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行人很少,一切安靜得有些可怕,揚州城的一座火藥庫內,車間里幾名工人正在笨拙地碾著硫磺,突然間一聲巨響,火焰升騰,整個房間迅速被大火吞沒,火勢迅速蔓延,很快殃及存放炮彈的庫房,霎時間天崩地裂,萬炮齊發(fā),整個火藥庫陷入一片火海。
一聲巨響,炸出了驚天的秘密
大火足足燃燒了一天一夜。浩劫過后,一片狼藉。地面炸出的深坑足有丈余。火藥庫所有的工人,連同負責守衛(wèi)的士兵無一幸存,均被炸成了碎片。軍火庫周圍二百余戶人家都被摧毀,無一幸免。慘烈至極!
先別慌,這場慘劇不是發(fā)生在現(xiàn)在,它發(fā)生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初年。
事情是這樣的。南宋王朝在邊鎮(zhèn)常設有火藥庫,雇用技術工人制作火藥。蒙元滅宋之后,火藥庫原有的技術人員死的死,逃的逃。蒙元為了繼續(xù)使用這些火藥庫,不得不雇用不諳藥性的北人生產火藥。
當天,由于北方工人操作不當,導致硫磺發(fā)熱起火,進而點燃附近庫房中南宋遺留下來的大量炮彈,才導致如此劫難。當時爆炸的威力即使放在今天也足夠震撼。要知道那可是700多年前南宋制造的炮彈啊!
在感嘆我國古代炮彈的驚人威力之余,我們不免產生好奇。南宋軍隊當年就有這樣威力巨大的武器了?它們被廣泛使用了嗎?南宋軍隊手握如此重器為什么還打不過金人,更打不過蒙古人呢?拿槍用炮的,為什么會敗給騎馬射箭的呢?
南宋的科技發(fā)達程度之高,確實令后人不可想象。當時火器的發(fā)展已經(jīng)十分先進,而且也已經(jīng)大量裝備給了南宋軍隊。
當時南宋軍隊大量裝備一種火槍,用敕黃紙十六層為筒,長二尺有余,裝填柳炭、鐵渣、瓷末、硫磺、砒霜等藥,用繩縛于槍頭,軍士各帶小鐵罐藏火,臨陣燃放,烈火連同彈藥噴出槍外一丈多遠,藥盡而筒不壞。紹興二年,南宋守將陳規(guī)據(jù)守德安府時,就曾用這種火槍大破敵軍。這是典型的前膛槍,近代歐洲軍隊廣泛使用的前膛槍就是脫胎于此。
南宋突火槍
后來南宋更是發(fā)明了威力更大的突火槍,用巨竹為筒,內置子窠(子彈)和燃放炮(引火線),發(fā)射如炮聲,威力堪比小炮,射程可達一百多步遠。金人也曾仿制此槍,命名為飛火槍,可惜射程僅十余步。
南宋霹靂炮,設計精巧,威力巨大
南宋軍隊還曾大量裝備火炮。岳飛破楊么軍時,曾用灰炮。陳規(guī)守德安時,曾用泥炮破敵。紹興三十一年,虞允文守長江時,還曾用霹靂炮大破金人水軍。這種霹靂炮內裝硫磺、石灰等藥,臨陣時投于敵船附近水上,硫磺得水發(fā)火,炮彈自行從水中躍起,空中爆炸后,石灰飛散如煙霧,敵軍無法張目。
震天雷想象圖
金國抵御蒙古時,曾用火炮震天雷,聲大如雷,半畝內人物皆被燒毀。但金人的炮遠不如南宋,南宋炮可以射遠攻城,金國炮只能自城上投下。
出土的疑似宋代震天雷實物
那個年代,中華大地上的主要三方勢力,南宋、金、蒙古在軍隊中都或多或少配備和使用火器。但是相對來說南宋的火器最先進,威力最大,配備也最廣泛,而金國次之,蒙古最次。但三方的戰(zhàn)斗力卻截然相反,蒙古最盛,金人遜之,南宋最弱。
這確實是個令人費解的問題。一般意義上講,肯定是武器最強,經(jīng)濟實力最強的軍隊能打勝仗。現(xiàn)代軍迷也常常習慣于雙方武器之對比。怎么會武器越先進,戰(zhàn)斗力反而越差呢?
其實這也很簡單,正如一位偉人所言,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不是武器,而是人。
武器不如人,只要指揮得當,充分發(fā)揮己方優(yōu)勢,照樣可以戰(zhàn)勝強敵。此類例證比比皆是。遠有清朝道光年間,廣州三元里人民大刀長矛、鋤頭農具戰(zhàn)勝手持洋槍洋炮的英國侵略者。近有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勝武裝到牙齒的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這些戰(zhàn)例中武器弱的一方,無一例外都是指揮得當,充分揚長避短。況且他們往往還都能主動模仿更先進的技術,從而從以弱勝強到自己強大。我們看一看南宋末年的蒙古軍隊就一清二楚了。
當時的中華大地,蒙古帝國新興于蒙古高原,銳意征伐,蒸蒸日上,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世子孫們充分發(fā)揮蒙古騎兵快速機動的優(yōu)勢,敵多則待援,敵逃則窮追,面對早已腐朽、毫無斗志的金國和南宋軍隊當然會所向披靡。
反觀南宋,防自己的武將勝于外患,雖也先后出現(xiàn)如岳飛、陳規(guī)、虞允文等等這樣聰明睿智、能征慣戰(zhàn)、忠君愛國的良將義士,可是終究不被重用,甚至慘遭陷害。試想南宋的軍隊中還會有多少將領愿意為朝廷賣命呢?他們領兵打仗只不過為了混日子,更多的武將則是借著軍隊的便利中飽私囊、買進賣出,做起了自己的買賣,大發(fā)其橫財。朝廷對他們也聽之任之,只要他們不謀反,則一切相安無事。而他們手下的士兵也變成了他們私人企業(yè)的免費員工,好多人當了一輩子兵,一絲一毫殺敵本領沒有學會,跑腿經(jīng)商、匠人手藝倒是樣樣精通。這樣的軍隊面對兇悍的蒙古鐵騎,你就是給他們人人配上一挺馬克沁機槍又能有什么用呢?
軍無斗志,馬克沁在手也無濟于事
回想70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感慨萬分。當時有那么先進的武器卻最終亡國。個中遺憾,令人唏噓;其中緣由,發(fā)人深省。
如果趙宋當年不是那樣地忌憚武將、殘害忠良,如果曾經(jīng)那么輝煌的科技、經(jīng)濟成就能夠得以延續(xù),何至于七百年后中華民族遭受長達百年的屈辱。七百年后,西方列強正是用從我們那學來的火器技術,改進并發(fā)展,造出了堅船利炮,叩開了我們的國門。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不能假設。歷史就是歷史,每個遺憾都隱藏著必然。
作為后人,我們能做的只能是:以史為鑒,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