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喜歡不客觀實驗室,希望和我們一起探討數碼相關的選題,請私信“不客觀”,我們將回復您加群的方式,期待與你的見面~
作者|陸
郵箱|xiaoyu@pingwest.com
先問一句,你現在還在使用 iPhone 嗎?用的是哪一款?其實從 iPhone 16 系列配置曝光開始,今年新 iPhone “毫無亮點”的聲音就沒停過。
但我還是要說,如果你還在用老的 iPhone 標準版,或者更早沒有高刷新率的 Pro 機型,那么今年的 iPhone 16 標準版絕對算得上是“史詩級更新”。
A18 的旗艦芯片、8GB運行內存(史詩級更新好嗎)、全新的操作按鈕和相機控制按鍵、超廣角微距攝影以及空間照片和視頻的拍攝,最后就是全新一代的攝影風格。
倘若你平日里的換機周期在三年左右,那么現在 iPhone 16 標準版和 Plus 的這個配置,在蘋果未來三年的軟硬件生態中絲毫不會過時。因為在未來,這家公司的重心將是 Vision Pro(廉價版)和 Apple Intelligence,而空間照片和視頻以及 A18 芯片和 8G 內存這些 “硬門檻”,iPhone 16 已然全部具備。
iPhone 16 Plus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但是iPhone 16 Pro 就有點尷尬了。
如果你正在使用 14 Pro、13 Pro 或者更早的機型,那么無論是同尺寸下更大的屏幕、更輕的重量,又或者僅僅是一個單純的 USB-C 接口,都完全有可能促使你更換為最新款的 iPhone。然而,對于去年剛剛花費重金購買了 iPhone 15 Pro 系列機型的人來說,今年賣掉 15 Pro 后再加上四五千塊錢去更新為 iPhone 16 Pro,之后你又會得到什么呢?
屏幕尺寸增大了0.2英寸、更窄的屏幕邊框
盡管同行們紛紛對今年新 iPhone 的超窄邊框贊不絕口,然而,除非將新老 iPhone 擺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否則確實很難真切地感受到屏幕尺寸的增大以及邊框的變窄。最大的直觀感受或許就是,15 Pro 系列的手機殼無法在 16 Pro 系列手機上使用,這意味著又得開啟新一輪的 “淘” 手機殼之旅了。
我不說,你能分清哪個是 iPhone 16 Pro 嗎?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目前感知并不明顯的 A18 Pro處理器
今年蘋果全系都升級到了 A18 系列處理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 Apple Intelligence 以及拍攝系統。
圖源:Apple
暫且不提國行版本的 Apple Intelligence 何時能夠真正落地。從官方描述中我們能夠得知,搭載 A17 Pro 的 iPhone 15 Pro 系列能夠完美運行蘋果的全部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A18 Pro 與 A17 Pro 的處理器核心數完全一致,雖然速度確實有所提升,但對于普通用戶而言,這種提升幾乎難以察覺。可別告訴我僅僅過了一年,你就覺得自己手中的 iPhone 15 Pro 變卡頓了。
至于 A18 Pro 芯片在服務拍攝系統方面最為明顯的感知,便是蘋果在拍攝無損格式的 ProRAW 文件時,快門不再有任何的滯澀感,能夠做到與普通 JPEG 格式一樣的快速響應。不過我敢打賭,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會開啟 ProRAW 格式,甚至可能壓根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
最大的升級: Pro 級別的拍攝系統
如果說 iPhone 16 Pro 系列最大的升級點是什么,Cook 在發布會上其實說的非常清楚,那就是整套非常專業的拍攝系統。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這里的“拍攝系統”指的不單單是相機按鍵、4800W的超廣角傳感器,而是 iPhone 16 Pro 為擅用 iPhone 進行專業拍攝的人群更新了一整套專業的拍攝工具。我們分為四個部分來說:
新一代攝影風格
作為感知最為微弱的功能之一,這實際上才是 iPhone 16 Pro 系列的“大殺器”。
其實從 iPhone 13 系列開始,蘋果便支持對“攝影風格”進行調整,然而僅僅局限于高對比度、高飽和度、冷色調、暖色調這四個基礎色彩之上。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夠在諸如小紅書這樣的圖片分享平臺上,看到大量依靠調整基礎參數來模擬風格色彩的帖子,通過原相機便能得出類似“富士色彩”“GR 色彩”的照片風格。
下面來看蘋果對于新一代攝影風格的描述:“你可以在 iPhone 16 系列上使用最新一代‘攝影風格’,以此指定 iPhone 相機拍攝照片的方式。‘攝影風格’會調整照片某些部分的特定顏色,從而精準打造出你想要的外觀。‘攝影風格’會存儲下來,并反映在拍攝的所有照片上。選取一種‘攝影風格’后,你可以在‘相機’中對其進行調整,也可以在‘照片’App 中進行編輯。”
這段話主要向我們傳達了兩個重要信息:其一,新一代攝影風格主要針對特定部位的顏色進行調整,照片的色調與顏色能夠分別進行調整,相比前一代而言更加精準,調整也更為細膩。其二,攝影風格會伴隨照片文件,無論是通過 iCloud 同步還是隔空投送給其他設備,后續都可以對攝影風格進行編輯。
對此,不客觀實驗室進行了簡單測試。結果表明,新一代攝影確實能夠實現更加準確、細膩的色彩風格調整,若善于運用,能夠玩出非常豐富多樣的色彩風格。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同步到 iPhone 15 Pro 的照片,點擊編輯后,同樣能夠調用這一整套全新的攝影風格編輯頁面。倘若你的朋友“修”出了一張你極為喜歡的風格照片,你完全可以讓他將這張照片發給你,然后通過“拷貝編輯點”的方式應用這套色彩模板。
iPhone 15 Pro Max 依然可以調整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需要注意的是,這套色彩調整不僅適用于靜態照片,同樣也適用于 Live Photo 的后期編輯,不會出現大多數安卓手機在編輯色彩風格后,Live 照片失去 HDR 信息且轉換為靜態照片的情況。
或許看到這里,會有用戶說自己完全可以依靠一眾膠片模擬 App 來達到同樣的“風格化”效果。但這個功能最厲害的地方其實并非“調色”,而是能夠讓調色信息與照片同步,隨時可以還原為其他風格。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如果使用膠片模擬 App,那么這張照片的色調在你按下快門的瞬間就已然被“固定”了,后期的調整和編輯,都是在該張照片風格化的基礎上進行濾鏡的疊加,最終可能會導致照片無法修復的情況,淪為一張廢片。而 iPhone 16 系列的攝影風格則可以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
全新的4800W像素超廣角
高像素的傳感器不但能夠確保更大的圖片分辨率,還能進一步提升暗光環境下的畫面成像質量。當然,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更為重要的是,這枚全新的傳感器能夠帶來更出色的微距拍攝效果。
雖然與安卓的長焦微距相比仍存在差距,但這無疑是蘋果目前最好的微距表現,沒有之一。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另外,與主攝擁有相同像素的超廣角鏡頭,也能夠讓 iPhone 16 Pro 系列拍攝出的空間照片和視頻擁有更好的觀感。不過鑒于目前大多數人都沒有 Vision Pro,所以這也算是蘋果給大多數用戶畫的一張“大餅”。但試想一下,未來廉價版的 Vision Lite 推出后,用戶就能看到更具“臨場感”的照片和視頻,確實還是有那么一點點值得期待的地方。
完全不咋用的拍照按鈕
可以說,這枚“拍照按鈕”絕對是拿到 iPhone 16 系列之前我最期待,但上手之后覺得最沒用的一個更新。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就像 iPhone 15 Pro 系列的“操作按鈕”一樣,在發布之初我們還寫了一篇文章,為大家帶來了操作按鈕配合捷徑功能實現多個不同功能的使用技巧。
但是很慚愧地告訴大家,在折騰了一段時間之后,這枚“操作按鈕”又回歸了它的本職工作——靜音切換按鍵。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相機按鈕也是一樣。
在想象中的使用場景里,蘋果為這枚按鍵賦予了諸多功能。例如,按下可啟動相機,按住能夠啟動拍照,滑動則可調整變焦,雙擊能夠切換功能菜單等。
然而,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我幾乎僅僅使用按下啟動相機這一個功能。
所謂的一款靠滑動調節參數的“虛擬波輪”,這枚相機按鈕與傳統相機的機械波輪最大的不同在于沒有清晰的段落感,你無法有效地且精細地調整鏡頭變化倍率等參數。它雖然能為你帶來新鮮感,但是在嘗試操作過幾次后,就會回歸到在屏幕上直接點按的方式。
實際上,在 Apple Intelligence 的完全形態中,這枚按鍵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直接喚醒相機并調用大模型查詢拍攝畫面的“智能入口”。但在目前僅僅作為相機的啟動按鈕來說,這枚按鍵的使用體驗只能說是聊勝于無。
圖源:Apple
4K 120幀慢動作 HDR 視頻
與其他智能手機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蘋果此次推出的 4K 120 幀慢動作的質量極高,并且支持杜比視界。
要知道,升格(慢動作)視頻是一種極其容易提升視頻“逼格”的簡單粗暴的手段。想必對手機影像感興趣的用戶多多少少都看過影視颶風的視頻評測,他們就十分擅長運用升格配合恰當的音效來提升視頻的整體觀感。
不要過早地認為自己沒有 4K 120 幀的拍攝需求,將視頻拍攝完導出為 30 幀后,你會獲得非常出色的畫面表現。
更好的續航和薛定諤的快速充電
iPhone Pro Max 長久以來一直是大屏手機續航的標桿。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雖然安卓手機廠商動輒標配 5000 毫安時以上的電池容量,但是若論實際使用的續航時間,很少有機型能夠戰勝 Pro Max。
在這一代,蘋果在略微增大電池容量的同時,全新的 A18 系列處理器也帶來了更低的功耗。iPhone 16 Pro Max 相較于 15 Pro Max,播放視頻的續航時間增加了大約 4 個小時。所以在未來一年的時間里,iPhone 16 Pro Max 依舊會是續航時間處于第一梯隊的手機之一。
另外,在產品發布前夕,有不少賬號(包括我們)都曾曝光 iPhone 16 系列將擁有更快的充電速度。實測在點亮屏幕且處于重度負載的情況下,峰值功率能達到 37W 左右,但在日常充電的情況下,最大功率依舊為 27W。
圖源:不客觀實驗室
然后就沒有其他特別之處了……這便是 iPhone 15 Pro 系列用戶升級到 iPhone 16 Pro 系列所能感知到的全部更新內容。
所以對于大多數非專業用戶來說,幾乎難以察覺這兩款產品有什么不同之處。
圖源:網絡
但話說回來,一直以來蘋果也并不認為 iPhone 是需要“年年換新”的設備。雖然每一代產品都有升級之處,但將兩到三年作為一個換機周期,才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產品升級的魅力。這可能也是此前 iPhone 默認的 Apple Care+ 都是兩年的原因所在。
所以對于絕大多數剛剛更換了 15 Pro 的用戶來說,再戰一年才是最佳選擇。
而對于手里還在使用 14 Pro 以及更早版本 iPhone 的用戶而言,只有今年換 iPhone 16 Pro 后,才能在不久的將來 Apple Intelligence 到來之際,最快地體驗到蘋果智能所帶來的升級。
圖源:網絡
當然,如果你是一位專業的視頻創作者,想必不用我說,此時此刻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設備應該已經是 iPhone 16 Pro 了。畢竟專業視頻用戶還是比較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一代產品的進步。
話說回來,其實對于大多數一直堅持使用 iPhone 的用戶來說,“捆綁”著他們的不單單只是蘋果這個品牌。手中的 Macbook、iCloud 訂閱、Apple Watch 等產品,均是蘋果構建起生態護城河之后,讓用戶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擺脫的原因之一。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 iOS 這套閉源操作系統的“省心”程度,這是目前安卓廠商在短期內無法做到的。它龐大的市場占有率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優先選擇在 iOS 操作系統上構建開發自己的軟件。這既成就了開發者,也豐富了蘋果的軟件生態,讓蘋果依靠軟件賺得盆滿缽滿。
從硬件的升級到軟件生態的構建,蘋果始終在努力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體驗。雖然 iPhone 16 系列可能沒有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正是這些細微之處的進步,不斷推動著手機行業的發展。
那么話說回來,你打算換 iPhone 16 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