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演義中還是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這件事,都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東吳侵占了荊州,導致維系了十幾年的孫劉聯盟徹底破裂,諸葛亮當初給劉備安排的“隆中對”計劃也難以繼續實行……
但其實這一切都可以不用發生,只要按照龐統的計劃來,關羽可能就不會死了,但為何沒能實行?
曹操失漢中
自從諸葛亮帶著荊州部分兵馬前往益州之后,荊州的大小事務,都由關羽處理。
雖然關羽是個武將,但是他“喜讀春秋”,還是有點文化水平的。
不過,關羽倒也不是事事過問,有些事情交給下面的人辦就好了。
關羽在荊州賦閑期間,益州那邊可是打得火熱。
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逼迫劉璋投降,進入了成都,進而控制了益州。
但是這還不夠,北邊的漢中是益州的大門,而當時的守門人張魯已經投靠了曹操,為了能在益州站穩腳跟,劉備必須得把漢中拿回來。
漢中易守難攻,只要將曹操趕出去,就能稍稍放松一會兒了。
但是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命令自己手下的大將夏侯淵鎮守漢中,并且給了夏侯淵一支大軍,要求他一定要守住漢中。
漢中之戰持續了一年多,雙方各有勝負,誰也占不到便宜,就這么僵持了下來。
這一次,劉備為進攻方,夏侯淵為防守方,劉備可比夏侯淵要著急。
公元219年,劉備聽從法正的建議,直接強行渡過沔水,在定軍山安營扎寨。
夏侯淵得知此事后,立刻率領張郃前來防守。法正跟隨黃忠來到前線,為黃忠提供實時戰略,將夏侯淵這個武夫耍得團團轉。
最終,張郃被張飛擊敗,夏侯淵被黃忠斬殺于定軍山,魏軍不得不后撤。
最終,蜀軍占據了漢中,曹操的南下計劃徹底泡湯了。曹操在西部戰場大敗而歸,關羽也準備在中部戰場讓曹操吃點虧。
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城池就是襄陽和樊城,《神雕俠侶》中的郭靖為了防止敵軍南下,拼了命地保護襄陽。同理,南邊的想要北上,也得過襄陽。
樊城也是如此,總之這兩座城就是關羽北上的關鍵,如果關羽真的占領樊城和襄陽,曹操就不得不向北遷都了。
因為關羽隨時可以帶著蜀軍直奔許昌,到時候曹操就會很被動。
曹操已經丟了漢中,要是再把這邊也丟了,那麻煩可就大了。
因此,曹操急忙派人來支援樊城,想要將關羽趕走。但是曹軍這邊的主將于禁和副將龐德鬧矛盾,于禁生怕龐德搶了自己的功勞,龐德又只想著蠻干,完全不考慮后果。
雙方鬧矛盾的后果就是,被關羽抓到了漏洞,利用襄江的洪水將曹軍幾萬人打得七零八落。
于禁投降當了俘虜,龐德不肯投降,被關羽給殺了。
曹操得到此消息大驚失色,馬上就要遷都,但是此時司馬懿獻上計策,讓曹操去聯系孫權,跟孫權一起夾擊關羽。
司馬懿告訴曹操,東吳孫權乃是見利忘義之小人,只要許以好處,馬上就會忘記孫劉聯盟的事。
關羽失荊州
于是曹操急忙派人去見孫權,孫權收到消息后,猶豫了一下,他不知道該怎么做。
為了試探劉備這邊對自己的態度,孫權派人去找關羽,想讓自己的兒子娶走關羽的女兒。
這個時候,關羽就算不愿意,也該婉言相拒,畢竟他正處于薄弱期,最好不要招惹這些潛在的敵人。
但是按照關羽的性格,他是不會選擇正確做法的,關羽直接就是一句“吾虎女豈配犬子”將東吳的使者罵了回去。
孫權好歹也是一方之主,他的兒子雖然不一定就是未來的東吳皇帝,但也不至于是“犬子”吧?孫權自己介紹兒子是“犬子”可以,要是關羽說那就是在罵人了。
孫權無緣無故挨了罵,頓時就不高興了,他決定與曹操聯手,偷襲關羽。
于是,孫權找來呂蒙,與呂蒙商量了偷襲關羽的計劃。
他們必須將留守荊州的蜀軍騙走,因為這些蜀軍就是關羽留下來防備東吳的。還有不能讓關羽知道后方的事情,必須阻隔信息。
呂蒙跟孫權商量好以后,馬上就裝病回家,撤離了邊境,來接替呂蒙的是一員小將“陸遜”。其實呂蒙并沒有真的離開,他只是假裝離開,騙關羽放松警惕。
不久之后,新來的陸遜帶著禮物來拜見關羽,對著關羽拍了一段馬屁,讓關羽很高興。
恰逢此時,前線進攻不順利,怎么也打不下樊城。
關羽派人去上庸請援軍,但是劉封卻非說自己也有事,沒來幫忙。
關羽沒辦法,只好將留守荊州的大部分兵馬調到前線去。
但是關羽覺得東吳新來的小將沒什么威脅,因此也就沒將東吳放在心上。
就這樣,在荊州人馬不足的情況下,呂蒙和手下穿著平民的衣服潛入了荊州。
糜芳、傅士仁馬上就被嚇破了膽,再加上關羽平常對他們也不好,因此他們就直接開城投降了。
關羽后方被偷襲,前線遇到阻攔,情況十分危急,他只能先撤退,但可惜他還是走晚了一步……
不要荊州?
關羽想要守住荊州,就八個字“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但是關羽這個性格就注定他完不成這個任務,而他的做法也注定會讓他死在荊州。
那么龐統有什么辦法救下關羽呢?辦法很簡單,只要關羽不守荊州不就行了?
他東吳不是想要荊州嗎?那就直接給他,咱們到益州發展。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里,荊州是劉備崛起的關鍵,益州和荊州都得要。
諸葛亮的理由是,荊州的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資源豐富,可以為北伐曹操提供很大的助力。而龐統認為,荊州雖然關鍵,但是并不是必要的,在有些時候,可以放棄荊州。
荊州的地理位置優越確實不假,但是這種事誰都知道,這也將使荊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到時候曹操和孫權都來搶荊州,如果要硬守的話,肯定會浪費大量資源在鎮守荊州上。
早知如此,還不如直接放棄荊州,讓孫權和曹操去爭搶,等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蜀漢再出擊。
這便是龐統的計策,他想的是以退為進,而諸葛亮想的是堅守待援。
其實兩人的想法都很對,但是也都不對,在諸葛亮的計劃中,必須要守住荊州,可是就像龐統說的,守住荊州并不容易。
想要守住荊州,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手,但蜀漢卻沒有那么多人。
如果龐統和法正不死,事情還好說,但是兩人都英年早逝,那也沒辦法了,只能說是天意。而龐統的計劃,就是躲進益州,然后再擇機出山,這個計劃也有點理想化了。
從歷史上我們就能看出來,關羽、張飛等人老去之后,蜀漢極度缺乏人才,想要打出去,基本不可能。
因此,龐統提出的“舍棄荊州”計劃確實能保住關羽,但是也就只能保住關羽,最后的結果并不會改變的。
這其中的變數太多了,沒到最后一刻,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事。
法正和龐統的死,也許就是上天的意思,大漢天命已盡,劉備沒有機會再造大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