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錦旗、
一封感謝信背后,
藏著怎樣的醫患真情故事?
小敏弟弟
“在二附院,真的感覺看病方便了很多。病患住院、做CT,有護工叔叔阿姨陪診,減輕了家屬的陪護壓力;護士團隊專業、細心,讓病患減少了心理負擔;專業的移植醫生和護理,讓我們非常感動。”
錦旗背后的故事
小敏(化名)在18年前因為腰痛發現尿檢異常,最終確診為Alport綜合征(眼-耳-腎綜合征)。2019年開始腹膜透析,后聽說南醫大二附院可以做腎移植,前來登記、配型、排隊。非常幸運的是,有了合適的配型,6月20日進行腎移植手術。小敏在監護室住了18天后轉到普通病房,正當大家把懸著的心放下來時,其發生了粒細胞減少,白細胞一度減少到只有0.3。為了治療,小敏轉至血液科的凈化艙內,好轉后又轉回腎移植病房。直到8月12日出院,一共住院52天。
在住院的過程中,小敏一直保持著樂觀和開朗的性格。在監護室和凈化艙,家人無法陪同,醫護人員怕她一個人無聊,只會想到病情,于是想了很多辦法給她安慰和鼓勵。
除了每日的查房,平時還用微信和她溝通。怕她轉到凈化艙感到害怕,醫護人員還安慰她,像她這種粒細胞減少,也經常會碰到,因為她這些年一直在用藥,都會有一些副作用,可能白細胞比別人的更低一些,為了安全起見,轉到凈化艙去。一方面告訴她這個事實,另外一方面也是鼓勵她:只要積極治療,就有希望,只是時間可能會相對長一點,要有耐心。在治療方案上,醫生們也是密切關注,隨時根據數值的變化,對方案進行討論和修正。對于家人的焦急心態,醫護人員也做了非常耐心的解釋和溝通。
正是醫護人員、小敏和家人的共同努力,才讓她順利出院。出院那天,小敏弟弟特地寫了封感謝信,并作了一面錦旗送給醫護人員,感謝他們讓姐姐重獲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