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常規手術前的X光檢查時,克里斯托弗·肯尼迪原以為只是一次簡單的檢查,沒想到卻因技術人員發現了他肺部的疤痕而引發了一系列后續檢查。
當時68歲的肯尼迪是退休空軍技術員,平時熱愛鍛煉,并且喜歡美化自家的后院以及訓練伯恩山犬做醫院治療犬,生活得非常充實。
然而,經過多項檢查后,醫生卻給了他一個令人震驚的診斷:特發性肺纖維化(IPF)。這種肺部疾病的確切原因至今未知,會在肺部形成疤痕組織,妨礙氧氣進入血液,導致患者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
根據美國肺協會的醫療發言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肺病專家帕納吉斯·加利亞佐托斯博士的說法,這種疾病的病程進展迅速,且具有極高的死亡率。
起初,肯尼迪認為自己可以“戰勝”這種疾病,但隨著肺功能的惡化,他意識到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用于減緩纖維化進展的藥物效果不佳,他日常生活中也開始需要使用氧氣,走到廚房時也疲憊不堪。
在2024年,克利夫蘭診所的肺病專科醫生阿曼·潘德確認了肯尼迪的擔憂:他只有不到一年的生命。肯尼迪說:“我們人類總會思考,我們將如何離開這個世界,而在那一刻,我第一次被告知‘這就是你將要的方式’。”
在與醫生的溝通中,潘德給了肯尼迪一個選項:看看他是否有資格進行雙肺移植。雖然74歲的他在年紀上已超過大多數接受這一手術的患者,但潘德表示,他在其他方面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候選人。
根據潘德的說法,對于IPF患者而言,肺移植通常是最后的選擇,但移植之后,患者通常能夠獲得治愈,盡管少數患者仍可能出現病癥復發。
最初,肯尼迪對這個想法持抵觸態度,因為他的弟弟曾在接受同樣的手術后去世。但在潘德的多次勸說下,他同意進行適合性的檢測。最終,肯尼迪被確認符合移植候選者的條件,并且被登記在全國移植名單上,等待適合的肺源。
隨著時間推移,肯尼迪的肺功能繼續下降,他從每天使用兩升氧氣增加到十升,還經歷了一次輕微的COVID-19感染,體重也減少了超過40磅。到2025年10月,他被急診入院。
在醫院,肺移植醫生賈森·土克斯基告訴肯尼迪:“好吧,我們要接收你,你出來的方式有兩種:得到一對肺,或者要抬著你出來。”
隨后,他在醫院待了一個月。期間有兩次出現假警報,看似可能有一對肺源可用,但最終都未能如愿。終于在第三次機會到來時,11月15日,肯尼迪成功接受了雙肺移植手術。
“那時心中終于松了一口氣,我很緊張也很焦慮。我記得自己走進手術室時,周圍的活動很忙碌,許多人在忙著為我準備手術,接下來我就被送到了我的病房。”
手術完成后,僅幾個小時,肯尼迪的肺活量已經比幾個月前還要好。
盡管他經歷了一些手術后的挫折,包括感染和中風,但他的“不屈精神”讓他成功康復,參與他術后護理的肺病專家瑞秋·鮑爾斯對他也是贊不絕口。
“我為他感到驕傲。他在恢復的過程中保持了非常好的心態,這對他戰勝手術后必須面對的挑戰至關重要。”
如今已75歲的肯尼迪,生活逐漸恢復了正常。檢查顯示他的肺活量已達98%。他能夠和妻子、孩子、孫子們共度時光,回到家中鍛煉,甚至最近能帶著他的狗散步,而不再感到喘不過氣。他幾乎完成了對他的小狗伯恩山犬Fini的訓練,讓它成為醫院的治療犬。
肯尼迪曾認為Fini將是他訓練的最后一只治療犬,因此用“退役飛行”命名它。
但幾周后,他將迎來一只新小狗,他計劃將它命名為“Encore”,以慶祝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機會。在自己經歷了這場醫療旅程后,訓練醫院治療犬變得更加有意義。
“我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有所不同,這讓我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意識到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又是無足輕重的。”肯尼迪說:“你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每一次呼吸都是理所應當,但當它們受到影響時,你才會意識到每一次呼吸都是如此珍貴。這讓我保持了中心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