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班開學后,班上同學明顯少了,一打聽,原來很多孩子都轉到私立幼兒園去了,因為私立幼兒園大多會教數字、拼音、算數等,還會布置作業,但公立幼兒園基本還是以游戲教學為主。
大家心里都明白幼小銜接對孩子開啟小學生活非常關鍵,雖然學校不教,但很多家長還是會想方設法給孩子“提前學”,要么轉到私立幼兒園,要么在外面報輔導班,或者在家自己教。
但提前教學真的對孩子好嗎?答案可能并不如家長們的預期。
對年幼的孩子而言,任何形式的灌輸式超前教育都可能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猶如飲鴆止渴。
央視曾經報道過一位“著急媽媽”,徐媽媽花了12萬給5歲的孩子杰瑞報了17個培優班,5歲的杰瑞一度是幼兒園的“神童”,提前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知識,琴棋書畫樣樣都會,還拿過全國性英語話劇表演獎。
面對這樣的“超前教育”,也有家長提出過質疑,畢竟“貪多嚼不爛、欲速則不達”,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
但徐媽媽看到孩子這么“優秀”,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未來孩子進入小學、初中、高中后的學習就不需要自己操心了。
但在杰瑞進入小學后,事情并沒有按徐媽媽的預想發展。
一開始剛進學校的時候,杰瑞的表現很優秀,因為識字多、算數好,上課反應比較快,考試成績很是優異。
可是好景不長,杰瑞經常跟徐女士抱怨“上課沒意思”,“老師上課說的,我不聽都會”。
到二年級,孩子成績開始出現明顯下滑,班主任也找徐女士談話,孩子上課不認真,調皮搗蛋,課后不寫作業,之前“落后”的孩子已經在慢慢趕超杰瑞。
“提前培優”并沒有讓孩子一直優秀下去,反而因為提前灌輸知識,讓孩子養成了很多不好的學習習慣,為了保持優異就只能不斷給孩子進行課后培優,孩子不僅要課上學,課后也要學,花了2倍的時間才能和別人有一樣的效果。
一時搶跑并不能一直領跑,超前教育的危害二年級就會出現。
1、超前教育讓孩子養成不好的課堂習慣、學習習慣。
因為知識已經提前學過了,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就沒什么吸引力,孩子就開小差、不專心。或者隨著年級的上升,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孩子的“老本”吃完了,成績就會出現斷崖式下降,出現后勁不足等情況;
2、超前教育讓孩子缺乏學習主動性
因為一直是通過延長學習時間,通過補習來灌輸知識,過分依賴外力,孩子不會自己思考,怎么去提高成績。
而且因為學習習慣差,學習效率低,孩子想要保持好成績,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補習。
3、孩子底層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
就像剛會坐的孩子就教她走,沒有經過攀爬的練習,孩子容易失衡。
科學研究孩子大腦在6歲左右才達80%,6歲之前是想象力發展的關鍵期,過早進行知識教學,會讓孩子思維固化,缺乏想象力。過早識字會讓孩子形象思維發育不良,缺乏讀圖的能力,到了小學看圖說話的能力就會欠缺。
著名教育家盧梭有一個很經典的總結,關于超前教育他是這么說的: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會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
當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很多父母的初心是,只要孩子健康平安,開心成長就行。
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大環境信息的碰撞,父母把自己的焦慮感無限向孩子傳遞,向孩子付出的同時,對孩子的期盼和要求也越來越高。
廣州市番禺區有位中學生在闔家團圓的中秋節選擇了跳樓自殺,而孩子留給媽媽的遺書看哭了眾多網友。
在遺書中,孩子寫到了作業的繁重,寫到自己的愧疚感,因為父母經常說為自己付出很多,孩子覺得沒有自己,爸媽就能及時止損了,寫到了補課的瘋狂……
如果把孩子比作員工,學習就是他們的工作,那他們每天6、7點就要起床上班,晚上7、8點才能下班,回家還有作業或者補習班,換個地方繼續“工作”。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寒暑假,換個地方“兼職”【周末補習班、暑期強化班】。
隔三差五要考核【考試】,考不好就會挨罵,不發工資,一干就是12年。
這樣的孩子會因為學習而感到開心快樂嗎?
不允許提前教小學知識不等于孩子不學習,孩子不成長。
孩子學習的方式不只有在桌子前背書做題,學習能力也不等于知識量。
家長更應該把重心放在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學習習慣等底層能力的培養上。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步入小學,可以適當做一些啟蒙,可以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給孩子做一些啟蒙,在孩子對數數、分類很感興趣的時候,做一些數學啟蒙,但這些是順應孩子需求和興趣,是孩子主動來探索和追求的。和超前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灌輸”和“強迫”。
我們的孩子不應該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真正的學習能力永遠比暫時的知識儲備更重要,我們的“愛”不要成為孩子前行的“負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