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風險是金融行業的永恒主題。
去年年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對金融風險給予了高度關注。
在經濟增速下行,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利差不斷收窄當下,銀行間比拼的已經不再只是盈利能力,大家看的是誰有一張健康的資產負債表,風險管理能力強的銀行有望在最終的競爭中勝出。
2024年8月底,連續12年蟬聯全球銀行1000強榜首的工商銀行,交出了一份”穩中提質”的中期成績單。
財報顯示,上半年,工商銀行資產、資本、資金更加平衡協調,“強優大”核心指標保持穩健,經營韌性不斷增強。實現營業收入4019.99億元,凈利潤1712.96億元,年化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和年化加權平均權益回報率(ROE)分別是0.75%和9.53%。
在風險指標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工行資本充足率為19.26%;不良貸款率1.35%,較年初下降 0.01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達218.43%,上升 4.46 個百分點,全口徑撥備余額 9,542.37 億元,處于同業領先地位。
工行行長劉珺在財報發布會上,用“堅決用力”來形容工行對于風險的防控,工行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四早”原則,遵循“主動防、智能控、全面管”,深化“五個一本賬”管理,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全面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已經成為了工行取得經營韌性的關鍵,也是其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
來之不易的喇叭口:智能風控之效
風,可以使蠟燭熄滅,但也能讓火燃燒。
在眾多銀行之中,風險管理能力與時俱進的銀行,才能獲得持久的經營韌性。
如果拿上述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三個核心指標進行行業比較,可以看出,工行的不良貸款率要遠低于同業水平,而撥備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要遠高于同業水平。
數據來源:工商銀行半年報以及金融監管總局數據
數據來源:工商銀行半年報以及金融監管總局數據
數據來源:工商銀行半年報以及金融監管總局數據
繼續觀察工行上半年資產數據表現,不難發現,上半年不良貸款數據是在下降,而撥備覆蓋率是在上升的,形成比較好看、比較穩定的喇叭口態勢。
用工行行長劉珺的話說,這個喇叭口顯示,工行智能化風控在上半年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工行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
走勢形成“喇叭口”態勢
數據來源:工商銀行半年報
風控智能化是工行五化建設的重要一環。
在智能化風控方面,工行全面升級了總分行的風控機制,推動各板塊全面配備風險官,并明確履職要點,實施審批、內控新規,增強“三道防線”耦合力。特別是落實“四早”要求,運用大數據、生成式AI等技術工具,推進風控全流程智能化轉型,支持風險全景監測、前瞻預警和精準控制。
具體來說,工商銀行創新打造“融安e”系列五大智能風控系統,覆蓋信用、市場、操作、國別、運營等各類風險,深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推進風險管理從“人控”向“機控”“智控”轉變。
比如,工行建立了同業首個衛星遙感一體化分析平臺,通過高分辨率光學遙感衛星和AI模型實現對境內外貸款項目的有效監測。自主研發市場風險管理系統,采用分布式計算框架和BI技術實現高效能風險計量和集團統一視圖,智能診斷風險來源,提升前瞻動態管控水平。
正是得益于這些努力,工行的風控才收到了良好成效,展現出來一個漂亮的“喇叭口”。
全面風險管理:“時時放心不下”
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管理也無處不在。
全面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建立有效制衡的風險治理架構,培育穩健審慎的風險文化,制定統一的風險管理策略和風險偏好,執行風險限額和風險管理政策,有效識別、評估、計量、監測、控制或緩釋、報告各類風險,從而為實現銀行經營和戰略目標提供保證。
為什么要進行全面風險管理?
除了人們熟知的信用風險外,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合規風險、聲譽風險...... 在這個與錢打交道、充滿了逆向選擇的行業中,永遠無法確定風險可能從何而來。
納西姆﹒塔勒布是著名的投資家和概率論專家,在他的《黑天鵝》一書,用“黑天鵝”形容不可預見的風險的名詞,塔勒布一直提醒人們,在實踐中人們往往低估了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造成的損失。
金融行業尤甚。
2008年1月21日,法國興業銀行在市場上匆忙拋出近700億美元的股票,給該銀行造成近6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種匪夷所思的“賤賣”,是由于一名后臺員工拿銀行的巨資在市場上冒險,并將這些風險敞口從主機系統上隱藏了起來,事發時,法國興業銀行別無選擇,只能立即出售這些連它都不知道自己擁有的股票。
而在工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就包括交易員行為管理。目前,工行已經了實現交易信息集中管理和異常交易自動檢查,帶頭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工行是一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表內外資產與業務超百萬億元,服務網絡覆蓋49個國家和地區,全面風險管理的打造,不僅關系著工行自身,也具有全局性的意義。
在風險管理上,工行以“全面管”為根本,做到了集團一盤棋管理。將全口徑覆蓋貫穿風險管理始終,實行境內境外機構、表內表外業務、商行投行業務和其他業務、線上線下、總行和下屬機構“一本賬”管理。
工行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摘自工行2023年年報
特別是近年來,面對市場各類波動,工行強化風險穿透監測、全景掃描、集中控制,統籌交易、衍生、信貸等各類業務,摸清行業、產業鏈、區域等關聯客戶,快速跟蹤防控、長效健全機制,在各種風險沖擊下始終保持平穩。
工行行長劉珺表示,工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緊抓安全生產,控源頭、治隱患、防汛情,保障客戶和員工生命財產安全,保持業務連續平穩運營。
化解特定領域風險:多策并舉
風險管理能力的與時俱進,既包括打造全面而先進的風險管理體系,也包括對特定風險的持續關注。
2024年上半年,工行繼續開展資產質量攻堅,通過政策賦能、管理賦能、數智賦能等舉措,實現了風險的精準防控。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其中,房地產行業貸款不良率下降2個基點,融資平臺貸款風險敞口持續收斂,帶動資產質量整體穩定。
在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主管風險的工行副行長王景武,著重介紹了房地產、地方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三大重點領域的風險防控。
在房地產領域,工行從“增防化治”四個方面綜合施策,在落實好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同時,把好資產選擇關,著力構建分散多元均衡的房地產投融資結構,加大風險房企和項目的處置出清力度,提高撥備提取比例,房地產業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上半年,工行房地產業不良率較年初下降了2BP。
在地方債務領域,工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健有序做好地方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堅持“區域、產業、項目”三位一體優選的標準,相關融資主要投向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產業基礎較好、債務水平合理的區域,優選現金流較為充足的市場化運營項目,地方債務領域風險總體可控。
在中小金融機構領域,工行構建了全周期客戶管理機制和全流程風險管控體系,加強存續期風險監測與預警,及時調整合作策略,精準支持中小金融機構化險。截至6月末,工行中小金融機構信用風險業務不良率接近零,且近三年沒有上升。同時,積極幫助中小同業提升風控水平,累計向400多家中小金融機構提供風控技術支持。
風險是不確定的,但是對抗風險的策略可以是確定的,這就為主動的風險管理帶來了空間。
塔勒布用確定的杠鈴策略應對不確定的風險。同樣的,工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對自身的要求,也是“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突發風險的不確定性”。
我想,要是讓塔勒布去選擇一家中國商業銀行投資,他大概會選擇穩健的工商銀行。
這也是市場做出的選擇,若以股價衡量,從2024年年初至今,工行的股價漲幅已經超過33%,在四大行中名列前茅。
但是于工行來說,除了穩健的盈利性和持續的股東回報之外,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性,也是其作為第一大行的責任所在。
尤其是在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凸顯的今天,工行打造好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就是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堤壩,當好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守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更是樹立安全第一的大行標桿。
有了這樣的努力,任憑風高浪急,你永遠可以相信宇宙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