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材,尤其是電源線,一直以來都是被玄學的對象,在網上一提到電的事,所謂“水電火電……”的梗每次都會碰到。自己曾經在某臺資廠里當過幾個月客串電工,后面因此還進了一家從事風電設備的公司里干過幾天,自認為對電還有略懂一二。為什么說是客串呢,因為,準確的說是自己當了廠里電工的領導,每次干活我都有份(在臺資,想當甩手領導是沒可能的),然后就學會了不少。不學也不行啊,搞不好命都搭進去(電工及相關工作是非常危險的,這也是為什么電工是要持證上崗的原因)。
但對電源線,自己一直是持比較否認的態度。對待它是極不認真。原因也很簡單,俺做過相關工作,還在強電行業干過。
由于自己發燒的時間長,認識的燒友多,也撿了很多根線。是真的撿,沒花一分錢那種。因為別人多了,也沒啥用(當年還不興出二手),就順手甩給我了,所以也就用了。中間還有線廠送測過,都是中低端的多,也基本沒覺得它們能給系統帶來什么作用啥的。
但是,某次在深圳參加展會的時候,我被打臉了。當時因為少帶了一根線,所以就順手問朋友要了一根來用。看起來挺不錯,也很粗,于是沒多想就用上了。結果聲音就是很粗,我怎么調都不行。直到我找了金槍魚老板借了一根電源線,把它替換掉,OK了,聲音正常。問起朋友,答曰:買的diy的,二百元的某6N單晶銅鍍銀線。倒,原來如此。
這以后,自己算是明白了。一些電源線用它搞好系統是別指望,但搞差聲音它們還是可以的。但最近我又被打臉了,就是在今年參加昆明音響展時,因為自己帶的一條國標線長度不夠(總線用的,邊上插座位置太遠了,幸好沒用它,后面仔細說)。然后自己找了雷爾斯音箱的劉永壽大佬借了一條。這里不得不說,做為同行,雖然說我們是競爭者,但劉大佬一直心胸很寬,經常幫持小弟。他二話不說,扔了一根給我,于是換上。結果那兩天我發現NS17系統的聲音非常漂亮,尤其是高頻,順滑不說,解析力和空氣感都比我平時要出色。因為對自己的系統的聲音我還是比較熟悉的,所以還是很容易區別出來。然后我排查了一下,馬上就發現是這條線的作用。
具體見:參加昆明音響展的趣事和流水賬—一直在和電作斗爭
然后自己興沖沖的跑過去,準備自掏腰包順下(我以為最多一兩千了不起了)。結果被告之,我拿了他最貴的一條(所以說劉總人好就是在這里,把自己最貴的給我用了)。價格嘛,5位數。這……,我悻悻回來了。怪不得,人家貴是有貴的道理的。
總之,自己算是開了眼,知道原來電源線也是可以對系統的聲音起正向作用的了(打臉才是學習的最佳方式)。然后,回來后,自己開始動起了歪心思。是不是可以自己找線基,用盡可能便宜的成本整一條效果類似的出來呢(我其實是有認識好的線廠的,但我不準備用他們的,實在太貴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準備做一臺電源濾波器(會在后面專門寫文章介紹自己為什么要出它),我也需要一條便宜又好用的線跟它配套,因為市面上那種標配的線是不行的,一般只有0.75mm平方到1mm,而且所用的銅都很差,承受功率很有限。所以我這段時間找了一堆的線,于是有了以下的節目:
上面是自己平時常用的一些電源線,大部分是免費的那種。下面是這次自己購入的一些線,都不貴:
當然,還有自己原來用的總線,一根5米長的4平方mm的鍍銀線(我實在搞不明白,為什么要鍍銀線做電源線,電工知識沒法幫到自己了)。
以上除了一兩條,均為無品牌的diy貨。因為,hifi電源線廠出的線都太貴了,比如給我喇叭線配套的線廠,他們的喇叭線我覺得很好,還不貴。但電源線他們的太貴了。我用可以,但性價比真很低。
當然,系統還是自己熟悉的。自然聲NS19音箱加A300后級和雨前級,音源用的CD轉盤加自己的DAC-1。它們的聲音自己熟悉。而且NS19的解析力足夠區別一點點的聲音變化,我曾經在為它配套腳釘及橋接線,那怕是這種小道具,它也能輕松區分出來它們的微弱差距。
下面是上場選手介紹:
選手一,某不知名品牌低價線,售價59元包郵
做工用料一般,挺粗的,但它的售價居然是59元包郵,你相信?這個價連根一個好點的插頭插座都買不到。出于好奇買了回來,看看它究竟用的是什么料,怎么可能這么便宜。我不指望什么驚喜,就是純粹的好奇。
選手二,某日系(號稱)線基的做線,售價:約200元
自己選擇的一款日系的線基,很知名的那個,網上用這個的電源線有一堆不過私下問了,并不是日本產的,而是他家在臺灣的廠產的。雖然有點懷疑真實性。不過,因為不貴,也買來試試。如果真是他家在臺灣產的,應該不錯。我覺得可以的話,它應該可以做我未來濾波器的標配線。
選手三、某美系線基加頭,市面售價約500元
該線基比較符合自己對電源線的認知,線芯不僅粗而且是混合編芯。也就是不一樣粗細和形狀的線芯組成,線芯6mm平方。按我自己對電源線的理解,它應該是最可以的。還有就是雙重屏蔽(雖然我不清楚有什么用)。總之,這是根自己比較看好的電源線。拿到手里,感覺做工好,線很硬。
選手四、某品牌鍍銀線,5米,售價約400元
我搞不懂為什么要用鍍銀線來做電源線,我只能說這個應該是做hifi線的思路,但這個思路是明顯錯的啊。電源線里只有50Hz的交流電,其它都被視為雜波,應該盡量減少而非反過來。總之,沒想明白。(當然,我個人的想法并不能做為結論,真正下結論必須靠實踐而非反過來)。
選手五、臺灣MPS電源線,大約400元
線很質樸,連線套都沒有。線上印著相應的信息,標稱6N的無氧銅,從這個角度上講應該說這是根性價比很高的線,當然,僅從材質上來說。其效果如何仍然需要用了才知道。
選手六、某品牌的一根巨粗的線,售價約200元
不過,這根并不是我買的,而是某人順給我了,具體是誰早忘記了。我原來一直以為是他diy,然后才發現是有售的。號稱某美國品牌,這么粗,才售200元,你信?
選手七、號稱某歐洲品牌線基diy的線,
為什么說是號稱呢,因為他家的線非常的昂貴,但某diy廠商給我的價格卻不貴,以至于自己完全不相信它是正品。出于好奇買來一試。這就是故意交智商稅的節奏。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也。
選手八、來路不明的電源線,售價不明
這根線也是朋友那里順的,當然,我又忘記了是誰的了。線芯不明。
選手九、國內某品牌電源線,4mm平方,售價:130元
他家的線很便宜,當年我是極其不重視電源線(沒法,不理解),所以也就買來用了。不過由于是1米的,也就買來用用了,1m真的太短,經常是不夠的。
選手十、某國產線基diy線,售價:約100元
是的,最后我還是找了一根某國產品牌的線基,自己手搓了一根電源線來試用。在這個崇洋媚外的電源線的世界里,這個算是個態度吧。它不是什么hifi線廠出的線基,也沒有打什么6N7N的單晶銅啥的(我找遍了國產大廠的線基,都沒有找到這類的東東),也沒有屏蔽的4mm平方的單支線。不過,它是一個某大品牌的線基,A股的上市公司,在行業內算是非常有名的那種。為什么選擇它也是基于自己以前曾經在一家風電公司里上過班,它的名字叫阜特,專門為東方電汽公司提供風電發電機的主控箱。而我們就是用了大量他們的各種產品,包括不限于線基。
據自己所知,他們的線也大量用于國內的電網(這是自己選擇它的原因之一)。這根線宣傳上寫了99.99%的銅芯(這是自己選擇這款的原因之二)。不過,售價非常的便宜就是了,原因也很簡單,這是超大規模生產的東西。由于是工業用線,非常的硬,我費了好大力氣才把它上好。由于是手搓的,當然也就沒有線套,大家將就著看。我想知道上面這一堆線和它相比怎么樣,非常好奇現在國產貨的水準,而且自己也認為它應該可以做為一個標準。
測試方法:首先我會把它們統統拿來做總線,在其它線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一根一根的對比自己熟悉的音樂,看看差異,淘汰一批。然后準備把它們中的佼佼者用在各設備上,最后確認它們的效果。看看自己能不能挑出來一根又便宜(它們都不貴)又好聲的來給自己配套。我也準備借它思考電源線究竟有沒有作用,機理在哪里?
結果如何,請見(下)中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