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傳承人 郭耿志
文/青禾 圖/阿書
祖國傳統醫學中有句諺語:“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在我們探訪的眾多民間中醫里,我認為有一位先生稱得上“上醫”,他就是福建泉州的經方中醫:郭耿志。
離開泉州已經一月有余,但拜訪郭耿志大夫的情景歷歷在目。郭大夫的燁景堂在田安南路,我找到醫館時,他正在為一位患者把脈,見他雙手同時摸脈,我就知道這是一位學習《傷寒論》的經方派傳人。
為了驗證大夫的醫術,我說明來意后,先請他幫我也號號脈。手指搭上十秒鐘,郭大夫說,你要少熬夜了,你的肝已經受損了。然后讓我把手掌伸開,“果不其然,你這是典型的肝掌,手掌根部的大小魚際呈朱砂色。”這一下說到了我的點子上,由于常年在外尋醫,加上新媒體運營的特殊性,我的作息極不規律,熬夜是家常便飯。
繼續號脈半分鐘左右,郭大夫繼續分析,“你的脾胃比較虛弱,寒濕較重,平時應該大便不成形,頭部面部愛出油,要少喝啤酒,少吃寒涼,少吹空調,如果喜歡喝酒,可以喝點黃酒和白酒。”
這一番話下來,我基本可以確定醫生非常靠譜,因為他通過切脈,把我的癥狀說得絲毫不差。旁觀他為幾位患者看病后,我發現醫生在開方之外,都會不厭其煩地教患者很多養生方法。
▲郭大夫為大家講解如何保養
郭大夫感嘆說:“我們現在都在講文化自信,首先要有飲食文化自信,中國人該怎么吃,怎么養生,《黃帝內經》里講得清清楚楚。傳統講究五谷為養,人就是吃五谷雜糧的,但現在流行一股妖風,說是碳水化合物不好,要少吃甚至不吃飯。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早上都吃稀飯豆漿、包子饅頭,現在說這些東西沒營養,要吃牛奶雞蛋……內經里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我們現在夏天都在喝冰飲,吹空調,怎么養陽?只會帶來寒和濕!冬天開暖氣,熱得穿短袖,怎么養陰?只會傷陰燥火。中醫強調要睡好子午覺,晚上十一點要入睡,但很多人凌晨一點還抱著手機,身體怎么可能好?”
一連串的反問后,郭大夫平緩了語氣:“其實你要是按照《黃帝內經》來好好養生,根本不會生什么病,這就是中醫講的治未病,未病先防。只不過現在大家都是生了病才會找醫生,那我只能‘治已病’了!”
▲郭大夫與患者交流
說起治病,郭先生又開始意難平。“我們中國人就是端著金飯碗要飯,《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這些經典流傳了兩千年,把它們研究好,我們中醫在全世界就是最前沿的,效果非常好。把中醫用好了,不用一點小毛病就要做各種檢查,大的疑難雜癥,很多西醫束手無策的,或者反復發作的,那更是我們的優勢。”
為何郭耿志如此注重傳統?這也許跟他的出身有關系。
他出生在泉州晉江的一個中醫世家,從小看父親為老百姓看病,很多病人攙扶著進來,但父親針灸一下,病人就能起身活動了。七八十年代,醫療條件也不好,父親就靠一根針一把草,就能治病救人。這讓年幼的郭耿志早早見識到了中醫的神奇,于是從小跟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地學習,長大后又拜國醫大師唐祖宣為師,長期致力于中醫經典研究,擅長運用仲景經方,結合針灸,調理高血壓、糖尿病、脾胃病等慢性病,以及其他疑難雜癥。
慢性病為什么治不好?疑難雜癥難在哪里?郭大夫認為,這多半是因為沒找到病根,沒從整體的體質上去調理。“比如我們剛才說的,現在的人貪涼,吃冰的,吹空調,又不運動,多數人都陽氣不足,寒濕嚴重。內經講得很清楚,陽化氣,陰成形,于是各種結節、息肉、肌瘤、包塊甚至腫瘤就來了。西醫的方法就是有什么就割掉,但你會發現過段時間又長出來了,為什么?這就像拔蘑菇,如果不改變那個潮濕的環境,拔了它還要長出來。所以關鍵是改變人體內部環境,也就是調理體質。包括大家談虎色變的腫瘤,完全可以與腫瘤共存,帶癌生存啊,你非要去殺滅它,結果放化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癌細胞殺死了,正常的細胞也殺死了,所以我們提倡中醫,調理好體質,增強抵抗力,你不惹它,它也不惹你,和平共處。”
▲郭大夫為我們講解《黃帝內經》
我問郭大夫,那么多中醫派別,為何您會專注于經方派呢?
郭大夫回答說,經方派尊醫圣張仲景為祖師爺,經方就是他的傷寒、金匱里記載的經典之方,講究的是精準辨證,只要證辨準了,方子反而都很簡單。你去看經方,一般就幾味藥,多的不過十多味。后世的方子,多數都是在此基礎上加減衍生的。
“很多中醫現在喊著要創新,其實中醫不用創新,你也創新不了,經典之所以叫經典,就是經過了千百年的驗證,你能傳承好,就已經很厲害了。現在很多中醫開藥,動不動就喜歡開大方,二三十味,甚至四五十味,這種醫生,要么是水平不行,辨證不準,所以什么藥都加一點,碰運氣;要么是醫德不行,想多開點藥掙錢。真正的經方派,那就是藥簡而效宏,幾味藥,精準對治。”
▲郭大夫診室上方,掛著書法“傷寒論”
最后郭大夫嘆息說:“我經歷過90年代西藥盛行的年代,很多西藥到現在早就淘汰了,那時候甚至出現很多孩子打針后癱瘓的。西藥一直在進化,那你怎么確定,現在你用的藥對身體沒有害處?但我們的中醫,幾千年前是這樣,幾千年后還是這樣,因為我們早就檢驗過了。現在喊著要創新,要中西結合,甚至很多中醫院的醫生都不會把脈了,還是開檢查單,開西藥,滑稽之談!”
采訪結束后,郭大夫親身給我展示了站樁和八段錦。他現年48歲,人到中年,但看上去身材勻稱,臉色紅潤,不發福,不油膩,不脫發,讓我佩服不已。他說自己平時就按《黃帝內經》來生活,所以身體保持得很好。這就叫真正的“知行合一”吧。
▲郭先生每天都會練習八段錦
愿更多人傳承中醫,弘揚中醫,讓這一國粹,在中國重現盛況,濟世救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