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謂之術,教而育之謂之道!聊身邊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有些事,屢次發生,也不斷成為新聞熱點,大家都知道這樣做不對,卻無可奈何,改變不了什么,或許這不是一群人的悲哀。
明知道不對,明知道還會發生,卻無能為力,問題到底出哪了?
立帖為證,在新的學期,這幾條有關教育的“新聞”仍會大概率上演!
不到開門時間,學校堅決不開大門!下再大的雨也不行
類似的“新聞”已經發生過很多次,在新的學期,預計這條新聞仍將發生!
學校不到規定時間堅決不開大門,哪怕是暴雨天氣,學生和家長只能在大雨中等待。事件發生后,家長指責,輿論批評,之后不了了之,再然后,這樣的“新聞”仍將發生。
值班老師未到位,如果學校提前開大門,學生在學校摔倒,你說家長會追究學校責任嗎?
凡是出現這樣的事,一些媒體總是指責學校“太死板”,難道這些媒體沒有好好想想,是誰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為什么全國各地類似的事情總在上演?
學生體育課打籃球不小心骨折;
初中生翻墻逃課,在校外騎電車摔傷;
節假日期間,學生在校外打群架……
事情發生后,家長鬧,媒體報道形成輿情,之后是教育部門從快、從重、從嚴處理學校和老師!
幾乎都是一樣的劇情,最后被處理的總是老師,不一樣的是換個地點、換個學校,但劇情總是出奇地一致。
當下的很多事,只要一涉及學校,總要給學校攤點責任,真的合適嗎?
學校為了減少擔責的可能,學校只能禁止一切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意外的活動,如取消課間活動、減少運動會項目、取消春秋游項目等等,又在教學樓、宿舍窗戶裝上了護欄,把學校變成了監獄。
以“學生的靜止”換取“學校的安寧”,看似皆大歡喜的結果,實則是對教育畸形引導,讓活潑的學生成了只會學習的機器,喪失了學生該有的活力,既是對學生未來的扼殺,也是對未來教育的傷害。
那些凡是有點什么事都指責學校和老師的人,那些推波助瀾的媒體工作者,難道你們家里沒有孩子嗎?當你們站在滂沱的大雨中等待學校開大門的時候,沒有思考一下,是誰造成了當下的局面?
如果學校過度擔責這一局面不改變,所有的一切最終只能反噬到所有學生和家長身上!
不到開校門時間,學校堅決不開大門,下再大的雨也不行,新學期將繼續上演。
教師工資待遇將要上漲!
關于教師工資待遇提高的“新聞”每年都有,今年肯定還會有。
以教師教齡津貼為例,僅近幾年,幾乎每年都要提一次。2021年12月29日,國家相關會議提出要“提高教齡津貼”標準。2022年教育Bu工作計劃提到要“提高教齡津貼”標準。2023年教育Bu工作計劃再次提到要“推動提高教齡津貼”標準。2024年8月底,教育Bu又宣布提到要“推動提高教齡津貼”標準。
教齡津貼標準提高了嗎?
沒有!但是關于提高教齡津貼的“新聞”年年發生。
令人欣慰的是,河南省已經在前幾年實施了新的教齡津貼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次,其他省份至今仍沒有關于提高教齡津貼的具體措施。
類似“新聞”年年有,倒也見怪不怪,每次出現這種“新聞”,評論區卻一片抵制的聲音。
不少人認為,老師們工作輕松,待遇高,工資已經不低,根本不需要再提高了!
提高工資的“新聞”不少,具體實施的有幾個?但這樣的“新聞”多了,可能就給大家一種假象,老師們幾乎每年都在漲工資。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現實卻是很多人“重教而不尊師”,從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的新聞評論區,大家就可以找到答案。
新學期,關于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的新聞還會有,當然肯定還會有人抵制。
指點書店購買教輔,預計近兩周就要發生!
新學期開始,“指定書店”購買教輔的新聞都會上演,你說今年會發生嗎?
教育部嚴禁按考試成績給學生排名,可誰敢不重視學生考試成績?按規定只能“一教一輔”,但現實卻是大家都在“加餐”,不可能只有一本教輔資料。教學成績也決定老師們的評先評優、晉升職稱,有的老師為了提高成績,自己會先挑一本教輔,然后會講教輔上的題,學生看到老師手中的教輔,也會去購買,有時候并非像大家想象得那樣有“利益輸送”關系。
如果能真正做到“一教一輔”,根本就不會再發生指定書店購買教輔的事了!關鍵能不能做到真正的“一教一輔”?大家心里都清楚答案。
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預計這條“新聞”近兩周內會發生!
以上幾條教育“新聞”在新學期仍會發生,不信大家走著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