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引起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為 PE 的最常見類型。引起 PTE 的血栓主要來源于下肢的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PTE 和 DVT 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兩者具有相同的易患因素,是 VTE 在不同部位、不同階段的兩種臨床表現形式。除了 PTE,臨床實踐中還需要鑒別其他類型 PE,包括脂肪栓塞綜合征、羊水栓塞、空氣栓塞、腫瘤栓塞、異物栓塞等。
近年來 PTE 的全程管理備受關注,部分急性 PTE 患者治療后可出現持續活動耐力受限及生活質量下降,被稱為肺栓塞后綜合征(post?PE syndrome,PPES)。急性 PTE 患者如未得到及時診治,或反復發生血栓栓塞,血栓不能完全溶解,未溶解的血栓逐漸機化與纖維化,阻塞肺血管床,繼而演變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疾病(chronic thromboembolic disease,CTEPD),部分 CTEPD 患者伴有肺動脈高壓,稱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基于 PTE 遠期并發癥的危害性以及患者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強化PTE全病程管理。
鑒于更多的 PTE 相關臨床實踐需求,以及新的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出現,有必要對 PTE 指南進行更新,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工作組與蘭州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方法學團隊通力合作,在 2018 年《肺血栓栓塞癥診治與預防指南》的基礎上,更新并制訂了新的《中國肺血栓栓塞癥診治、預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本指南的撰寫過程中,系統評價了最近 5 年發表指南的推薦意見以及 PTE 相關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結果,并增加了更多的源于國人循證醫學研究的數據,以上更新將有助于進一步規范我國 PTE 的診治、預防與管理。
推薦意見匯總
[推薦意見1]
1.對于疑診急性 PTE 的患者,推薦基于臨床經驗或應用臨床可能性評估量表(簡化版 Wells 評分、修訂版 Geneva 評分、YEARS 策略等)進行可能性評估。(1A)
2.推薦臨床可能性評估聯合D?二聚體檢測作為除外急性PTE的方法。(1A)
3.對臨床評估低度可能的患者,如應用高靈敏度方法檢測 D?二聚體為陰性,可基本除外急性 PTE。(1A)
[推薦意見2]
1.對于疑診急性 PTE 的患者,臨床評估低度或中度可能,如果D?二聚體陽性,建議進行 CTPA 檢查明確診斷。對于臨床評估高度可能的患者,建議直接行 CTPA 明確診斷。(2A)
2.對于疑診 PTE 的患者,如果因造影劑過敏、嚴重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無法進行 CTPA 檢查,建議行 V/Q 顯像。(2B)
3.臨床懷疑急性 PTE 的患者中,推薦常規行 CUS 檢查,如果 CUS 顯示近端 DVT,則有助于急性 PTE 的診斷。(1B)
[推薦意見3]
1.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如果疑診急性 PTE,若條件允許,建議盡早完善 CTPA 檢查。(2C)
2.對于病情危重不適合進行 CTPA 檢查的患者,建議行床旁經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或者床旁下肢靜脈加壓超聲(point?of?care ultrasonography,POCUS)檢查輔助診斷,在臨床情況穩定后再行影像學確診檢查。(2C)
3.如果超聲心動圖發現右心負荷增加、和(或)肺動脈或右心腔內血栓證據,或 POCUS 發現近端 DVT,在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后,建議按照 PTE 進行治療。(2C)
[推薦意見4]
1.對于妊娠期女性,如疑診急性 PTE,建議檢測 D?二聚體,D?二聚體陰性可基本除外急性 PTE。(2C)
2.在妊娠期,如疑診急性 PTE,建議行下肢 CUS 檢查,一旦確診DVT,可按照 VTE 進行抗凝治療。(2C)
3.如下肢 CUS 檢查陰性,臨床仍高度懷疑急性 PTE,建議行核素 V/Q 顯像或 CTPA 檢查。(2C)
[推薦意見5]
1.對于急性 PTE 患者,推薦積極識別可逆的危險因素,如手術、創傷、骨折、急性內科疾病等。(2C)
2.不存在可逆危險因素的患者,注意探尋潛在疾病,如惡性腫瘤、抗磷脂綜合征、炎性腸病、腎病綜合征等。(2C)
3.年齡相對較輕(如年齡<50歲)且無可逆誘發因素的急性PTE患者,建議行易栓癥篩查。(2C)
4.家族性 VTE,且沒有確切可逆誘發因素的急性 PTE 患者,建議進行易栓癥篩查。(2C)
5.對于計劃停止抗凝治療的 PTE 患者,建議再次進行易栓相關風險因素評估。(2B)
[推薦意見6]
注:PTE為肺血栓栓塞癥;CTPA為CT肺動脈造影;V/Q為肺通氣/灌注顯像
1.建議對急性 PTE 患者進行危險分層以指導治療。首先根據血流動力學狀態區分其危險程度,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定義為高危,血流動力學穩定者定義為非高危。(2C)
2.對于急性非高危 PTE,建議根據是否存在 RVD 和(或)心臟生物學標志物升高將其區分為中危和低危。(2B)
[推薦意見7]
急性高危 PTE 合并嚴重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心臟驟停者(即災難性 PTE),經積極治療無改善,如有條件,建議盡早啟動 ECMO 治療。(2C)
[推薦意見8]
1.急性高危 PTE,如無溶栓禁忌,推薦首選系統性溶栓治療。(1A)
2.急性中高危 PTE,建議先給予抗凝治療,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抗凝治療無改善或存在臨床惡化表現,且無溶栓禁忌,建議給予補救性溶栓治療。(2B)
[推薦意見9]
1.對于存在系統性溶栓禁忌或溶栓治療失敗的急性高危 PTE 患者,在具備介入專業技術和條件的情況下,可行經皮肺動脈內導管介入治療。(2C)
2.對于中高危患者,如果初始抗凝治療失敗,即病情未改善或出現血流動力學惡化時,如果存在溶栓禁忌,或者溶栓治療失敗,建議行經皮肺動脈內導管介入治療。(2B)
[推薦意見10]
對于系統性溶栓、經皮肺動脈內導管介入治療失敗,或存在溶栓禁忌的急性高危 PTE 患者,在具備外科手術條件的情況下,建議行肺動脈血栓切除術作為補救性治療。(2B)
[推薦意見11]
1.如果臨床高度可疑急性 PTE,在等待診斷結果過程中,若無抗凝禁忌,建議啟動胃腸外抗凝治療。(2C)
2.一旦確診急性 PTE,若無抗凝禁忌,推薦盡早啟動抗凝治療。(1C)
3.對于確診急性高危 PTE 患者,推薦初始抗凝治療藥物首選 UFH。(1C)
4.對于確診的中危及低危急性 PTE 患者,初始抗凝治療推薦選用 LMWH、磺達肝癸鈉、UFH 或者負荷量的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1B)
5.對于確診的急性 PTE,如果選擇華法林長期抗凝,推薦與胃腸外抗凝藥物至少重疊 5 d,根據 INR 調整華法林劑量,INR 目標值為 2.0~3.0,連續 2 次 INR 達標后停用胃腸外抗凝。如果選用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在使用初期需給予負荷劑量;如果選擇艾多沙班或者達比加群,應先給予胃腸外抗凝藥物至少 5 d。(1B)
6.對于抗磷脂綜合征合并急性 PTE 患者,推薦初始治療后橋接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優于 DOACs 抗凝治療。(1B)
[推薦意見12]
1.所有急性 PTE 患者,推薦至少接受 3 個月的抗凝治療。(1A)
2.對于 VTE 風險因素持續存在的急性 PTE 惠者,建議在 3 個月抗凝治療后,延長抗凝治療時間。(2B)
3.對于強風險因素相關急性 PTE,在 3 個月抗凝治療后,如風險因素去除,且無發展成 CTEPD 風險,建議停用抗凝治療。(2B)
4.對于弱風險因素相關急性 PTE,在 3 個月抗凝治療后,即使風險因素去除,如果出血風險較低,建議延長抗凝治療時間。(2C)
5.對于未發現明確風險因素的 PTE(特發性PTE),治療3個月后,如果仍未發現確切風險因素,同時出血風險較低,建議延長抗凝治療時間,甚至終生抗凝。(2A)
6.特發性 PTE 治療3個月后,如出血風險高,建議根據臨床情況,動態評估血栓復發與出血風險,以決定是否繼續進行抗凝治療。(2B)
7.對于無誘因復發性 PTE 患者,建議長期抗凝治療。(2C)
8.在延長抗凝治療期間,抗凝藥物首選 DOACs。(2C)
9.在延長抗凝治療期間,建議應用低強度抗凝方案。(2B)
[推薦意見13]
注:PTE為肺血栓栓塞癥;PERT為肺栓塞應急救治團隊;ICU為重癥監護病房;sPESI為簡化的肺栓塞嚴重度指數;ECMO為體外膜氧合;LMWH為低分子肝素;DOACs為直接口服抗凝藥物;VKA為華法林
1.建議有條件的單位建立 PERT。(2C)
2.對疑診和(或)確診的急性高危及部分有惡化風險的中高危 PTE 患者,建議盡早啟動 PERT。(2C)
[推薦意見14]
1.妊娠期合并急性高危 PTE 危及生命時,若無溶栓禁忌,可以考慮系統性溶栓治療;若溶栓治療失敗或存在溶栓禁忌,如果條件允許,建議經皮肺動脈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切除。(2C)
2.妊娠期合并急性非高危 PTE,抗凝藥物推薦首選 LMWH。(1B)
3.對于妊娠合并 PTE,產后需要哺乳者建議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2B)
[推薦意見15]
1.對于急性高危兒童 PTE,若無溶栓禁忌,建議盡早使用系統性溶栓治療。(2B)
2.對于急性高危兒童 PTE,若溶栓治療失敗或存在溶栓禁忌,可考慮經皮肺動脈導管介入治療或手術取栓。(2C)
3.對于急性兒童 PTE,初始抗凝治療時,建議使用胃腸外抗凝藥物,如 UFH 或 LMWH。長期治療可考慮口服華法林或利伐沙班。(2B)
4.對于有明確危險因素的兒童 PTE,建議抗凝療程至少3個月,對于無明確風險因素的兒童 PTE,抗凝療程至少為6~12個月甚至長期抗凝治療。(2B)
[推薦意見16]
1.對于合并惡性腫瘤(除外胃腸道或泌尿系腫瘤)的急性 PTE,抗凝治療建議使用 LMWH 或 DOACs(如利伐沙班、艾多沙班或阿哌沙班)。(2A)
2.對于胃腸道或泌尿系腫瘤合并急性 PTE,推薦首選 LMWH 或阿哌沙班。(1B)
3.活動期惡性腫瘤合并急性 PTE,推薦抗凝治療至少3~6個月。(1A)
4.惡性腫瘤合并急性 PTE 患者抗凝治療 3~6 個月后,若惡性腫瘤仍處于活動期,建議延長抗凝治療時間。(2C)
[推薦意見17]
1.對于合并血小板減少的急性 PTE 患者,建議積極篩查血小板減少的原因。(2C)
2.對合并血小板減少的急性 PTE 患者,建議根據血小板計數調整抗凝藥物的劑量和方案。(2C)
3.對于HIT所致血小板減少者,建議停用 UFH 或 LMWH,更換為阿加曲班或比伐盧定。(2B)
[推薦意見18]
1.圍手術期并發急性高危 PTE,溶栓前應充分評估出血風險,必要時考慮介入或手術治療作為替代治療手段。(2C)
2.對需要緊急手術或伴有抗凝禁忌的近端急性 DVT 患者,建議在手術前置入可回收下腔靜脈濾器。(2C)
3.對于正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 PTE 患者,術前應充分評估出血與血栓復發風險,對于高度 VTE 風險且無大出血風險的患者,建議橋接抗凝。(2C)
[推薦意見19]
1.急性 PTE 患者,一旦啟動抗凝治療,出血風險即可能增加。建議出血風險管理應貫穿整個抗凝治療過程中。(2C)
2.在抗凝治療過程中,建議根據年齡、腎功能、血小板、貧血、合并基礎疾病及合并用藥等因素綜合評估出血風險。(2C)
3.建議動態監測出血風險,一旦出血風險增加,需要及時調整抗凝治療方案。(2C)
[推薦意見20]
1.急性 PTE 治療 3個月后,仍存在勞力性呼吸困難或右心功能不全,需要排查 CTEPD。(2B)
2.對于疑診 CTEPD 的患者,推薦進行超聲心動圖篩查肺動脈高壓,如發現肺動脈高壓征象,推薦轉診至 CTEPH 中心進行多學科評估和治療。(1B)
[推薦意見21]
1.急性高危或中高危 PTE 患者抗凝治療過程中,根據心功能的恢復情況,逐步恢復日常活動和航空旅行。(2C)
2.急性 PTE 患者抗凝治療過程中,建議避免外傷,以免增加出血風險。(2C)
3.對于已停止抗凝治療的 PTE 患者,如果計劃長途航空旅行(>4 h),建議使用加壓彈力襪或預防劑量藥物抗凝以降低復發風險。(2C)
[推薦意見22]
1.推薦 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用于外科住院患者,Padua 風險評估模型用于內科住院患者進行 VTE 風險評估,評估為 VTE 高風險或中高風險患者,若無出血風險及抗凝禁忌,應給予藥物預防;如存在高出血風險或抗凝禁忌,應給予機械預防。(1B)
2.對于易栓癥患者,如行外科手術,且沒有高出血風險或抗凝禁忌,建議采用抗凝藥物預防。(2C)
[推薦意見23]
1.對于外科術后低出血風險患者,建議在術后 12~24 h之間開始抗凝預防。(2B)
2.對于外科術后低出血風險患者,如果存在極高 VTE 風險,建議在術后 6~12 h之間開始抗凝藥物預防。(2C)
| 來源 |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工作委員會,全國肺栓塞與肺血管病防治協作組. 中國肺血栓栓塞癥診治、預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J]. 中華醫學雜志,2025, 網絡預發表.DOI:10.3760/cma.j.cn112137-20250509-01141
支持標題+全文檢索,多個關鍵詞檢索,海量知識庫隨時搜索,歡迎大家分享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