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他們記錄東方巨餉一一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兩彈一星”側記

0
分享至

文/祁蘇閩(八一電影制片廠原政治部主任)

60年前的今天,是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來自地球東方的一聲巨響,沸騰了東方大國,震驚了世界!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在中國新疆的羅布泊,伴隨著雷霆萬鈞的一聲巨響,一個巨大的火球翻江倒海般騰空而起,直沖云霄。火球上端直徑迅速膨脹,形成蘑菇狀煙云。與此同時,強烈的沖擊波和光輻射如狂飆般覆蓋廣闊的區域。波、光所至,預設的坦克、車輛、大炮、飛機、艦艇等效應物被掀翻或摧毀,各類建筑物土崩瓦解。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這不僅標志著中國核力量的崛起,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

共和國不會忘記,為了這一刻,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殫精竭慮;忘不了“兩彈一星”元勛臥薪嘗膽、嘔心瀝血;忘不了廣大科技人員和全國人民的無私奉獻、大力協同;還不應忘記這樣一批人,他們雖然不在原子彈研制和試驗崗位上,但他們也在第一線,是他們記錄了第一聲東方巨響,而且60年來一直伴隨著我國"兩彈一星"事業發展的步伐。他們是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人員。盡管他們總是謙虛地說:“這是人家干的,我們只是個記錄員罷了。”但沒有他們,我們不僅看不到第一朵蘑菇云的升起,甚至聽不到留不下那永遠聽不夠的第一聲東方巨響。他們曾經隱姓埋名,現在隨著“兩彈一星”逐步解密,就讓我們走近這批人,了解他們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用最簡陋的設備拍出最絢麗的花朵

當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照片見諸報刊以及紀錄片公映時,廣大讀者和觀眾總也看不夠。海外僑胞也盛贊:“那蘑菇煙云是怒放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花朵。”

但誰能想到,這美麗的“花朵”是用最簡陋的設備拍出來的。

1964年春,八一電影制片廠接受了組建攝制組拍攝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任務。這是一項光榮的任務,也是一項危險性很大、十分艱巨的工作。廠黨委經過認真研究,抽調精兵強將組成了攝制組。人員個個政治上強,作風過硬,是各專業的業務尖子,大多是經歷過戰火考驗的老兵。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多年來,這些從戰火中走過來的老兵一直憋著一股氣:超級大國在核武器的加持下橫行霸道。美國在抗美援朝戰爭和臺灣問題上多次對我國進行核訛詐。赫魯曉夫也千方百計阻止我國進行原子彈研究,妄圖把我國置于他們的“核保護傘”之下。在國際斗爭中,核大國一直把核爆炸影像效果作為他們的外交語言。為此,毛主席曾經就原子彈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現在我們中國也搞出了原子彈,很快就要爆炸,這使有幸參加攝制組的人員興奮不已。他們立下軍令狀,一定要把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拍攝好,要讓它成為我國在國際斗爭中說了能“算數”、超級大國聽得懂的“語言”。

攝制組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設備簡陋、數量不足。他們知道,這不是一般條件下的拍攝。拍攝電影,一次不行可再來一次,兩次不行還可以三次。拍攝原子彈燥炸,那可是一錘子買賣,絕對沒有重來的機會,必須萬無一失!美國當時拍攝第一次核試驗,動用了上百臺攝影機。而我國當時三年自然災害剛過不久,經濟很困難,根本拿不出外匯從國外進口先進的攝影設備,只能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除了廠里配發的攝影機外,為了保險起見,他們又從已退役的陳舊設備中挑選了數臺,有的甚至是當年在解放戰爭戰場上繳獲的。最讓他們高興的,是找岀了一臺已經報廢的高速攝影機,經過改裝、整修,居然還能運轉,頻率達到每秒200格左右。就這樣七拼八湊,最后帶上的攝影機達到十多臺。

攝制組一到試驗基地,就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核試驗總指揮張愛萍副總參謀長專門到攝制組帳蓬噓寒問暖,責成有關部門提供一切便利,做好服務保障。這讓他們很感動,進一步增強了完成拍攝任務的信心。



攝制組人員都有著豐富的拍攝經驗,曾經拍攝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地雷戰》電影,就是這個隊伍中的柴森和鄭治國拍攝的。但到了試驗場,接觸到有關核爆炸知識,他們才感覺到,這次拍攝與一般的電影拍攝完全不同。原子彈爆炸時,爆心的溫度達上萬華氏度,在什么距離上拍攝?如何避免膠片受到光輻射而爆光?設備如何防止沖擊波?這些問題不是靠熱情和勇敢能解決的,必須有科學精神。

于是,他們抓緊時間認真學習核爆炸的有關原理,反復向專家請教,研究出了釆用固定機位遙控拍攝和手動拍攝相結合的方案。經過反復踩點,確定固定機位的設置點,既不能太遠,遠了拍不到或拍不清楚;也不能太近,太近了不但膠片會感光,鏡頭都保不住。最后確定在離爆心10公里左右的兩個工號里,安裝了了固定攝影機,那臺高速攝影機也在其中。這4臺攝影機都作了分工,調整好角度,一一調試好鏡頭的焦距、光圈、頻率。為了抵御強光,攝制組還自制了深淺不同的阻光鏡,確保膠片不被爆光。

根據周總理"一次試驗,全面收獲"的指示,圍繞爆心,在廣闊的區域內布置了飛機、大炮、坦克、車輛、艦艇等效應物,原子彈爆炸對這些效應物的破壞狀況和程度,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部隊防核訓練的重要教材,因此也必須拍攝好。

在人手緊張、設備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對人員科學分工,設備合理配置,確保爆點這個中心部位,又兼顧前方后方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一切準備就緒,攝制組嚴陣以待。

攝影師鄭治國在離爆心10公里左右的一個山包上,管著5臺攝影機,4臺是固定的,1臺手拿著作機動拍攝。原子彈爆炸前兩小時,所有人進入預定位置。鄭治國看著放置原子彈的那座鐵塔,就等那一刻了。突然一輛吉普車向他這邊開過來,到了跟前,下來的是核試驗基地的張蘊鈺司令員。張司令員握著鄭治國的手說,你這個點離爆心近,是個光榮的崗位,也是非常危險的崗位。爆炸前我來看看你,希望你千萬注意安全。張司令員還細致地向他交待,爆炸瞬間要背對爆心,用手捂著臉。鄭治國嘴里應著請首長放心,一定注意安全,可心里想的是,多少人等著看這個鏡頭啊,自己在這個光榮的位置上,一定不能拍瞎了,就是"光榮"了也要把鏡頭拍下來。進入倒計時時,他再一次檢查4臺固定的攝影機。高音喇叭中傳來倒計時6一5時,他沉著地開動了4臺固定攝影機,聽到轉動都很正常。倒計時數到3一2時, 鄭治國轉過身去。隨著點火的口令,先是強光,捂著瞼都感到光亮,接著是巨響和狂風。爆炸成功了!鄭治國興奮得差點跳起來。他連忙開動手拿的攝影機,強光和沖擊波卷起的沙塵,使得方向難以辨別。但鄭治國早已在地上放了塊石頭做標記,他據此立即辨出了爆心方位,對著拍個不停。他成功地拍到了火球、煙柱和蘑菇云。后來見報的圖片和紀錄影片中蘑菇云的鏡頭,.大都是手動攝影機拍攝的。

在紀錄影片《東方巨響》中,有這樣一個鏡頭:一扇大門上,整個貼著紅底黃字的一個"響"字。這里是離爆心不到10公里的控制室。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一個多月,毛主席在研究首次核試驗時間問題時指出:“原子彈是嚇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嚇人的,就早響。”為了落實毛主席的指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準備工作更加緊鑼密鼓,這個“響”字就貼上了控制室的大門。毛主席、周總理在等著這一聲響,試驗基地的所有工作都為著這一聲響,發明了火藥的炎黃子孫更盼著這一聲響。攝影師楊映梅的位置就在主控室外,他親眼看到清場的最后時刻,張蘊鈺司令員再一次細致檢查后,從控制室走出來,貼著“響”字的大門徐徐關上。這一鏡頭成為永恒。當爆炸成功、白光閃過,楊映梅直覺得皮膚有很強的灼熱感。接著就是震耳欲聾的巨響。楊映梅看到,取景框中的火球不斷變幻,翻滾升騰,逐漸形成了蘑菇煙云,隨著圖像的變化,他用變焦鏡頭不斷切換景別。當煙云升到一定高度時,攝影機中的膠片也拍完了。

原子彈爆炸成功已經得到科學家的反復確認,并已上報周總理和毛主席。這一壯景有沒有拍下來?拍得好不好?膠片沒洗出來誰也沒把握說。為了盡快把膠片洗出來,楊映梅搭乘張副總長回京匯報的飛機直飛北京,將膠片火速送到早已準備就緒的洗印車間。他目不轉睛緊盯著藥槽里循環滾動的膠片,“啊!我看到成影的蘑菇云了!”隨著楊映楊興奮的一聲叫喊,大家懸在嗓子眼的心終于放下了。拍攝成功了!攝制組用最簡陋的設備拍出了最絢麗的“花朵”!

幾天后,周總理親自來到八一廠看樣片。當他看到火球翻滾、蘑菇煙云升騰的鏡頭時,非常高興,連聲說:"拍得好!拍得好!"11月2日,在送審對外宣傳照片時,周總理親自選了4張,并批示:“底片交八一廠,各洗大、中、小相片三套準備發表。”同時指示見報的照片不要露“根”,以避免別有用心的國家據此推斷相關數據。周總理還要求在11月15日前要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電影搞出來。初稿出來后,他派來專家對鏡頭畫面逐一審核,并親自審定了解說詞。影片公映后,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走進這個團隊,就已把安全生死置之度外

八一電影制片廠是個藝術單位,但是個姓軍的有血性的藝術單位。

許多人不一定知道,八一電影制片廠有7位烈士。從成立那天起,八一電影人以手中的攝影機為武器,從未缺席我軍歷次戰爭和重大軍事行動。7位烈士有的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有的犧牲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有的犧牲于中蘇邊境沖突,有的犧牲在越南,有的在直升飛機上拍攝部隊演習時犧牲于飛機墜海。不懼危險,勇于犧牲,是八一電影人的精神血脈。進入"兩彈一星"攝制組的,都知道這項任務的艱巨和危險,但他們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核爆炸的光輻射和沖擊波雖然危害大,但是瞬間的事,而核污染的危害則是全方位和深遠的,輕則影響健康,重則危害生命。拍攝核試驗,受到核污染在所難免。攝制組把這叫作“吃劑量”。為了完成好任務,他們將之置之度外。

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拍攝中,最靠近爆心的是柴森。他也是最早最多"吃劑量"的。他要拍攝的是一支高炮部隊。這支高炮部隊的任務,是當蘑菇云形成時,要迅速把許多降落傘發射到蘑菇云上,最后由科學家根據降落傘受到的沾染來測定原子彈當量。這個炮只能在光輻射、沖擊波過去后和蘑菇云卷起的煙塵落地前這段時間打,間隔非常短。在紀錄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強光和狂風一過,一隊身穿白色防護服的戰士立刻沖出掩體,有的跑向炮位卸下炮上的防護裝置,有的迅速從地下掩體中抱出炮彈,很快,10門高炮的火舌就吐向了蘑茹云,真叫一個神速!這就是柴森拍攝下來的。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是離爆心最近、最早暴露在蘑菇云下的人,柴森和他們一樣。因為時間緊迫,不可能退到遠處拍大全景,膠片洗出來后,柴森看到拍的全是移動鏡頭,覺得有點遺憾。誰知科學家看了卻連聲叫好,說是太有價值了,如果拍大全景,頂多好看,卻沒有科學研究價值。這位不顧安危拍下經典鏡頭的攝影師,是八一電影制片廠七烈士之一。4年后在航拍軍事演習時因直升飛機失事而犧牲。他的名字永遠鐫刻在八一電影制片廠的歷史上。

拍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光有圖像沒有聲音不行。而錄下那一聲巨響的,是席珍。當年在延安電影團時,席珍常給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中央和軍委領導放電影,八一電影制片廠成立后,他是第一任錄音車間主任,業務是頂尖的。他知道,毛主席、周總理關注著這一聲巨響,全國人民也盼著聽到這聲巨響,甚至全世界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也都想親耳聽聽這個響聲。可當年由于設備的限制,這個聲音可不是那么好錄的。席珍可是動足了腦筋,既考慮到不能把錄音設備放得太遠,錄不上或錄不清楚;又不能放得太近,受到光輻射和沖擊波的破壞。他和專家一起研究論證,在適當的位置放置了錄音設備,并作了防護。進入倒計時后,他遙控打開錄音設備。猛烈的光輻射、沖擊波使得席珍心里有點忐忑:錄音設備和錄音帶有沒有損壞?聲音錄下來沒有?強光和沖擊波過去不久,他全然不顧核污染,跑過去把錄音帶取了回來,這個劑量吃的可不小,但席珍哪顧得這個。他把錄音帶放進錄音機一按放送鍵,原子彈爆炸的巨響清晰地傳出來。這才長舒一口氣。攝制組帳蓬立即炸開了鍋,從基地司令員到炊事員,一批一批地涌過來,大家圍著錄音機,爆炸聲放一遍,就有人喊:“再放一遍!”又放一遍,還聽人喊:“再放一遍!”一遍又一遍,沒完沒了,大家總是聽不夠。這一聲巨響,是中國向世界的宣言,中國人聽得懂,敵人也能聽得懂!

楊采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攝制組的負責人。這位抗戰時期入伍的老兵,是延安電影團第一期學員,新中國第一代攝影師。他遇到的危險比“吃劑量”還大。

1964年8月初,離第一次原子彈爆炸還有兩個多月。試驗場總指揮、張愛萍副總長在馬蘭基地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傳達周總理和中央的指示。試驗場離馬蘭基地360公里。聽完傳達,大家急著返回試驗場。楊釆和總參防化部作戰處處長等同坐一臺吉普車。車子黑燈瞎火開了100多公里,撞到山坡上翻到了溝里。楊采和那位處長都受了重傷。楊釆被壓在車子下面動彈不得。不一會,后面一輛吉普車趕上來,里面坐的是“兩彈一星元勛”王大珩等3位科學家。3位科學家趕忙施救,可他們怎么也抬不起車子,只好讓司機到附近求援。最后來了一個班的戰士才把車子抬起來救出楊采。基地醫院診斷,楊采右鎖骨骨折,重度腦震蕩,左臂脫臼,內臟有不同程度損傷。根據傷情,確定送他和那位處長到烏魯木齊治療。楊采和那位處長一商量,堅決不走。醫生說,你們還要不要命啦?他們說,第一次核試驗很快就要開始,有多少工作等著做,哪能出師未捷身先撤!就是死也要死在試驗場!40多天后,楊釆和那位處長沒等完全痊愈就返回了工作崗位。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楊采負責拍攝指揮所,他親耳聽到張副總長同北京通電話,根據北京的指示,一次再次向專家核實到底是不是真的核爆炸?當張副總長把“確實是原子彈爆炸”的結果答復北京時,整個指揮所沸騰了!大家沖出去盡情歡呼跳躍,有的將衣服、帽子扔向空中。楊采拍下了這一精彩的瞬間。這個鏡頭后來出現在各種報紙和電影中,定格在“兩彈一星”發展史上。張副總長急著要了解前面的情況,和基地張司令員直接來到攝制組的帳蓬,詳細地問這問那,最后高興地和大家合影。楊采往邊上站,基地張司令員硬是把他拉到張副總長和他中間。楊釆哪里敢在這個位置坐,只到張副總長發話“你就坐這里”,他才服從命令坐了下去。這充分體現了首長們對攝制組的重視和關愛。

要說經歷生死考驗,段仁宗的經歷可謂驚心動魄。他參與了20多次核試驗和幾乎所有各類導彈、衛星發射的拍攝,是“吃劑量”最多的。1971年我國進行氫彈空爆試驗。當時攝制組分為兩個小組,一個小組在投彈區拍攝核爆,一個小組實際就是段仁宗一個人在機場拍攝飛機掛彈起飛。段仁宗順利地拍好強5飛機掛著氫彈騰空而起飛向藍天后,他的任務已經完成。沒想到飛機在空投區投擲氫彈卻出了意外,一連3次都沒投下去。經緊急請示周總理,周總理批準飛機返航,帶彈著陸。這時機場拉響了警報,所有人員緊急疏散。這顆氫彈的當量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百倍以上。飛機載著事故不明一觸即發的氫彈著陸,一旦發生意外,不僅機場,就是附近廣闊的區域都會夷為平地。段仁宗不是不知道這個厲害,但他就像一顆釘子樣釘在跑道旁。沒有人給他下達拍攝飛機帶彈著陸的命令,也沒有人拉得走他。當飛機呼嘯而來安全著陸時,段仁宗沉穩地拍下了飛機從臨場到接地到滑行停下的完整過程,留下了無比寶貴的資料。當領導和同志們夸贊他勇敢時,他說:“我是個軍人,我們攝制組誰在這,都會這樣做的。”

這就是八一電影人的風采和境界,難怪人們稱他們為“八一敢死隊”!

拍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從拍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開始,八一電影制片廠共有100多人參加“兩彈一星”拍攝。在開始極為保密的階段,接受拍攝任務時,去哪里、拍什么,一概不能講。作為軍人,他們也習慣了這種受命方式,嚴格執行保密規定,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悄悄地走,悄悄地回。

張貴友以前在紀錄片室專門拍攝中央領導人的活動。他曾21次為毛主席拍攝,可以說是站在燈光閃爍處的人。1969年“五一”節,他剛在天安門拍完節日慶典,就接到“重要任務”。從此,天安門、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這些地方就沒有了他的身影。他的后半輩子與這個“重要任務”再沒分開過。

說起第一次參加核試驗拍攝,張貴友一直感到“窩囊”。那是我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就是在山體近千米深處打個洞,放入原子彈后,將洞封好引爆。這叫“平洞式地下核試驗”,是為了防止大氣污染。因此看不到火球、蘑菇云。那拍什么呢?科學家告訴他,就拍那座山。張貴友又問,爆炸時山會出現什么狀況?科學家們說,山先會蹦,然后是巨石翻滾,山體滑坡。張貴友想,雖然沒有蘑菇云,這也一定很壯觀。為了拍出效果,他認真做功課,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捋了一遍,并一一制定出預案。可萬萬沒想到,這次核爆試驗突然由白天改為夜間零時。這下張貴友傻眼了。別說離山有七八公里,就是在跟前,兩眼一抹黑,能拍出什么來?但張貴友仍然一點沒有懈怠,爆炸后,他對著方位拍個不停。膠片沖洗出來后,山體震動、大面積滑坡等都拍下來了。科學家們認為很有價值,這哪里“窩囊”?這些震撼的鏡頭后來出現在紀錄影片《東方巨響》中。

從那以后,試驗基地就成了張貴友的工作崗位和家。核試驗停止、慢慢解密后,1988年張貴友拍攝反映“兩彈一星”的紀錄影片《東方巨響》。在重返試驗基地時,這位在什么困難和危險面前從沒掉過一滴淚的硬漢子,在一個大坑前流了淚。大家過來勸他,勸著勸著他竟放聲大哭起來。原來這個坑曾是攝制組的家。開始攝制組是住帳篷的,但沙漠地區帳蓬里夏天像蒸籠,熱得喘不過氣來;冬天又冷得像冰窖,毛巾冰得邦邦硬,牙刷凍在杯子里拔不出來。有一天,攝制組無意間發現這個大坑,這是個廢棄的豬圈。大家把坑清掃了,用廢鐵軌、木架等蓋了個半地下的“地窨子”住了進去。后來試驗場的人都管這叫“八一小院”。張貴友和戰友們在這一住就是十七八年,這里承載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勾起他多少回憶!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動情處!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攝制組的生活,他們就這樣經年累月隱姓埋名在這半地下的“地窨子”里。

于海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炮兵系。他在學校迎來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炮兵號稱“戰爭之神”,他熱愛炮火震天的生活,但更憧憬著有朝一日能放原子彈那樣的“大炮仗”。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八一電影制片廠,雖未如愿去放“大炮仗”,但從此與拍攝“兩彈一星”和尖端武器試驗相伴終生。他專門負責固定機位的安裝和遙控。隨著核試驗的當量越來越大,對拍攝機位的布置和防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次核試驗,他都跑遍爆心周邊上百平方公里的區域,對固定機位布多遠、布多少個、布在什么方位,攝影機用多少臺,鏡頭用多大,光學玻璃加多厚,都反復進行計算論證,每臺攝影機都調好角度,有的拍火球,有的拍煙云,有的拍蘑菇云,有的拍效應物。于海非常自豪地是因為機位布置得當,第一顆氫彈爆炸形成的蘑菇云拍得那么漂亮。天空一時出現兩個太陽,左邊小的是自然界的太陽,而右邊碩大耀眼的“太陽”就是氫彈爆炸形成的光球,它是那樣絢麗,使自然界的太陽黯然失色。

于海參加核試驗拍攝時才20多歲,正是談對象的年齡。那時他剛跟廠里一位搞化妝的姑娘談戀愛。接受拍攝核試驗任務后,一走常常三五個月,還不能告訴對象干什么去了。有人怕他們這樣會黃了,于海卻堅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那時寫信不能走郵局,只能托順人帶。有次試驗基地有人到北京出差,他托人家給對象帶去一封信。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如今于海早退休了,這封情書還沒到收信人手中,幾十年了,還不知在哪條路上轉呢。好在沒有誤事,有情人終成眷屬。于海的名字也是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拍了那么多鏡頭,從來沒有一個鏡頭對準自己。他拍攝的許多珍貴鏡頭出現在《我和我的祖國》《東方巨響》《鄧稼先》《橫空出世》等電影中,更有許多成為科學研究和部隊訓練的寶貴材料。他們就是這樣,拍著驚天動地的事,做著默默無聞的人。

中國的“兩彈一星”走的是一條艱辛的路,也是一條輝煌的路。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人員60年伴隨追蹤在這條路上。

威力強大的核彈只有與射程較遠的投射工具結合起來,才能組成為戰略核武器。1966年10月27日,兩彈結合發射成功,中國的核打擊力量正式形成。1970年4月24日凌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這是中國航天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實現了華夏子孫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奔月,標志著中國在深空探測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現在中國已全面進入了空間站時代。今年9月25日,中國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了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人員用攝影機記錄著這每一次輝煌。

我的國防科研不斷發展,不斷突破。八一電影人記錄這些發展進程和成果的腳步永遠在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兩岸代表團發生沖突,大陸人員受傷,國民黨死到臨頭卻幫腔民進黨

兩岸代表團發生沖突,大陸人員受傷,國民黨死到臨頭卻幫腔民進黨

影孖看世界
2025-07-25 21:27:58
德保羅已抵達邁阿密國際俱樂部,與梅西相擁有說有笑

德保羅已抵達邁阿密國際俱樂部,與梅西相擁有說有笑

懂球帝
2025-07-26 12:14:14
這款漢字字體已歸日企所有,國人使用時要小心了,以免被起訴侵權

這款漢字字體已歸日企所有,國人使用時要小心了,以免被起訴侵權

水上方舟
2025-07-25 19:51:22
上海滬劇院著名演員朱儉因病去世,年僅50歲

上海滬劇院著名演員朱儉因病去世,年僅50歲

澎湃新聞
2025-07-26 07:18:27
我78年入伍,提干當連長娶父親是高干的漂亮女軍醫,有個深刻體會

我78年入伍,提干當連長娶父親是高干的漂亮女軍醫,有個深刻體會

伊河生活
2025-07-24 05:16:14
女排慘敗,朱婷回歸?女排陣容有變,2人馳援,1攻手+1接應

女排慘敗,朱婷回歸?女排陣容有變,2人馳援,1攻手+1接應

東球弟
2025-07-26 10:49:18
你身邊拼命攢錢的人結局什么情況?網友分享,一個比一個扎心!

你身邊拼命攢錢的人結局什么情況?網友分享,一個比一個扎心!

墻頭草
2025-07-25 14:10:34
失去黃圣依的楊子徹底顛了?霸總變諧星,網友:評論區笑不活了!

失去黃圣依的楊子徹底顛了?霸總變諧星,網友:評論區笑不活了!

木子愛娛樂大號
2025-07-15 14:25:07
北海摩托艇撞出人命!2人沒了,7歲娃在海邊哭:我爸爸沒了…

北海摩托艇撞出人命!2人沒了,7歲娃在海邊哭:我爸爸沒了…

觀察鑒娛
2025-07-26 10:12:26
毛岸英犧牲后,劉思齊改嫁河北青年楊茂之生四子,他究竟是什么人

毛岸英犧牲后,劉思齊改嫁河北青年楊茂之生四子,他究竟是什么人

萬物知識圈
2025-07-16 11:29:01
你身上的"還債痣"正在吸走運氣!這4種痣是前世欠債的紅色警報

你身上的"還債痣"正在吸走運氣!這4種痣是前世欠債的紅色警報

山九觀主
2025-07-25 08:10:03
一夜情用力過猛,女子當場去世,男子被判兩年

一夜情用力過猛,女子當場去世,男子被判兩年

書畫藝術收藏
2025-07-11 19:25:03
華為首次展出“算力核彈”真機,獲評鎮館之寶

華為首次展出“算力核彈”真機,獲評鎮館之寶

觀察者網
2025-07-26 14:19:59
美國接二連三在安理會對中國無端發難,耿爽現場駁斥

美國接二連三在安理會對中國無端發難,耿爽現場駁斥

政知新媒體
2025-07-26 08:40:00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劍峰被“雙開”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劍峰被“雙開”

界面新聞
2025-07-25 18:06:06
穿科比夾克被人說太土 杰倫威:那些人若真遇到我還會求合影

穿科比夾克被人說太土 杰倫威:那些人若真遇到我還會求合影

直播吧
2025-07-26 15:02:12
1977年,陳云要求鄧小平復出,華國鋒卻反對,陳:按我講的發簡報

1977年,陳云要求鄧小平復出,華國鋒卻反對,陳:按我講的發簡報

帝哥說史
2023-11-29 07:30:03
里子面子都輸了!同是唱別人寫的歌,王菲給張碧晨好好上了一課

里子面子都輸了!同是唱別人寫的歌,王菲給張碧晨好好上了一課

悠閑歷史
2025-07-25 15:33:41
俄羅斯失聯客機機齡約50年,載有5名兒童,該系列在我國上世紀90年代就已退役

俄羅斯失聯客機機齡約50年,載有5名兒童,該系列在我國上世紀90年代就已退役

極目新聞
2025-07-24 15:48:59
小燕子帶著女兒小四月大理度假,塑料袋裝舊愛馬仕有點奇怪啊!

小燕子帶著女兒小四月大理度假,塑料袋裝舊愛馬仕有點奇怪啊!

農城浪子
2025-07-25 11:08:30
2025-07-26 15:43:00
《祖國》雜志社 incentive-icons
《祖國》雜志社
《祖國》是時政財經類綜合期刊
1499文章數 30699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泰國向中美俄等26國發函 并稱對柬埔寨"可能開戰"

頭條要聞

泰國向中美俄等26國發函 并稱對柬埔寨"可能開戰"

體育要聞

3年過去了,她還是歐洲杯上最酷的姐

娛樂要聞

王菲近況惹人憂!謝霆鋒重操老本行?

財經要聞

劉煜輝:當下重要不是找確定性而是轉折點

科技要聞

2025WAIC 網易科技帶你逛展

汽車要聞

"得房率"超90% 全新嵐圖知音空間信息曝光

態度原創

時尚
教育
旅游
本地
軍事航空

被她們美到了!緞面裙還可以這樣搭

教育要聞

五年級幾何數學,兩正方形面積相差36,求大正方形面積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本地新聞

換個城市過夏天|風拂鹽湖,躲進格爾木的盛夏清涼

軍事要聞

泰軍方向26國發函:柬埔寨率先開火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浏阳市| 河北省| 福海县| 始兴县| 罗平县| 徐闻县| 汉源县| 兴隆县| 巴彦淖尔市| 库伦旗| 保德县| 昌乐县| 曲沃县| 临海市| 永修县| 萍乡市| 浮梁县| 晋州市| 湄潭县| 景洪市| 攀枝花市| 罗甸县| 老河口市| 方正县| 定兴县| 丰城市| 临澧县| 增城市| 句容市| 永年县| 扎囊县| 四平市| 同德县| 红安县| 盱眙县| 班玛县| 宿州市| 康保县| 微山县| 平乡县|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