表來到建業后,受到孫權的隆重接待。孫權專門給王表在蒼龍門外修建了豪華宅第供其居住,多次派身邊的近臣給他送去酒食。雖然王表能正確預言一些水旱小事,不過這是他根據天象知識來預測的。其實,王表是一個假托鬼神﹑故弄玄虛的騙子。
當年八月初一,中國南方地區多地出現臺風,天刮大風,暴雨驟降,江河湖泊浪濤洶涌。
吳國受到了臺風的襲擊,有的地方平地水深高達八尺,淹沒了大量田地。吳郡是受災嚴重地區,孫權父親孫堅的陵墓(高陵)所植的松柏全被大風連根拔起,吳郡城南門被大風吹倒,當地受損情況嚴重。
臺風過后,孫權再一次宣布大赦。同年十一月,孫權為了祈禱上天保佑吳國國泰民安,遂率領三公九卿等諸大臣在建業城外進行郊祀。孫權南郊祭天歸來后,受了風寒,不久就生病臥床不起。
孫權人到老年,體弱多病,身體的各項機能嚴重下滑,經常感到精疲力盡。而如今,孫權知道,他在世之日不多了,是時候該考慮后事安排了。
據《吳書》記載,病榻之上的孫權病重之時,曾有意召回孫和,想重新立他當太子繼承大統,但孫魯班、孫峻、孫弘等人從中阻撓,不斷勸說孫權放棄了重立孫和的想法。最后,孫權接受了孫魯班等人的意見,不再換繼承人了,就讓幼子孫亮來繼位。
于是孫權召集群臣,主持他人生之中最后一次大型會議,讓大家自由討論誰是可以托付大事的輔臣。
群臣看見孫權病臥在床,奄奄一息,也知道皇帝命將不久矣。經過一番討論后,大家都認為諸葛恪可以擔當得起重任。孫峻也認為諸葛恪的能力足以輔政,可以向他托付大事。
孫峻是孫堅之弟孫靜的曾孫,即是孫權的堂孫,孫氏家族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孫峻嫻熟弓馬,驍勇果敢,精明強干,頗有孫策之風。所以孫權很器重孫峻,提拔他為武衛都尉,擔任侍中。
孫權嫌棄諸葛恪剛愎自用,不想讓他擔任輔政大臣。不過,孫峻堅持認為當今朝臣沒有人比得上諸葛恪,擔保諸葛恪一定能處理好政務,帶領吳國繼續往前走。孫峻作為東吳宗室佼佼者,他的話很有分量。
于是孫權終于同意了,派遣驛使傳書召回遠在荊州的大將軍諸葛恪。詔書下達武昌后,諸葛恪立即應詔動身回京。在諸葛恪離開武昌時,呂岱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世事難料,你入京當輔臣,記得做每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十思而后行!”
呂岱擔任上大將軍,是諸葛恪的頂頭上司。呂岱知道諸葛恪為人浮躁,性格張揚,容易得罪人,有時候考慮問題難免不周,出自對諸葛恪的關心,故有此提醒。
誰想到諸葛恪似乎并不領教,不服氣地答道:“以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對他說再思即可。如今您老人家卻叫我十思而后行,難道我諸葛恪的水平比季文子的水平更差嗎?”
季文子是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他為人謹小慎微,做事極其謹慎,每做一項決策時都反復思考后再決定。孔子認為季文子辦事缺少果斷的魄力,為了鼓勵他,所以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呂岱年過九十,人生閱歷十分豐富,告誡諸葛恪每事要十思,并不是質疑他的能力,而是知道對方的性格存在極大的缺陷。但是諸葛恪卻誤解了呂岱的好意,所以呂岱只能無言以對。而諸葛恪的性格缺陷和處事不周,在不久的將來會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此是后話。
卻說諸葛恪回到建業后,孫權立即召集一些重臣進入寢宮,向他們交代后事。孫權讓諸葛恪以大將軍身份兼任太子太傅,當首席輔政大臣;中書令孫弘兼任太子少傅,負責教習太子孫亮;會稽太守滕胤奉旨入京,擔任太常一職;提拔蕩魏將軍呂據為太子右都督,負責管理軍事;提拔武衛都尉孫峻為武衛將軍,掌管宿衛禁軍。
這是孫權精心設計的托孤方案,由五位托孤大臣組成。雖然諸葛恪當首輔,但孫權給他配備了多達四位副手。他們共同輔政,掌管不同部門,既能互相監視,又能互相牽制。孫權這樣安排,估計是想避免權臣的產生。
孫權給予了諸葛恪極大的行政權力,將除了殺生大權以外,所有的政務都由諸葛恪全權處理。諸葛恪是一位政務高手,全面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妥當處理各項朝政,將各項工作安排得條條有序,百官各司其職。在諸葛恪的建議下,孫權下詔減輕百姓徭役,免除拖欠賦稅,解除老百姓因賦稅徭役帶來的苦累。
轉眼間到了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正月,孫權下詔敕封廢太子孫和為南陽王,駐守長沙;五子孫奮為齊王,駐守武昌;六子孫休為瑯邪王,駐守虎林。
這又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安排。孫權給予這些兒子一些兵權,讓他們在外地當藩王,一則自家人鎮守軍事重鎮比較可靠; 二則一旦朝中出現權臣亂政的話,這些藩王可以聯合起兵勤王清君側。
可以說,孫權是吸取了曹魏宗室沒有實權任人擺布的教訓。 這是孫權精心布局的后手,畢竟人心難測,海水難量啊!
潘夫人成為皇后,野心膨脹,她看見諸葛恪等人掌管朝政,心生不滿。潘氏眼看孫權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心中滋生了非分之念,想仿照西漢呂后臨朝稱制。于是潘皇后暗中派人請教中書令孫弘關于當年呂后攝政專制的事情,想照葫蘆畫瓢。
值得一提的是,潘皇后還沒來得及實現她的野心,就被人殺死了。原來潘皇后在侍候孫權時勞累過度而體虛病倒了,宮女們待她昏睡之時,一起動手用繩索將她勒死,然后托辭說她中邪暴病身亡。潘皇后生前讒言陷害過很多宮人,如今遭到她們的報復,以付出生命的代價嘗到惡果了。
有一句話說:“若為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潘皇后忽然暴斃,這件事情的真相很快泄露了。凡是參與縊殺潘皇后的宮人,一律被判處死刑,因此六七個宮人伏法受誅。
經過南魯黨爭后,孫權已經厭倦了,而如今潘皇后又香消玉殞,多重打擊令孫權身心俱傷。為了祈福,孫權再次宣布大赦,并改了一個如意吉祥的年號——“神鳳”。雖然孫權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四月,孫權病重駕崩,享年七十一歲。
孫權病逝后,中書令孫弘第一時間得到了皇帝駕崩的消息。孫弘一向與諸葛恪不和,害怕諸葛恪上臺后,自己被對方壓抑懲治,便封鎖了該消息,秘不發喪。同時,孫弘企圖假傳圣旨,矯詔引誘諸葛恪入宮,趁機除掉政敵。孫弘曾經矯詔賜死孫權女婿朱據,如今又想故伎重施。
孫峻是禁軍首領,經常在皇宮里巡邏,也有機會及時得知皇帝駕崩的消息。當孫峻發覺孫弘的陰謀后,馬上溜出皇宮將這些情況告知諸葛恪。孫峻這么做,純粹是為自己考慮的。他并不是一個為江山社稷著想的品德高尚之人,他決定出賣孫弘,只因為他是一位政治投機分子,知道這么干才能保持自己利益最大化。
諸葛恪聽了孫峻的密報后,將計就計,馬上派人假意邀請孫弘過來商議事情。
孫弘接到諸葛恪的邀請,不敢不來。孫弘一到諸葛恪的府邸,屁股剛坐下,諸葛恪立即下令衛士在座席上擊殺孫弘。
孫弘為人陰險狡詐,經常讒言陷害別人,一生躲在陰暗角落里設計鏟除異己分子,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到頭來,他最終也難逃厄運,被政敵設計謀殺了,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諸葛恪拭凈了座席之上孫弘的血跡,平靜地穿起喪服,正式向天下發布孫權死訊,主持治喪事宜。
當年七月,孫權被安葬于蔣陵,謚號“大皇帝”,史稱“吳大帝”。
按照本文慣例,這么一個極其重要的大人物謝幕,必定有一個完整的評價。
孫權生于182年,卒于252年,他幼年喪父,其童年是在悲傷之中度過的。孫策出來創業后,孫權經常跟隨長兄南征北戰。小小年紀的孫權,表現出了杰出的才能,他年僅十五歲就被孫策任命為陽羨縣長。
孫策遇刺身亡后,孫權受命于猝然之間。他不滿二十歲就繼承父兄之業,任賢使能,勵精圖治,及時穩定了江東局面。孫權是一個有雄心有策略之人,他年少有為,有勇有謀,積極進取,開疆拓土,不僅保住了其兄孫策辛苦打下的基業,而且在文臣武將的幫助下,吳國的地盤不斷增大,實力不斷壯大。順其自然,孫權也成為漢末三國的三巨頭之一。甚至連曹操都由衷地贊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一句含金量極高的評語,也是時人對孫權的最佳評價。
弱冠之年,統率群雄,治理江東,誰人不服?
孫郎射虎,豪情萬丈,開創偉業,君臨南方!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孫權是一個現實主義者,著重講究利益,為了求生存與發展,不斷周旋于魏蜀之間,善于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孫權能夠與曹操、劉備等人勾心斗角多年不落下風,可見其能力是十分出眾的。
孫權手段多樣,能力突出,確實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后來,孫權封王稱帝,雄霸一方,屹立數十年而不倒。孫權是吳國的開國皇帝,他在亂世之中謀得一席之地,坐穩半壁江山,終成一代雄主!
然而孫權性格多疑猜忌,果于殺戮,晚年寵信奸佞(如孫弘、呂壹等人),殘殺忠良。孫權年老志衰,廢嫡立庶,長年的嚴重內斗造成吳國時局混亂。在生命的最后歲月中,孫權犯下諸多錯誤。張作耀先生曾經總結了孫權晚年所犯下的錯誤,詳細地指出:“孫權暮年多有失誤。一是廢立失度,并寵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最終釀成‘二宮之變’,動搖了國之根基;二是立幼子為儲,為權臣亂政提供了歷史平臺;三是誅殺大臣,罪流無辜;四是迷信異兆,崇信鬼神。”(《孫權傳》)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評價一個人,是要從總體上來看的,不能抓住他一個優點或缺點來大做文章的。一個惡徒,如果將他的一個善舉放大10000倍來看,也可以把他吹捧為一個圣人的;反之,一個偉人,如果將他的一個缺點放大10000倍來看,也可以把他貶低為一個壞蛋的。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到孫權生命最后十幾年中所犯的錯誤,同時也要看孫權的人生前五六十年之中所作出的成績與貢獻。
雖然孫權晚年失德,不能夠讓他的一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但瑕不掩瑜,他依然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總體上來看,孫權在中國歷史上還算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孫權當了二十四年皇帝,統治江南地區長達半個多世紀。而如今,三國時代最后一個真正的巨頭謝幕了,一個時代結束了,同時也意味著另一個新時代開始了。
第三卷:三國鼎立——完。
下一卷:三分歸晉
本文節 選自: “藍水飛舟”《三國風云》系列實體書,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輸入作者名字“藍水飛舟”搜索,即可自行購買正版書籍《三國風云》。
《三國那些事兒》陸續更新中……
完整版更新于:公眾號【三國故事】的「三國那些事」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