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和患者是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對抗的是共同的敵人,醫患是最不應該有矛盾的兩個群體。”在楊寶江醫生看來,“待病人如親人”這句話干巴巴的,親人是會被情緒所牽動的。醫生所需要做的,是共情患者的處境。如果說同情是俯身向下,那么共情就是在平等的位置上換位思考,是一個人試圖去理解另一個人的嘗試。
醫學溝通的場景繁多,溝通也不僅限于醫患,還包括醫護溝通、低年資醫生與高年資醫生的溝通等。“外科手術醫生安排了立即手術,但在麻醉醫生看來,血壓、血糖指標沒控制好,術中出血風險大,術后愈合還容易受到影響。醫生之間也存在信息的不對等,需要一次次溝通去化解。”在楊寶江醫生看來,只要掌握了底層邏輯,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有些人總能在一兩句話間,甚至用一個動作,就把他人惹毛了。
有個學生告訴楊寶江,自己老家在一個小縣城,醫院設有醫患糾紛調解室。他以前不理解,醫生上夜班、連軸轉、治病救人,病人為什么還會對醫生拳腳相加。“現在我懂了,病人到醫院,不希望面對一個冰冷的機器、一尊木然的雕像,更不希望碰到一位不愿意聽患者講完哪怕一句話的急性子。誠然醫生很忙,醫生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病人在后面等著,但這些不應該成為醫生以高傲和不耐煩的姿態面對病人的理由。”
“良好的醫患關系需要了解、理解、諒解。”楊寶江醫生表示,在醫學的廣闊領域中,追求真、善、美,這三種價值在醫生與患者、公眾的互動中相互交融。不論醫療技術的進步如何,醫生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始終如一。除了治療疾病,用心去關愛生命的人文精神正是醫生的重要職業價值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