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兵庫縣尼崎市,有一個名叫“祈禱之森”的地方,如果你來到這里,會發現此地有上百塊紀念碑,這是為了紀念在一場電車脫軌事故中死亡的受難者,所設置的區域。
當地政府規定,電車經過這里時,需要放慢行駛速度,鳴笛哀悼。
鳴笛哀悼還能理解,為什么要放慢速度呢?
是這起事故的發生,就是司機為了趕80秒時間,加速太快,最后剎不住車才導致出軌!這規定是帶著一些警示意味!
你們一定很好奇,司機為什么非要爭這不到一分半的時間呢?電車晚點又不是什么大事?其實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這和日本變態的“電車制度”有關。
今天,我就來詳細講講這起駭人聽聞的“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始末。
電車制度
據說啊,日本是個非常遵守“時間”的國家,守時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那里流行一種說法,叫15分鐘守則。無論你去拜訪親朋好友,還是上班工作,最好能提前15分鐘到達。在日本人看來,準點到達約定場所或上班,等同于遲到。
日本JR西日本鐵道公司,從維護鐵道公司的嚴謹、為乘客考慮的角度出發,也制定了一項時間守則。如果電車司機晚點或者提前到達站點,就會受到一定的懲罰。公司將懲罰稱之為“日勤教育”。
其實公司的出發點是好的,加強管理也是為了乘客能接受到更好的服務,但問題就出在該公司并沒有明文規定如何教育,是口頭教育還是罰款?這就導致一些公司老員工,會借著“日勤教育”為由,對犯錯的新員工進行辱罵、毆打這類的職場霸凌。
幾乎每個新員工都是這么過來的,所以他們變成老員工以后,也會把曾經受到的氣發泄在新人身上,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高見隆二郎,也就是引發事故的那位司機,就是個剛加入公司不滿一年的新人。他在加入公司的那一刻,還非常開心,因為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駕駛車輛服務大眾,可在他加入第三周,就嘗到了“日勤教育”的恐怖滋味。
他因為一時疏忽大意,不小心將電車開過站了100米,結果受到了前輩們嚴厲的懲罰。按照規定,下一次再犯錯,“日勤教育”將會升級。所以高見隆二郎暗下決心,絕對不能再犯錯了。
案發當天
案發當天,2015年4月25日,高見隆二郎駕駛著一輛編號為5418M的電車,行駛在從寶冢開往同志社前的福知山線上。
他在開車來到伊丹站的時候,又犯了和之前同樣的錯誤,一不小心將電車開出了停止線72米,按照規定,他需要立刻將電車倒退回標準位置,高見隆二郎無奈只能照做,結果在那耽誤了1分20秒的時間。
而這時車掌也注意到了高見隆二郎犯下的錯誤。列車除了車頭的駕駛車輛司機外,車尾還有一個車掌,主要工作內容是保證列車安全運行。
遇到這種情況,按照規定車掌要上報給上級,可高見隆二郎知道,如果他把自己犯錯的事情說出去,那么自己之后又要受到“日勤教育”了,于是高見隆二郎通過無線電聯系車掌,問他能不能幫忙隱瞞。
可車掌卻依然選擇上報,但他手下留情了,說高見隆二郎僅僅只是過線了8米,8米相對高見隆二郎真正過線了72米來講,沒那么嚴重,上級可能不會太過于計較。
可高見隆二郎通過內線電話聽到了車掌的報告,心里還是有點慌張,他害怕被職場霸凌,手心都出了汗。更讓他感到害怕的是,由于自己耽誤了1分20秒的時間,自己可能無法準時到下一站。
一旦出現誤點的情況,自己是百分之百會被”日勤教育”的。所以高見隆二郎采取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致命的辦法,就是加速行駛。
他通過提速來彌補那些損失的時間,在他駕駛電車連續通過兩個站點,之后駛進冢口站的時候,時速竟高達120km/h。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沒能及時趕到冢口站,反而入站的時間,比平常晚了1分30秒。他聽到車掌將自己晚點的事情報告給上級之后,心里已是一團亂麻。
在距離災難發生前7秒,高見隆二郎收到了總部的呼叫,總部可能是希望他放慢速度,可高見隆二郎此刻也許是因為害怕而分心了,沒有應答,等到他回過神來后,發現前面有個限速牌,提示前面有個彎道,注意保持車速。
這時高見隆二郎開始才剎車,他并沒有第一時間采用8檔(最緊急剎車),因為他害怕自己強制停車又會耽誤下一站入站時間被罰,因此先調五檔,這就導致車速沒有降太多,以110km/h的速度進入彎位。
直到這一刻,他才意識到事情嚴重性,但他還是沒有采取最終手段,而是調到了7檔,可7檔依然無法讓列車停止前行,高見隆二郎在最后兩秒,終于開啟了8檔,但這遲來的剎車已毫無意義,電車直接沖出了軌道,撞向了附近的一棟大樓。
最前面的車廂直接沖進了大樓的停車場,司機高見隆二郎當場死亡,而車尾的車掌由于距離碰撞點較遠,所以安然無恙,他下車一邊檢視各個車廂內的情況,一邊將情況報告給了上級。
隨后警察收到消息也趕到了案發現場,現場的慘烈令人頭皮發麻。電車的第二節車廂直接被折成了L形,后幾節車廂雖然破壞沒那么嚴重,但情況也不容樂觀。
后續經過救援人員的努力,從中救出傷者562人,但有107人葬身在了冰冷的車廂當中。
救援結束后,調查人員介入展開調查。他們首先排除了軌道上有異物、恐怖分子襲擊等導致列車脫軌的可能性,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司機高見隆二郎身上。
根據總部提供的各種資料,調查人員查明了高見隆二郎在行駛過程中各種超速、過線等違規行為。看似一切問題都出現在高見隆二郎身上,但調查人員覺得,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導致災難的多重因素
調查人員發現,像高見隆二郎這種超速行駛的電車司機,簡直是多不勝數,而他們冒著巨大風險進行超速行為,都是因為害怕受到嚴厲的處罰。不止是“JR西日本鐵道公司”那堪稱職場霸凌的“日勤教育”,其他鐵道公司也有類似的嚴格懲罰。
有個公司規定:第一次犯錯要接受抄寫規章守則、打掃廁所等處罰,第二次犯錯就扣除所有獎金,甚至是被公司開除。而電車有時就會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在路上被耽擱時間,但這些公司不接受任何理由。
在可怕的懲罰面前,一些司機只能劍走偏鋒,采用極端的方式來追趕被耽誤的時間,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高見隆二郎所使用的加速行駛以及謊報情況。
這兩種方式,都容易引起事故。
和高見隆二郎一起執行任務的車掌,明明看到高見隆二郎加速經過兩個站點,把車速提升到了120km/h,超出了那個站點區間規定的最大時速(限速70km/h),卻沒有把這個情況及時反饋給上級,所以也有一定的責任。
而且高見隆二郎駕駛的那條線路,是一條改造的新線路,部分新線路沒有及時安裝ATS(自動列車停止裝置),這東西的作用是,當電車超過那塊區域所容許的最大速度后,會啟動電車上的緊急制動,讓電車停下來。
如果線路上安裝好了ATS,或許能夠減少損失甚至是避免這場災難。
另外,在危險的地區,并沒有安裝好防脫軌的裝置,這導致一旦電車速度出現問題,就很容易沖出軌道,這種細節上的漏洞,也在這起事故當中暴露的清晰可見。
后來甚至有專家指出,災難發生的那條軌道,距離住宅區太近,僅有不到6米的距離,所以一旦發生脫軌事故,牽連到的不止是車上的人,住宅區里的居民也會遭受無妄之災,這就是當初規劃路線時的失誤埋下的隱患。
且在本就對周邊居民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設計者居然還將這片區域的軌道設計成了s形狀,這導致電車需要在這減速過彎,加大了駕駛難度以及風險程度,如果設計者設計的是直線,那么脫軌事故便不會在此發生。
但這些在災難過后才暴露出來的問題,已然為時已晚。這世界上,并沒有如果。能夠做的,只是在這些災難當中汲取教訓,完善安全措施,盡量降低風險。
在事故發生后不久,該線路上就安裝了最新的ATS裝置和防脫軌裝置,且JR西日本還要對死難者家屬進行賠償,由于死亡人數過多,家屬們意見不同,所以直到現在,JR西日本還在焦頭爛額地處理賠償事務。
這或許也是對他們弄出“日勤教育”這個扭曲可怕的規定的一種懲罰。
當然,也有人說:這起災難是多方失誤產生的結果,但不可否認,大頭責任還應該由司機承擔。司機的專業能力差是他個人的問題,但他在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心理素質和操作時做出的決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公司的影響。
在一個充滿惡意的環境中生存,司機的尊嚴、精神都受到了損害,像這種情況、像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很好的承擔起這么重要,關乎多人性命的工作呢?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