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超過300萬多臺,新能源車全球銷量第一,單車成交均價15萬元超過合資,上半年營業額3011億元,毛利率高達23.94%....這就是目前“自主一哥”比亞迪的成績和江湖地位。
如此亮眼的數據,大家猜比亞迪一臺車能掙多少錢?答案是只賺8500元,還不如一部iPhone 16 512GB(8999元)的價格高。
作為對比,2023年的特斯拉給的毛利率是18%左右,但是單車利潤卻有5.89萬元。而奔馳豪華品牌的單車利潤為4.5萬元,即使如今“身價”跌至堪比自主品牌的韓系車,其單車利潤也有1.5萬元。
再梳理下自主品牌單車利潤,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的單車利潤分別為1.28萬元、1.11萬元,均高于比亞迪。
(數據來源于易車網)
要知道的是,比亞迪是行業中少有具備全產業鏈優勢的汽車企業,坊間一直有傳言,除了輪胎,比亞迪所有的零部件都是自己制造,包括電池、電機、發動機等核心技術都是自研自產,這意味著比亞迪在造車成本上理應有“天然”的優勢。
所以,一家銷量如此之高、毛利率如此之高、單車均價如此之高、營業額如此之高,又具備全產業鏈優勢的車企,單車利潤這么低,比亞迪為什么要這么做?
不賺錢,交個朋友
毫無疑問,對于具有全產業鏈能力,體量巨大的比亞迪來說,不可能單車利潤連5位數做不到。而比亞迪沒有去提升單車利潤,原因就是相比賺錢,比亞迪更在乎的是銷量,或者更準確的說是用戶。
用戶越多,比亞迪越開心。用老羅的話說就是:“不賺錢,只想交個朋友”。
比亞迪這個邏輯和當下的互聯網思維其實很像,互聯網最關鍵的就是用戶的積累。為什么在QQ和微信之后,國內很難再打造出一款像微信這樣火爆的社交平臺。
微信難道有什么核心技術優勢嗎?微信的功能體驗難道很難模仿嗎?答案都不是。微信無法被超越,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爆發的時代,微信不斷搶占用戶,積累用戶,并且與用戶建立了超強的粘性關系。所以,即使后面有些新的社交軟件,用戶大多數都是“淺嘗而止”,或者偶爾玩一玩,最終還是回歸到微信來。
微信能成功的底層邏輯就是用戶,掌握了龐大且高度粘性的用戶數量,就等于掌握了行業的話語權。而同樣的道理,如今是新能源汽車大爆發的時代,新能源產銷量已經超過了燃油車。在這一時間節點上,誰能擁有更龐大的用戶群體,誰就能搶占市場的話語權。
于是,我們便看到,在祭出“油電同價”的產品戰略之后,今年年初,比亞迪又推出了8.98萬的秦PLUS,一舉開啟了“電比油低”的新能源時代。而這還沒完,7.98萬的榮耀版、9.98萬起的秦L(參數丨圖片)、海豹06....更是重新改寫了新能源車的價格體系。
超低的價格,也讓亞迪一路開啟狂飆模式。數據顯示,今年8月,比亞迪銷量達到373,083輛,同比增長36%。1-8月,比亞迪乘用車累計銷量2,318,798輛。如果按照比亞迪年初制定的400萬輛銷量目標,目前進度已達成58%,如果能夠保持當前的增長趨勢,有極大概率完成銷量目標。
搶占用戶心智,獲取更多用戶只是第一步,想要要和用戶“交朋友”,做“真心朋友”,除了要薄利、讓利,還要拿出足夠的優秀的產品價值和服務體驗。
不賺錢,把錢都用在打磨技術、產品和服務上
好的產品,一定是建立在好的技術前提上。對于技術,國內哪家車企比比亞迪更舍得投入。
拿數據來說,2023年,比亞迪研發投入399.18億元,同比增長97.39%,幾乎翻倍,而且是2019年的接近5倍。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達202億元,同比大增42%,創下歷史新高,比同期凈利潤高66億元。換算下,比亞迪平均每天就有超1億元用于研發投入,妥妥的國內第一。
而截止目前為止,比亞迪在技術研發領域的投入已接近1500億元。
除了研發資金上使得投入,在研發團隊的建設上,比亞迪也是行業第一。
根據比亞迪官方公布的數據,比亞迪的技術研發人員總數已經達到了近11萬人,是全球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這也充分印證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所強調的一句話:“工程師是比亞迪最寶貴的財富。”
在王傳福看來,比亞迪最寶貴的財富,并不是積累了多少資產,賺取了多少利潤,而是龐大的研發團隊。
正是因為比亞迪在研發上不斷投入,持續招兵買馬,建立擁有11萬名的工程師“天團”,并且在這 11 萬技術研發人員的努力下,才有比亞迪“電池”里諸多王牌技術,如“云輦底盤”、“易三方”、“易四方”、“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刀片電池”、“e平臺3.0”、“璇璣架構”等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和平臺。
數據顯示,比亞迪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4.8萬項,授權專利超3萬項,比亞迪已經構建起了強大的技術“護城河”,這也將成為其應對更激烈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
可以說,11萬名的工程師“天團”為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過,比亞迪最強大的地方不是電池里的“技術魚”多,更重要的是,比亞迪做到了“科技普惠”,真正把好技術普及化。
比亞迪造出了刀片電池,提升了磷酸鐵鋰電池的續航表現,而且還兼顧出色的安全性能。比亞迪推出了DM-i混動,不僅打破了日系合資車的低油耗的壟斷,而且還帶火了國內的混動市場。而比亞迪這兩大王牌技術,即使低到幾萬塊的入門車型都是全系搭載。
同樣的,還有云輦技術,本來只是搭載在百萬的仰望U8上,現在騰勢、方程豹,甚至比亞迪漢、海豹也都有搭載,雖然不同的車型會有所區別。
相較之下,傳統豪華品牌有啥好技術,往往都只有高配車型上才有。比如奧迪滿血的quattro四驅系統,現在也只有Q8、A8這樣的車型才會搭載,入門或者主流的車型要么沒有,要么只是“殘血版”。甚至,像后輪轉向這樣的配置,某些豪華品牌還需要“按月付費”才能用。
所以這么一比,比亞迪簡直是太良心了,不賺錢,不割韭菜,就是把好技術的價格打下來,真正做到科技普惠,科技平權。
比亞迪的“不賺錢”,不僅體現在技術和產品上,在售后服務上亦是如此。
根據中保研公布的汽車零整比系數,比亞迪的零整比做到了180%。作為對比,BBA等豪華品牌的零整比都超過了500%,而一般合資品牌也在400%左右,而被大家譽為神車的五菱,其零整比是200%左右,放在行業中已經很低了,而比亞迪的零整比卻比五菱還低。
按理來說,以比亞迪的品牌定位,將零整比定在300%左右完全合理,但是比亞迪沒有這么做,180%的零整比遠低同行。而零整比越低,等于售后的維修成本就越低,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用車成本。可以看到,比亞迪不只是賣車不賺錢,售后也不賺錢,目的還是那個——和用戶交朋友!
和用戶交朋友,實實在在的制定一個合理誠意的產品價格,實實在在的把真金白銀花在研發,花在服務上,并再反哺給用戶。這樣的品牌,沒有哪個用戶不會不喜歡,沒有哪個用戶不會不認可。
當你真心真意把用戶踹在兜里,把用戶當朋友,銷量、口碑、品牌力,這些都是水到渠成,不請自來的“附贈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