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閃雀和阿凱寫海參崴看貓頭鷹的游記很久了,已經三個月過去了,那么,巢里那只小貓頭鷹應該差不多可以獨立捕食了吧?
中秋節雖然還沒到,海參崴的泰加林已經開始迎接秋天了吧?
大馬哈魚秋天集群洄游至江河產卵,烏蘇里江里肯定很熱鬧,那邊的棕熊和虎頭海雕肯定很開心,中華和紅胸秋沙鴨也應該在瘋狂地貼秋膘準備秋季遷徙到南方越冬了。
五月到八月,三個月的時間不長,野生動物們在北方的繁殖期剛結束,又開始緊張地準備冬天了。
可能它們并不焦慮,說他們緊張準備冬天這個說法并不成立,它們只是順著生命的節奏在進行每一個動作,不一定是緊張或心平氣和地,但,自然而然地。
還是回到游記的事情上來吧,簡單回顧一下五月初的行程——很緊湊,但輕重緩急都恰到好處,無論結果還是過程都很好,甚至還有半天的出海和一天Citywalk的Chance。
毛腿漁鸮這種瀕危鳥類,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世界上大概一千只左右,北海道有100多只。
北海道羅臼的拍攝點是最成熟的,可以在暖氣房里一邊喝茶吃瓜子一邊看一邊拍攝貓頭鷹,爽!
所以毛腿漁鸮的稀缺性和北海道拍攝點的舒適性吸引了很多攝影師前去拍攝。
我們要去的海參崴貓頭鷹野外營地就不會那么休閑了,甚至是艱苦,所以這里也很感恩參加這次行程的團友,他們的包容還有對鳥類的熱情讓我難忘。
流水賬開始了
野外筆記
01
Let's Get The Party Started
第一天,四月二十九號,我們抵達海參崴。落地機場出關磨磨蹭蹭地,加上時差這邊早一小時,那么已經晚上天黑了。
接待我們的Юлия和IIya帶我們在酒店旁邊找了家餐館吃飯,居然是中餐館,味道超級甜那種。
怪不得她們年輕的時候身材那么好,到了中年就變胖,看來是不控糖導致的,就像糖催開的花。(隔壁俄語系的外教就是這樣)
因為五一節,老毛子和我們一樣放假的,所以餐廳里很熱鬧,食客們又唱歌又跳舞的,很吵!
以后哪個老外再和我說中國人吃飯很吵我就馬上反駁。想起來土耳其餐館其實也是那么吵,就西歐人喜歡在餐館里裝13。
還好我們都很餓了,又很困,所以很快吃完就回去睡覺了,第二天還有長途咧。
02
遠東的沿海長途
第二天,四月三十號,我們從海參崴開車到Ternei大概10個多小時,兩輛車都是豐田越野。
IIya是我們的司機兼地陪,開一輛巡洋艦,另外一臺是海拉克斯,由Alex老司機負責。
路程很長甚至辛苦,這一點不可否認,還好路上有泰加林有黑土地,有原汁原味蘇聯風格的小鎮上保存完好的達瓦里希列寧的雕像和雞血感十足的宇航員壁畫,有求偶的灰頭鶇和育雛的白尾海雕,有求偶的鴛鴦和過路的梅花鹿,還有那只害羞的赤狐躲在紫色的杜鵑花叢里和我們對望。
還有彩虹下方的湖泊在夕照時分里的那兩只小天鵝,好像告訴我們:對啦,這就是《森林報》和蘇聯小說里故事發生的地方啦!
你們終于來了,歡迎歡迎。
到了住處,是海邊峽灣山丘上的兩間二層小樓,是WCS的資產,照片墻上記載了泰加林里老虎還有貓頭鷹(毛腿漁鸮)和人類的故事。
吃飯吃飯先,好餓了!
怎么餐廳招呼我們的人講中文的?難道這個地方中國人來得很多嘛?我心頭一緊,不是說我們是第一個來這里看貓頭鷹的中國觀鳥團么?
原來說中文還說得很好的那個俄羅斯大姐住在北京,是放假了回來探親,順便來這里幫忙的,就來幫這一餐而已。
我們很快吃飽了,喝了幾瓶啤酒之后就趕緊睡覺,太累了,星空很美,but外面冷風吹得厲害,屋里暖和,我很快就睡著了。
03
在勞動節進入主題
第三天,五月一號勞動節,早上很早起來,同屋的牙醫Adu沒睡好,說我打呼嚕太厲害,但是我解釋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前晚我和閃雀同一屋,他打呼嚕更厲害,所以我一晚上幾乎沒睡著,加上白天舟車勞頓,所以才打呼嚕。
好吧好吧,反正早起刷鳥就對了。海邊日出很漂亮,比北京早一個小時上班的太陽透過薄薄的云層把光線溫柔地照在木頭做的小樓上,空氣還是沁的。
我們抽了兩支煙后開始在山坡上的小村里瞎逛,遇見了金翅雀和燕雀,它們換上了婚羽,在陽光下顯得艷麗。大嘴烏鴉不少,它們還常規操作地毆打了一只早起的白尾海雕,不知道是不是昨天的那一只。
嗯,還有好幾條狂叫的狗!
回去吃早餐吧,吃完就開車去保護區看鳥咯,著名的錫霍特-阿林(Sikhote-Alin),“錫霍特”,在滿語的意思為“牲畜稀少的地方”,中錫霍特-阿林山脈還是UNESCO世界遺產地。
保護區里不讓抽煙,于是閃雀和我還有牙醫很自覺地在大門外趕緊補充了尼古丁,隨后開始在保護區的開放地帶徒步看鳥,按照當地接待我們的保護區員工給出的路線進行,穿過森林去往日本海邊的一個峽灣。這里與北海道相隔不遠,這片海以前叫做鯨海。
水邊的鳥有紅胸秋沙鴨和豆雁還有小天鵝和海鸕鶿,林子里很安靜,灌叢比較熱鬧,不少長尾雀和灰頭鹀在求偶。
我們感嘆灰頭鹀的叫聲好聽,果然是繁殖地,這些在南方越冬的沉默小鳥在北方的大舞臺表現得完全不一樣。
上午的徒步算是熱身,也可以說是體力恢復訓練,畢竟昨天坐了一天的車,骨頭要散了,關節卻又像要被焊死了。
出到保護區停車場的時候,頭頂飛過一只三分鐘的亞成體白尾海雕,給了我們舒展頸椎的好機會。
我們下午要進入主題了——驅車前往毛腿漁鸮營地,原始森林里小河邊的神秘科考營地,就是貓頭鷹書里面描述的,作者斯拉特和同伴謝爾蓋找到大貓頭鷹的地方之一。
原來昨晚我們住的地方就是他們之前也住過的小鎮,小鎮的名字叫做Ternei,中文翻譯成捷爾涅伊,就是書里出現過很多次的名字。
這一趟行程實際上就是復刻部分書中內容來了。
貓頭鷹書的中文版名字叫做《遠東冰原上的貓頭鷹》,英文版的叫 , 作者Jonathan Slaght(喬納森 斯拉特).
閃雀還有牙醫以及我,都是因為看了這本書才想來看這種巨大的貓頭鷹的,換句話說也是因為被喬納森和他的同伴謝爾蓋在荒野中暴力美學風格的野外調查經歷感染,被書中描述的林海雪原和神秘的毛腿漁鸮吸引。
加上鳥友阿凱能折騰,聯系上了海參崴這邊搞毛腿漁鸮研究的Юлия,忽悠我發招募推文組團,于是我們這個觀鳥團才有可能達成。
后來才知道,Юлия的爸爸是WCS這邊的領導,也在書中出現過,她爸爸謝爾蓋也曾經是貓頭鷹書作者喬納森的領導。
等一下,書里面有兩個謝爾蓋,Юлия的老爸是領導,所以和作者喬納森出野外的是另外一個謝爾蓋。
左邊是領導謝爾蓋,右邊是出野外的謝爾蓋
一個是領導謝爾蓋,另外一個是野外謝爾蓋,從照片上能看出來么?
對的,這樣就對上號了。我們突然有點闖入書中世界的感覺。
的確是這樣,我們幾個中年男人到了營地,看到那輛Gaz 66卡車,就有點朝圣有點追星的感覺了,這輛車就是作者他們之前野外科考用的改裝營地車啊!
太牛逼了!絕對哈拉少!
在營地和駐守的幾位大毛見面握手點頭遞煙,IIya給我們一一介紹。
聽著他們的名字,我總覺得耳熟,但是老外的名字都耳熟,對吧?
其實這幾個大佬都是書中出現過的人,都是作者以前的同事,晚上一起吃飯喝伏特加的時候才知道。
吃晚飯前當然要先去貓頭鷹觀察點看看環境先,從營地往林子里走,過了一條小溪,在林間開闊的地方那里有兩個帳篷,一個在大樹上鳥巢的下方,另外一個在巢樹的對面,是一個觀察塔,塔的頂端是隱蔽帳篷。
貓頭鷹!毛腿漁鸮!前面!飛起來了,落樹上了!噓……
那么快就到貓頭鷹的領地了啊?那么快就看到了?。?/p>
那,我們可以回家了哦?
哈哈哈,開玩笑的,來都來了,肯定要拍點照片拍點視頻才走嘛!
貓頭鷹在樹上看了我們幾分鐘,飛進了林子,消失了。
這時候我們才松開腳往帳篷那邊走去。
這兩個帳篷都很不舒服,上面那個晃晃悠悠的,只能容納一個人;
下面那個稍微大一點,可以勉強待兩個,但是人躲在里面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很難有合適的體位,總之就是各種硬核。另外地面上還爬有蜱蟲......
和我們一起的還有兩位資深鳥類攝影師,年齡相對長一點,所以時段和機位的優先選擇權讓給他們。
吃完晚飯就帶上保暖用的睡袋和裝滿熱水壺在帳篷里上夜班了,兩組人輪換,年輕人守下半夜。
既然上半夜沒事干,我和閃雀就喊IIya開車帶我們到林區土路上晃悠一下,萬一能找到其它的貓頭鷹比如花頭鵂鹠什么的,也好啊。(伏特加開始起作用了)
想法很好,但是沒看到任何動物,不過也無所謂的,那滿天繁星已經讓我們感恩的心被喚起了。
回到營地,我和IIya繼續聊天到下半夜,他繼續教我用傳統的方式懟著紅腸喝伏特加,我給他講蘇聯笑話,但是他說他都沒聽過。
營地的燈光通宵開著,用柴油發電機供電,有點吵,但是帶來了安全感,在這漆黑無人的森林里,其實很安全的,因為沒有人。
我還在這樣想的時候,聽到了兩聲槍響,順著響聲的方向看過去,黑色幕布一樣的夜空被晃動的強光手電劃開了。
我趕緊把剛睡著的IIya從卡車里拽出來,問他為什么這里還有其他人。
他說可能是獵人,這邊是可以合法狩獵的區域,會有獵人來獵鹿。
好吧,那你接著睡,不好意思。
04
貓頭鷹回來啦!
到下半夜了,第四天開始了,也就是五月二號早上了。我和閃雀去接班,進到下方的帳篷里開始蹲守大貓頭鷹了。
過程很枯燥,我們拍鳥帳篷就像是狙擊點,在冷風里晃晃悠悠的狙擊點。但這樣簡陋的帳篷其實在貓頭鷹看來就是愚蠢的人類過夜的地方吧可能。
犯困的時候偶爾還有草爬子也就是蜱蟲爬到身上,一開始我和閃雀在下面的帳篷里還覺得惡心,后來發現這玩意可以打發無聊,抓到一個就用打火機燒死,很好玩的。
牙醫在上面的帳篷里不知道有沒有蜱蟲,就算有,他也沒有打火機可以燒草爬子,好像是他說進山不帶火種,要守規矩。
太無聊了,貓頭鷹還不來,好困??!手機又沒有信號,又忘記提前下載消消樂了。
不能說話不能出帳篷,連尿尿都要在帳篷里用礦泉水瓶子解決,這是規定好了的,為了避免我們給貓頭鷹造成更多的影響。
我非常理解,也完全遵守,但是真的好無聊??!
好幾次我都快睡著了,掙扎起來的時候發現閃雀已經睡著了,開始打呼嚕,我趕緊把他喊醒免得嚇著了貓頭鷹。
等到腳麻的時候,貓頭鷹終于來了!他來了,他來了,他叼著魚仔回來了!
隨后它們又回來了好幾次,時間間隔大概45分鐘一趟,有時候甚至親鳥兩只一起回來,耶!
它們發出的二重唱就像一道道音墻推動著我們的帳篷,讓我的身體發出共振,微微顫抖了起來。
手忙腳亂地拍了幾次貓頭鷹,我們從帳篷的觀察窗和它們對望了幾次之后,不知不覺天亮了。
疲憊不堪的我們鉆出帳篷,驚飛了守在附近大樹上的貓頭鷹。
它們展開的巨大翅膀并非無聲的,這的確符合漁鸮的特點,因為它們抓魚的,不需要完全無聲的翅膀。
在它們展翅的時候,我感覺我看到的是德庫拉伯爵和他的夫人。
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這壓迫感讓我頭皮發麻,雞皮疙瘩隨著它們不遠處響起的二重唱又一次泛起。
真他媽的好!
太興奮了,一晚上沒睡的我和一晚上沒睡的牙醫拋棄了要睡覺的閃雀,扛著相機腳架繼續在泰加林里沿著林區土路繼續找鳥。
一路上我們還看到了不少昨晚小動物留下的足跡和糞便,有獾子的,有小鳥的,有鹿科動物的,看來昨晚的獵人應該有收獲。
鳥況非常好,三趾啄木鳥在忙著鑿樹洞做巢,遍地鳴唱的灰頭鶇和只聞其聲的鱗頭樹鶯,燕雀和黃雀也不少,但是昨晚在營地附近鳴唱的花頭鵂鹠不叫了,花田雞自然也沒找到,所以我們看差不多11點了就回去吃早餐吧。
這不是早餐,是Brunch了,有厚切的三文魚,在橄欖油還是什么油里浸泡得通透,是營地的廚師兼機械師弗拉基米爾做的,好吃!
再伸手拿起一根熊蔥,就著喝一口伏特加,我和IIya說下午三點我們出去看看鳥,他可以不用管我們,這邊很安全沒問題的,然后拖著水腫的眼皮和雙腳回到卡車里裹著睡袋沉入了無夢的睡眠。
睡醒的時候就是三點鐘,我從卡車里爬出來的時候陽光很刺眼。
估計我的樣子很難看,因為這已經是不洗澡的第三天了。
閃雀也醒了,于是尼古丁三人組開始抽煙,討論今晚是不是再搞一個通宵。
下午鳥況也還行,丘鷸在黃昏的時候炫飛,這樣的場景我們第一次見。
長尾林鸮出現了一瞬間,沒給機會,花頭鵂鹠還是沒叫,白頭鹀出現了,灰頭鹀繼續展示它們的優勢。
營地的水邊可能有水獺,那里發現了糞便和水獺走過的痕跡,當然也可能是河貍的,如果有紅外相機就好辦了。
晚餐之后我本來想去睡了的,因為下半夜我要值班,但是書里面描述的俄式桑拿房就在小溪邊,IIya說我應該體驗一下,閃雀說他要去,要我翻譯,好吧,同去同去,于是就一同去。
過程和書里寫的差不多,非常有意思的體驗,整挺好,特別是橡樹樹枝在火上烤的時候發出的香氣混合了水蒸氣的味道很治愈,的確只有現場才能聞得到,除非書是用橡樹紙漿做的才有可能在南風天還原一部分。
完事桑拿之后感覺熬夜的疲憊消失了一大半,所以第四天應該是這樣結束了,雖然12點的時候我還在和IIya聊天,我講冷笑話,他又沒聽過。
05
連續的熬夜看鳥
第五天很早就開始了,和第三天無縫連接啊。今天是五月三號了對吧?時間過得很混亂,因為基本沒怎么睡覺。
笑話講完,IIya回到卡車里睡覺,我和龍哥去帳篷了,今晚只有我一個人守在下方的帳篷,更加無聊了,貓頭鷹不如昨晚來得勤快。
為什么不那么活躍了呢,我不想猜原因。
我就來了不到24小時,就看了它們幾眼,信息極為有限,就算用力回憶書里面的故事情節和研究結論,我也不想推理,就想多看幾眼這種巨大無朋的貓頭鷹,看看它們各種細微的動作,和它們對視,平靜地用眼神告訴它們只要它們愿意,我下次來的時候一定帶更好的錄音設備來錄它們的荒野二重唱。
中午要撤離營地了,所以天亮之后我們抓緊時間刷鳥,看到了鼴鼠刨土的痕跡,還有不少昨晚小動物留下的足跡,有獾子的,有小鳥的,有鹿科動物的,還有灰熊的,甚至還有小老虎的……糞便......
就在營地附近大概一兩公里的地方,這怎么可能呢?
這就是為什么營地的柴油發電機徹夜不歇的原因啊。
所以千萬不要一個人偷偷摸摸地跑到土路上拉屎,不然馬上我們就要上報紙。
告別營地的時候到了,拍合影,抽煙,清理行李和裝備,就差拉橫幅了。雖然我們才來了不到48小時,但有點戀戀不舍,對營地的工作人員和卡車Gaz 66,對林子里的貓頭鷹,對這片幾乎與世隔絕的泰加林和小溪。
回捷爾涅伊小鎮的路上,我們繞道去到了喬納森和謝爾蓋最早發現貓頭鷹的河岸邊,在另外一個樹洞看到了另一只毛腿漁鸮和它的寶寶。
在河邊的時候,我對著湍急的流水想這個地方真的很適合釣魚,冬天在這里的拍鳥帳篷里守著貓頭鷹來捕魚,我應該穿上兩件羽絨服,戴上狗皮帽子,還要有那種可以加溫的手套,最好還有一個暖寶寶和準備一臺衛星電話,可以隨時打電話告訴IIya我快要凍死了快送我去洗浴中心。
回到小鎮山坡上的WCS小屋之前,我們去到錫霍特阿林保護區的博物館參觀了一圈,內容很豐富,所以另外寫一篇,這里偷一下懶。
簡單預報一下,館里的圖例和標本做得很棒,最出彩的是護林員們紅外相機拍到的動物和人的影像,有一段居然是黑熊蹭樹配上了鋼管舞的音樂,大毛真會玩。
另外一段視頻是我們走過的棧道上好幾組游客對著紅外相機做鬼臉跳舞的場景,隨后,同樣的機位有一只大老虎悠然走過...
晚餐之后大家都說累了,很早就回房間了。
我和牙醫還有閃雀住一屋,這和煉蠱好像沒什么區別,還好我之前兩天都沒怎么睡覺,所以睡得很好,至于他們睡得好不好,我沒問。
06
青年節返城
青年節,五月四號,返程回海參崴的一天,原路返回,路上還有驚喜么?答案是Yes!
我們開車到一個小鎮,就是來的時候路過的列寧雕像的那個鎮子,在一個車行停下來,見到了謝爾蓋,就是和作者喬納森一起出野外抓貓頭鷹的那個謝爾蓋!
他看起來非常壯實,嘴上叼著煙,和書里描述的一樣,就像一個加圖索。牙醫這回帶著貓頭鷹書來的,找謝爾蓋簽名,感覺他也有點不好意思,哈哈。
路過前幾天的彩虹湖,里面空空蕩蕩,很好。
路過一座橋,我們肯定要停的,順便抽根小煙嘛,于是順利看到了中華秋沙鴨,終于,在繁殖地看到了它們,太好了。
隨后的路程乏善可陳,大家都基本睡著了,我繼續挖空腦袋找存貨笑話講給IIya聽,怕他開車犯困,效果好像還行,但是可能是他假裝聽懂了。
晚餐之后買了啤酒到有海景的房間喝,但是房間不能抽煙,所以尼古丁三人組跑到酒店樓下抽煙又上樓,然后又下樓,又上樓,真比扛著相機鉆林子累多了。
今天我終于洗了個正經的澡,桑拿那個不算。
07
坐船出海看鳥
五月五號,今天是卡爾馬克思的生日,我們要出海看海鳥了,領導謝爾蓋今天陪我們出海上島,真是榮幸之至。
沒想到還有WCS領導來陪我們看鳥,那么平易近人的。
硬核的行程就應該硬到底,雖然大風帶來了大浪,船身幾度傾斜,但是船長叼著煙一臉看淡地各種切割海浪,這時候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冒風險......
于是我不出意外地暈船了,在牙醫吐的時候我一眼都不敢多朝著他的方向看。
還好有長期在海邊看鳥的閃雀,用他長期看海鳥訓練到位的眼睛幫我們找到了不少好貨。
角嘴海雀,扁嘴海雀,白眶海鴿,崖海鴉,灰背鷗,黑尾鷗,海鸕鶿,暗綠背鸕鶿,丑鴨,赤頸??,都蠻好的。
特別是大海上出現了一只小鷿鷈,讓我們咋舌不已,真是菜鳥不菜——時間地點物種,三個因素,只要其中一個超出了我們有限的所謂常識認知,那就有意思了。
真是開心的一天,晚上找了個館子點帝王蟹吃吃,算是告別晚餐了。
08
Ende der Tour
五月六日,今天自由活動,晚上的飛機,可以考慮Citywalk,但我就想睡覺,于是續房到三點鐘,睡得七仰八合。
下午到酒店旁邊的海參崴火車站打卡,買了餅干喂黑尾鷗和鴿子,不記得晚餐吃了什么就去機場了。
Юлия和IIya開車送我們,過安檢前我回頭看了他們一眼,他們牽著手很開心的樣子,估計是準備找個館子喝一杯慶祝終于把我們送走了吧?
忘記說了,他們是新婚夫婦,這樣說來是領導謝爾蓋一家人接待了我們這個中國觀鳥團,那輛海拉克斯的司機是Юлия的表哥,營地里做厚切三文魚的廚師也是他們的遠房親戚。
毛腿漁鸮把這么多人鏈接在一起了。
行程在海參崴機場結束了,但是回到延吉還是要搞一頓小燒烤的,可以在燒烤店里喝啤酒抽煙那種地方我們怎么可能錯過?
于是斷片了……
食住行這一類的推薦實在是沒得什么好寫的,畢竟我們去的是異常小眾的地方,所以算了吧。
last but not least
野外筆記
稀缺這個詞差不多可以和瀕危劃等號,瀕危的原因可能是大自然自身發展帶來的,但是既然人類的出現對自然造成了不可能忽略的影響,那么我們首先考慮人類活動可能就是造成某個物種瀕危的原因。
貓頭鷹書里面已經提到過砍伐樹木對毛腿漁鸮的決定性影響,第一肯定是能用來做巢的大樹沒有了,毛腿漁鸮就難以繁殖,第二是為了砍樹而修的路會加快砍伐大樹的速度。
出海那一天和領導謝爾蓋聊了關于中國東北是不是還有可能有毛腿漁鸮的事情,他說有可能的,雖然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大樹很少了,之前砍得太兇了,但是畢竟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調查到,只要還有足夠大的樹,還有冬天不結冰的小溪,就還是有希望的。
其實我本來還想和他說瀕危的物種,如果顏值不夠高,不能引起領導和大眾的關注也是一個可能存在的原因——這玩意兒和我有什么關系啊,瀕危不瀕危,和我有什么關系???
當然,大熊貓的例子就不舉了。
某種物種的存在甚至和李老板和光頭強的利益有沖突,但是想想其實這個事情他肯定比我明白得太多了,所以我就閉嘴了。
毛腿漁鸮?有幾個人知道?
鐮翅雞?好吃么?
和自己沒關系的事情,為什么要關心?
隨便找個數據來看看,感覺就和五月貓頭鷹帳篷外的風一樣涼氣逼人。
谷歌趨勢的數據如此,于是用微信指數又搜了一遍同樣的關鍵詞對比看看,雖然好一點,但是還是又唉了。
好像真的越是瀕危,就越不受重視的樣子,這的確和人們的認知程度有關。
你們這些鳥人說的好鳥藏在深山無人知,要怎么保護?
說是不打擾就好,那在我國估計不太可能不打擾的——光頭強都知道砍樹發大財的路子。
鳥人數量少,鳥人人口不夠大,小眾玩家,小數民族,沒有話語權也就難以推動環境保護的事情。
當然有朋友假設如果有哪位鳥友當了大領導,說不定能高效地推進環境保護?
說不定吧,希望是吧。
本身就是一篇流水賬的游記,就不要強行上什么價值,就不要討論多問題了。有可能就再去一趟看看,多調查幾次才能多獲得信息,才能多了解毛腿漁鸮,才可能知道別人是怎么做保護的。
今年可能有點難了,約明年吧,多花幾天時間,把鐮翅雞也順便搞定了。
好好再看一遍書吧,書里有答案的。包括關于巢拍的問題,我覺得大家也可以討論。注意是討論,不是一上來就綁架。
本次游記也不打算摻太多關于毛腿漁鸮本身行為的描述,也是希望大家能看看《遠東冰原上的貓頭鷹》這本書,書里寫的才是專業的。
中文版翻譯得很好,但可惜插圖少了,而且封面有誤。所以我把英文版的插圖po上來,目的很單純,就是給感興趣的你看看生境和人物,多一些對毛腿漁鸮的了解,應該不會涉及侵權吧?
當然,最后還是要硬上一波廣告給有探險精神的鳥友的:
明年,也是就2025年的2月底3月初,我們要重回海參崴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有興趣的就留言或者加阿凱的微信吧,as before as belo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