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方小虎作發言,其中提到“支持主流媒體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
封面新聞視頻截圖。
據封面新聞發布的視頻,方小虎說:“鮮明支持主流媒體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讓主流媒體長牙齒、有沖勁,在各類突發事件中,支持主流媒體,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開展報道、第一時間定調發聲,鮮明支持主流媒體,在突發熱點事件中,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
劉萬永的社交賬號截圖。
方小虎的發言,引起眾多媒體人的關注。前資深媒體人、中青報特別報道部原副主任、深度調查部主任劉萬永轉發了封面新聞的視頻,評論說:“1,輿論監督前面的定語越多,越是不讓監督;2,少給紅星新間發禁令,才是最該干的事兒?!?/p>
劉萬永表達的,應該是所有媒體人的心聲。一段時間以來,媒體以及媒體人受約束到無法呼吸,大批有新聞理想的媒體人流失、轉行……劉萬永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不由想起一名偉大但卻不為眾所周知的作家——瓦西里·格羅斯曼。格羅斯曼1905年出生于烏克蘭,曾經是一名戰地記者,1952年格羅斯曼《為了正義的事業》問世,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和贊譽,但作品的中心思想“建立偉大豐功偉績的主要是人民群眾”受到官方嚴厲批評。1956年起,其作品不準再版,其名字從此在文壇消失。
格羅斯曼以頑強的毅力,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繼續創作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兩部曲的第二部《風雨人生》暨《生活與命運》但這本書的命運和作者本人一樣,無法出版,直到1984年,其病逝二十年后才得以重見天日。
1989年,俄蘇文學翻譯家力岡先生,帶來了這部小說的第一個中文譯本,書名《風雨人生》。力岡先生在譯本《序》中寫到:“……歷史上,當統治者走向歷史的反面,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時候,便劃定界限,設置幕障,不準透過幕障觀察問題,不準說界外的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