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第一代帶頭大哥,奇瑞最讓國人津津樂道的是,與其他自主品牌只會“窩里橫”不同,早在20年前,奇瑞就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時至今日,奇瑞每年的總銷量中有將近一半是來自海外市場,奇瑞已經連續21年位居中國乘用車出口第一。
奇瑞還制造出了是我國第一款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制造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發動機,并出口超過120萬臺。甚至奇瑞的發動機還實際應用到了飛機上。
卻不曾想,奇瑞的故事竟然是從幾間小茅屋開始!
近日,《財富》雜志公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奇瑞汽車,首次躋身其中,排名第385位。
作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第一代帶頭大哥,奇瑞自2000年-2011年連續11年斬獲自主銷冠。但2012年開始,奇瑞的發展就陷入了低谷,被長城、吉利、比亞迪等相繼甩開,甚至一度淪落到幾乎被遺忘的地步。
但奇瑞始終沒有放棄自成立伊始就確立的自主自研的初心,始終保持著超強的戰略定力。
直到2021年,厚積薄發的奇瑞重回發展的快車道,全年銷量同比暴漲31.7%,達96萬臺。距離百萬大關僅一步之遙。
到了2022年,2023年,奇瑞的銷量依然持續增長。其中2022年第一次沖破百萬,達120萬臺。2023年爆賣188萬臺。悄然之間躍居自主第二,行業第三,距離重返巔峰近在咫尺。
到了2024年,奇瑞還在1月份和2月份短暫擊敗過已經騎在自己頭上12年之久的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品牌,重奪銷冠頭銜,上演了一出王者歸來的精彩大戲。
在奇瑞身上最讓國人津津樂道的是,與其他自主品牌只會“窩里橫”不同,早在20年前,奇瑞就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時至今日,奇瑞每年的總銷量中有將近一半是來自海外市場,奇瑞已經連續21年位居中國乘用車出口第一。
這家誕生于三線城市安徽蕪湖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從幾間間漏風的茅草房起步,用近30年的時間完成了從默默無聞到世界級企業的驚人蛻變。
開局只有幾間破茅草屋
奇瑞的故事可以從1958年說起。當年沒有任何造車經驗的蕪湖市硬是用手工敲打出了一臺三輪汽車送到了國慶成就展上,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汽車的基因”就這樣被注入了蕪湖的身軀中。
1991年,蕪湖遭遇特大洪災,百廢待興。在這個窗口期下,蕪湖身軀里的“汽車基因”開始騷動,市政府最終決定將汽車產業作為振興經濟的突破口。
1993年,安徽汽車零部件公司(奇瑞汽車公司前身)應運而生。
方向定了以后,首要其沖的便是尋求合作以及挖人才了。
按照最初構想,蕪湖打算讓零部件公司與已經大有名氣的一汽合作的。但當時蕪湖條件簡陋,沒有任何汽車相關的底子,難以吸引一汽的興趣。
1995年1月,機會來了。蕪湖考察團在歐洲發現福特公司有一套現成的發動機生產線在出售,于是決定購買。
蕪湖政府親自下場,將其定性為蕪湖九五期間的頭號工程,代號“951工程”。
為尋找能帶領項目的技術人才,"951工程"派人前往一汽考察學習。他們在那里遇到了同為安徽老鄉的尹同躍。
尹同躍1962年出生于安徽巢湖,是改革開放后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1984年從安徽工學院(今合肥工業大學)汽車相關專業畢業后,便進入一汽集團工作。憑借出色的表現,他很快晉升為車間主任,還當選過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
蕪湖代表多次與尹同躍溝通,力邀其回到家鄉主持“951工程”,帶領家鄉發展。
尹同躍一開始還真有點猶豫,畢竟肉眼可見的是自己在一汽的前途已經是一片光明。但在代表人員的軟磨硬泡之下,特別是時任蕪湖市長詹夏來的一句“我們就是要創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品牌”,將尹同躍說得熱血沸騰,最終接受了家鄉的盛情邀約。
對此,尹同躍后來也回憶說,如果僅僅因為大家是老鄉這一層關系是遠遠不足以讓自己離開一汽的,真正讓他下定決心回到蕪湖的是家鄉人發展汽車產業的真誠與決心,自己也受到了鼓舞。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尹同躍帶著滿腔熱血回到蕪湖準備大干一場時,蕪湖的“一窮二白”讓尹同躍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官方只給了安徽汽車零部件公司30萬的啟動資金,連廠房都沒有。最終,尹同躍考察過后,選擇了遠在郊外的一個廢棄磚瓦廠作為辦公地。
幾間四處漏風的破茅草房、一塊陳年水泥地、一洼池塘,就這樣成了奇瑞的發家之地。
1996年,在這個簡陋的環境中,尹同躍帶領八人團隊開始了自己的汽車事業。他們每天騎自行車往返二十多公里。
這段經歷被奇瑞人稱為"小草房精神",時至今日這個精神還是奇瑞公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干不好,我就跳江”
1997年,安徽省和蕪湖市聯合多家單位向安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注資17.5億,并花費將近3000萬美元正式將福特淘汰的發動機生產線引進來。
福特方面因擔心技術泄漏被中方掌握,臨時強硬要求加錢由他們派出技術人員負責全套生產線的拆裝調試。而蕪湖方面為了能讓產線盡快投產,也爽快地答應了福特的要求。
然而,西方這些所謂的專家到了蕪湖后,只顧著吃喝玩樂,做事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原定的交付日期被一改再改。
最終,尹同躍忍無可忍將這些專家全部轟走,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干。面對質疑,尹同躍向政府立下軍令狀:“如果干不好,我跳江!”
就這樣,尹同躍帶領"八大金剛"(最初跟隨他從一汽回來的的七位技術人才)開始了艱苦的攻堅。
經過500多天的努力,1999年5月,奇瑞的第一臺自主發動機成功下線并點火。同年12月,奇瑞的第一輛轎車"風云"正式下線。后將汽車的品牌定名為“奇瑞”,寓意“傳奇、祥瑞”。
奇瑞汽車由此誕生。
“奇瑞奇瑞,修車排隊”
車是造出來了,但當時的奇瑞卻是沒有造車資質的。換言之,奇瑞生產的轎車屬于黑戶,并不能上市銷售。由于當時政策的原因,奇瑞想獨立獲得造車資質,基本不可能。
為了讓自己造出來的車能上市銷售,百般無奈之下,奇瑞無償出讓20%的股份給上汽,成為了上汽的“子公司”,曲線獲得了生產資質。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成為了奇瑞的大股東,上汽對于這個自己找上門來的“野孩子”完全沒有一點感情,提出了“四不原則”:不投資、不參與管理、不承擔風險、不分紅。
有了資質后,奇瑞的發展如火如荼。2001年銷量2.8萬輛,2002年突破5萬輛,2007年第一百萬輛奇瑞汽車下線。這一系列成就讓奇瑞在短短幾年內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新星。
由于初期,奇瑞的售后服務依附在上汽的體系中,而上汽則是將各種資源優先傾斜給自家的各個“親兒子”,根本無暇顧及奇瑞的車主。
所以當年的順口溜“奇瑞奇瑞,修車排隊”就是由此而來。
技術為王
自成立開始,奇瑞就始終秉承著自主研發的原則,在技術研發以及人才招攬上也從不計成本地投入。先后掌握了發動機、發動機管理系統,自動變速箱,和轎車底盤四大關鍵技術。
2005年奇瑞的Acteco系列發動機的成功下線。這是我國第一款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制造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發動機。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突破。
Acteco發動機還在2006年就實現了對海外出口,先后向美國、日本、東歐、以色列、土耳其、巴西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超過120萬臺發動機。這也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絕無僅有的自主車企。
不僅地上跑的,連天上飛的奇瑞也有涉足。早在2016年,奇瑞就自主設計和制造了一款符合歐盟標準的小型航空發動機。該發動機還應用到了奧地利著名小型飛機制造商磚石公司的暢銷產品DA40和DA42上。
荒唐的“多生孩子好打架”
在整車方面,2003年推出的"奇瑞QQ"更是讓奇瑞的發展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該車型以平均三萬多元的售價刺激了很多人的汽車夢,讓汽車真正走進普通家庭。
然而,高速發展也帶來了問題。2009年,奇瑞走上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開多品牌戰略,一口氣發展了奇瑞、開瑞、威麟、瑞麒四大品牌。
但這個策略很快被證明是失敗的,僅3年,威麟、瑞麒就被迫停用。但奇瑞還是不死心,又成立了觀致和凱翼,但效果依舊不佳。
幸運的是,這兩個觀致和凱翼最終被寶能集團和五糧液分別收購,資金的回籠,也讓奇瑞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痛定思痛之下,尹同躍對奇瑞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砍掉了100多個研發項目。2018年推出的"捷途"品牌主打旅行SUV,依靠"旅行營銷"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21年全年銷量達15.4萬輛。"瑞虎"系列SUV更是遠銷海外70多個國家,全球銷量超300萬,成為中國SUV在全球市場的領導者。
近年來,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發力。他們提出了"瑤光2025"戰略,包括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科技、銀河生態四大技術領域,計劃在未來5年投入1000億用于科技研發。
在智能化與互聯網領域,奇瑞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包括無人駕駛網約車Robotaxi、LION AI大模型2.0等。
總結
從"小草房"到世界五百強,奇瑞的發展歷程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不斷進取的縮影。
正如尹同躍所說:"造車是一場馬拉松。加速跑時一定要掌握好節奏、調整好氣息,這樣跑的時間才能更久。"
2023年10月16日,尹同躍公開宣言:“明年奇瑞將不會再客氣,一定會進入全國新能源汽車排名的頭部。以前,奇瑞只能吃技術飯和質量飯,未來我們要吃品牌飯、生態飯,要靠為用戶不斷創新價值來吃飯。以前,奇瑞汽車屬于‘起大早趕晚集’,現在要做到‘后來者居上’。”
2023年全年營收3151億元,銷量為188萬臺。而2024年上半年奇瑞就已經完成2777.7 億元的營收,1110萬臺的銷量,全年預計將超過5000億元。
如此看來,尹同躍有足夠的底氣發出上述宣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