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大兒子上大學一年級,小兒子cheng寶剛好上小學一年級,時隔12年,再次做小學生家長,在陪孩子學習方面也可以說是頗有經驗了,但卻仍然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12年前,孩子剛上一年級,作業不多又很簡單,不需要很多花費時間陪著學。我們反倒是有很多媽媽牌作業,做學英語、每天寫日記、做奧數題、彈鋼琴、玩電子積木等等,大多精力花在課外。
現如今,孩子上一年級,書面作業不多,但是作業任務需要從頭到尾陪著孩子完成。要不然,孩子根本無從下手。想安排點媽媽牌作業,都很難介入,主要精力花在課內。
我粗略分析了一下,造成這個局面的,有教學方式的改變問題,也有孩子自身的問題。沒辦法,家長的參與度必須提高到很高的程度。
教學方法和作業內容變了
現在的教學方式是立足課本,延伸到課外,還要和實際結合,力求孩子能解決實際問題。
像語文,延伸知識都需要打印。
老師不僅講解課本內容,還做了課課貼,要求每學完一課,要把對應的補充知識剪貼下來貼在書上。
課課貼是生字的注音、組詞、書寫筆順等內容。
孩子年齡小,準確粘好課課貼的能力有限,需要家長幫忙打印、粘貼。
課課貼只是課外補充知識之一,有時候還會額外補充一些關聯詞語,老師直接在群里發布文字信息,需要家長自行排版打印讓孩子識讀。
孩子剛上學能寫的字有限,也確實不能抄寫這些作業,只能家長代為打印。
像數學,在生活中的學習非常多。
比如讓孩子認識形狀,不僅僅是照本宣科,認識書上畫的圖形,要在實際生活中找出對應的圖形。電視長方形、開關正方形、水杯圓形等等,要在家里一一找出來。
比如認識數量關系,要讓孩子觀察家里的物品,用數字進行表示。5支鉛筆、兩個蘋果、一個電腦等等。
這類作業,必須帶著孩子在生活中完成,不能放任獨立完成。
照顧到孩子的能力,書面作業比較少,但是完成作業的質量高低與否,更需要家長監督。
像語文作業,讀課文、背誦、書空、親子閱讀等都需要家長陪同完成。
做過幼小銜接的讀課文一般沒問題,能認字、能斷句,比較熟練,但是沒做過幼小銜接的,很多都需要家長再次指導。
背誦的情況如何,是否準確熟練,當然少不了家長的檢查。
書空就是用手在空中比劃自己的筆順,還要邊說邊比劃??此剖呛唵蔚倪^程,實際比書寫輕松不到哪里去。
讓cheng寶書空的時候,就感覺很難。要不只說不比劃,要不不知道怎么說,就連口、耳、目、手這樣簡單字也說不好,反復練習好多遍。
親子閱讀更是離不開家長陪伴,作業的要求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讀。
我家cheng寶識字量很大,也能自己讀書,但要讀一本新書,仍然是有很多不認識的字,他會隨時提問,要立即告訴他,要不然會很著急讀不下去。
像數學作業,書寫數字、邊操作邊表達所學知識,也需要家長陪伴。
光寫數字12345,就能把孩子難住。起筆位置不對、收筆位置錯誤、橫豎寫不直、弧線不圓潤等等,漏洞百出。要想寫標準,還真需要花一番工夫。
比較大小的作業,不是給一組數字,填寫大于、小于號,而是讓孩子拿一些不同顏色圓片,擺出不同的數量,然后說出哪種顏色有幾個,所以哪種顏色的多或者少。
這類作業,只有在家長的引導和監督下,孩子才能不折不扣地完成。
還有各種手抄報作業,如果要求太高的話,就需要家長上手。
很多家長表示都是他們幫忙做好打印上交,我目前還沒有這么做,是讓孩子自己畫,雖然丑點,但那是孩子親自思考過的,能起到參與實踐、鍛煉動手能力和思維的作用。
這個假期,cheng寶就做了三份手抄報,識字小報、安全小報,還有數字小報。我只幫他收集了一些文字信息,由他自己獨立完成。
我提前做好了思想準備,即使孩子畫得再難看,也不要嫌棄他,看似簡單雜亂無章的線條,都藏著他的想法,他只是還沒有更多方法表達而已,以后學個畫畫就好了。
在12年前,教學方式基本上就是教授課本知識,基本不會有延伸和實際操作作業。
比如課文讀5遍,讀拼音5遍,口算10分鐘,寫分成等等,都是分分鐘完成的事。
平時基本沒有手抄報,只是有大的節日或者主題活動時才會做一張手抄報,像國慶節、環保、健康等等。
所以平時都能省出大把自由時間,可以做很多喜歡的課外工作。
兩個孩子的表現截然不同
教學方式導致的作業任務固然有差異,不同孩子表現也的確截然不同。
大兒子剛上一年級時,就迅速轉換成小學生角色,每天放學都會主動記錄作業,主動完成作業。因為老師布置的作業少,還會自行加餐,自己出題做。像數學一周才布置了一次作業,他急得自己在紙上寫分成計算。
他還用心地記下老師的上課內容,回家寫在黑板上或做成幻燈片,一一講給我們聽。他當年自發地用起了10年后流行的費曼學習法。
學習主動性強,寫作業啟動快,作業完成效率、質量都很高,不需要返工,花費在作業上的時間自然就不多。
但是cheng寶卻還像在幼兒園一樣,對學習沒有任何感覺。
問有沒有作業,他說沒有。問老師上課講了啥,他說忘了。問在學校做什么了,他只是用有趣的事和不喜歡的事一帶而過。
放學回家,經常把課本忘在學校,只帶回兩個空文件袋,有作業都差點沒法做。
放學只想著到外面和同學玩,說好的玩一個小時,完全不講信用,嚴重超額玩兩個多小時。
玩夠了該寫作業了,還是遲遲進不了狀態,注意力不集中,學幾分鐘就開始東搖西晃。
寫字時該認真的不認真,潦潦草草,提醒多次也不愿改還生氣。
學習主動性不足,磨蹭拖拉,作業質量還很差,總是返工重來,導致快睡覺了還沒做好作業。
其實,要認真做,作業也不算多,花時間也很少,就是遲遲不開始做,又不專注,浪費了很多時間,想多學點課外知識都完全沒時間、沒心情。
曾經看新聞說有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氣得發飆、氣得住院,我還以為是很夸張的事情,沒想到只是沒遇到令人極度上火的孩子。
真的是不能套用固有的經驗,每個孩子都要區別對待。
寫在最后:12年后再次做小學生家長,對比發現,陪孩子寫作業越來越費媽。
對現在的教學方式其實是更加滿意的,因為更能培養孩子的能力。
只是對孩子的能力預判不足,以為幼兒園階段表現還不錯,上小學后,隨著年齡增長應該有更好的表現,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讓家長少操心。事實是,孩子的思想還停留在幼兒園階段,需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激發主動性,找到學習的動力。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