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弟
今年,全國樓市賣得最好的城市,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而是成都。
上半年,成都的新房、二手房的成交量,超過了15萬套。
它的整體成交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排在成都后面的,是上海、天津、西安、北京。
成都并不是在今年才坐上了榜一大哥。
去年,成都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就已經攀上了全國樓市的雙料銷冠。
成都不屬于一線城市,但全國常住人口超過兩千萬的城市,僅有四個——
重慶、上海、北京、成都。
到去年,成都的常住人口超過了2140萬,增加了逾13萬。
作為常住人口在兩千萬以上的超大城市,成都仍然處在人口凈流入狀態。
人口基數大,而且有源源不斷的人口涌進來,支撐起了龐大的購房需求。
盡管成交規模領先全國,但跟往年相比,也有大幅下滑。
尤其是土地市場,相當冷清。
今年,很多開發商都捂緊了口袋,幾乎暫停了拿地。
有人做過統計,到上個月,賣地收入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將近1100億。
其次是杭州、上海、西安,成都只能排在第五,賣了大約381億。
但一些熱門地塊,開發商還是看準機會,扎堆爭搶。
昨天,成都錦江區出讓了一塊地。
這塊地位于金融城三期板塊,起拍價不到8億。
地塊開發規模并不大,計容面積大約4萬平米,折算下來,樓面地價將近2萬/平米。
這在成都的土拍史上,幾乎摸到了地價的天花板。
金融城三期,當屬成都樓市最炙手可熱的板塊之一。
去年,金融城三期掛牌了首宗住宅用地,當時吸引了71家房企到場爭搶。
不出意料,這塊地觸及最高限價熔斷以后,轉入搖號環節。
最終,華潤置地幸運中簽,成交樓面價超過了2萬/平米。
華潤置地把這塊地開發成了“金融城·錦宸府”。
今年三月份,錦宸府首次開盤,銷售單價在4.4萬/平米左右。
項目推出了84套房源,有1565組客戶入圍搖號,中簽率低至5%。
今年六月份,錦宸府二次開盤,推出了86套房源,套均總價上千萬。
結果有1429組客戶入圍搖號,中簽率僅為6%。
據說,錦宸府兩次開盤之后,有客戶放棄購買而退出了2套房源,華潤置地重新上架銷售。
這兩套房的總價,都在1400萬左右,妥妥地屬于豪宅。
門檻雖高,但根本擋不住成都人民的購買力——
大概有2608組客戶報名搖號,中簽率堪比買彩票,還不到0.08%。
在金融城三期板塊,錦宸府好比一塊風向標——
有了它在今年上演的兩次千人搶房的盛況,這次掛牌的地塊,爭搶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十一弟看了下,這塊地吸引了14家房企到場競拍——
綠城、建發、越秀、招商、大悅城、華僑城、金茂、內蒙古中實、新綠色、貝好家、錦江統建、華添、交子金控、貴州仁懷屹澤房地產。
盡管沒有去年錦宸府地塊出讓時招來71家房企的壯觀場面,但為了拿到這塊地,最有實力的國央企,本地國企與民企,還有一些外來房企,也都悉數到齊了。
現在的樓市行情下,算得上相當搶手了。
尤其是這兩家報名的開發商——內蒙古中實、貴州仁懷屹澤房地產,大有來頭。
其中,內蒙古中實的母公司,來自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這是一個有名的產煤地區。
它的主營業務,除了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還有就是給城市居民供暖供熱。
一聽就知道是家里有礦的企業,不遠萬里跑到成都來搶地搞開發了。
還有貴州仁懷屹澤房地產,來自茅臺故鄉,有著中國酒都之稱的貴州仁懷市。
早在去年,貴州仁懷屹澤房地產就花了6個億,在成都錦江區拍下了一塊地。
它將其開發成了“中交·錦江頌”,今年已經開盤在售。
十一弟查了下,貴州仁懷屹澤房地產的背后,是兩個名不見經傳的私人股東。
他們過往的商業履歷,幾乎是一片空白。
但一下子就能拿出十幾個小目標,在成都接二連三地拍地,來頭不小。
這些跟產煤地區、茅臺故鄉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老錢,依然把籌碼押在了房地產。
當然,看上金融城三期這塊地的,還有新玩家。
比如,貝好家。
它隸屬于國內最大的房產中介平臺——貝殼找房。
實際上,貝好家就是貝殼旗下剛剛成立不久的開發業務平臺。
去年,貝殼啟動了“一體三翼”的戰略升級,還重新調整了內部組織架構——
“一體”業務仍是以房產經紀為主,“三翼”業務則是整裝、惠居和貝好家。
其中,整裝是家裝業務,惠居聚焦租房業務,貝好家就是開發業務。
今年以來,貝好家已經在北京、廣州的土地市場上連續舉牌,但都空手而歸。
上個月,它終于在在西北最核心的城市——西安,有所斬獲了。
當時,貝好家花了1.3億,在西安底價摘牌了兩宗相鄰地塊。
盡管是由貝好家出面作為拍地主體,但貝殼的朋友告訴十一弟——
“在西安拿到的這兩塊地,貝殼不是開發商,甚至也不是地塊業主。”
貝好家拿到這兩塊地以后,已經確定引入綠城管理來負責代建,這是地塊業主指定的操盤方。
對貝殼來說,在開發業務上更進一步的切入,將是在成都。
金融城三期這塊地,拍賣現場競價廝殺了八十多輪之后,由貝好家摘牌拍下。
總地價將近11億,溢價率42%以上。
折算下來,成交樓面價超過2.7萬/平米,一舉成為成都的單價地王。
十一弟看了下,華潤置地在板塊內開發的錦宸府,銷售均價4.4萬/平米,最高單價賣到了5萬/平米出頭。
參考錦宸府在今年的開盤價,貝殼拍下的金融城三期這塊地,地價與房價之間,每平米有兩萬塊錢的價格差,利潤空間比較充足。
貝殼的朋友告訴十一弟,這將是貝好家旗下第一個獨立操盤的開發項目。
跟西安地塊不一樣,金融城三期地塊不打算引入代建企業,從前期拿地、定位,到后期設計、營銷等全流程,都由貝好家團隊自主操盤。
據說,貝好家從去年成立以來,就已經組建了AI算法、數據產品、客戶研究、設計建造、營銷策劃等多元化、專業化的團隊。
過去一年多時間,他們還對全國重點城市的幾百個樓盤,進行了調研學習。
從在北京、廣州的土地拍賣會上舉牌,到在西安底價摘牌、引入代建企業,再到成都溢價拿地、獨立操盤。
在開發業務上,貝殼的切入程度,越來越深,也越來越難。
接下來,貝殼就要在成都自主操盤、蓋樓賣房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會要變成一家傳統意義上的開發商。
貝好家的定位,并不是傳統開發商,而是數據驅動型住宅開發服務平臺。
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在于,貝好家屬于輕資產的平臺模式。
貝好家的目標,是為開發商、代建企業、地塊業主等合作方,提供“1+2業務模式”的綜合解決方案。
其中,“1”代表的產品解決方案是核心,以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從消費者到制造者)為理念。
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AI算法深度洞察和挖掘客戶需求,提前預測目標客戶意向的產品類型和價格預期,以此作為樓盤產品定位的重要參考。
“2”代表的則是靈活多樣的資金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服務。
貝殼要對傳統的開發業務邏輯反推流程,探索出一種“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的新模式。
貝好家在去年成立時,它的商業模式就已經確定了——
輕資產的服務平臺。
但在對外輸出“1+2業務模式”的過程中,貝殼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具體的樣板和實操,與合作方建立信任的難度比較大。”
因此,對貝殼來說,在成都落地第一個自主操盤的開發項目——
是為了驗證貝好家C2M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能力,增強合作方對“1+2業務模式”的信賴。
通過一個標桿項目樹立口碑,為后期的行業合作打好基礎。
這次拍下的金融城三期地塊,就是貝殼要樹起的一個標桿、打造的一塊招牌。
若要對房地產開發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最好的辦法,無非就是親自下場拿地蓋樓賣房了。
在最好的城市,選在最核心的板塊,開發一個出色的項目。
這比任何商業鼓吹,都更容易贏得合作方的信服。
貝殼想要探索出以C2M為核心的房地產開發新模式,必須回答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它是否有能力洞察到,以及定義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房子?
很快,貝殼就需要在成都給出答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