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小伙子來到哈爾濱紅十字中心醫院,進門問保安姐姐,“急診在哪里?”.......
視頻如下
我們看到
保安姐姐帶著小伙子向急診走去...
小伙子倒地后,醫生第一時間開始胸外按壓
急診的車床和氧袋趕到現場,第一時間抬上車去了急診
急診醫生給予除顫后開始胸外按壓
患者被實施了胸外按壓機
在導管室實施了介入手術
小伙子能幸運獲救得益于在醫院內、第一時間被實施心肺復蘇、及時獲得除顫并進行血管介入手術。
其實作為一家具備胸痛中心資質的醫院,面對胸痛患者這個群體,醫院設計了專門的綠色通道并進行反復演練。
就這個案例來說,還可以改進的幾個環節包括:
1. 在小伙子捂著胸口向保安姐姐求助的時候,保安應該第一時間安置患者坐下來休息,撥打急診科電話來接走患者。或者附近尋到輪椅,用輪椅將患者轉運到急診科。而不是帶著患者步行去急診,當胸痛心梗發生的時候,每多走一步路,都可能是黃泉路。
2. 急診接到呼救來到現場,不應該只有車床和氧氣,還應該包括除顫器和急救箱。無論面對院外還是院內心臟驟停患者,在黃金急救時間內就地復蘇和就地除顫,是患者搶救成功最關鍵的兩個措施。記住,請第一時間把除顫器帶到患者身邊,而不是把患者運到有除顫器的地方。
3. 醫護人員的胸外按壓質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高質量CPR是醫護人員的基本功,也是患者存活的關鍵措施。任何醫護人員應該確保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展示的胸外按壓技能達標,這包括速度100-120次/分鐘、深度5-6cm,讓胸廓充分回彈、減少按壓中斷。
沒有完美的急救,但可以有更好的急救。急救質量的改進是沒有終點的,一切為了更多的生命可以獲救。
如果你也想參與社會整體急救的改進,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你身邊的人,尤其是在醫院工作的朋友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