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州灣示范區頻頻發力,又一20億項目開工。
10月1日,蘇州長順創谷控股集團南通智慧園項目開工活動在通州灣示范區舉行。
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陸忠華、長順集團董事長孫炳良、長順集團總裁戴軍出席活動,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施宏杰、南通幸福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志剛致辭,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石星愷主持活動。
長順創谷南通智慧園項目由長順創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總規劃占地200畝,總投資20億元,項目一期于2025年底竣工,緊密圍繞通州灣的產業發展定位,以標準廠房為主,以精密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為主導產業,充分打造聚合生產制造、研發設計、中式成果轉化、產品展示和生產性服務功能于一體的高端產業集聚地。
(鳥瞰效果圖)
向工業地產轉型
2003年,昆山長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應運而生。2004年,成立混凝土公司,為長順的建設之路安裝上了動力引擎。一年后,置業公司成立,與昆山市政府合作開發的昆山城南首個地標社區項目“格林陽光”,標志著長順正式拉開進軍房地產。
2006年,長順建設集團正式成立,隨著業務板塊的拓展,成功獲得了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房地產開發貳級資質、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資質、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資質、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叁級資質、電力設施承裝類承裝(修、試)四級資質、預拌混凝土專業承包資質。在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以及延伸產業鏈后,長順集團的八大產業板塊格局逐步形成,全面助力城市升級發展。
2015年,房地產發展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此時,長順集團也感受到來自行業自身成長的壓力。面對形勢變化,長順必須要再找到一條出路。作為集團掌舵人,孫炳良向自己提出問題——“在房地產白熱化之后,長順如何才能夠在房地產這條路上持續健康發展?”
答案是“轉型”。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助推器,近年來,各地產業園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長順集團把握機遇,進入產業園區建設市場,從房地產開發從商住地產向工業地產轉型。實現新興產業通過向傳統產業的滲透和產業鏈的整合與延伸,進行深度開發。
2017年,長順創谷成立,致力于打造高科技產業園區,是長順創谷控股集團戰略升級的重要板塊。
“到目前為止,那些還在做住宅地產的企業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就是資金鏈緊張、負債率高。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在國家‘房住不炒’的導向下,房產熱賣的城市,出臺‘限價’‘ 限購’‘ 限貸’;其次,冷門的城市,房子銷量本就不好,造成資金回籠難度大,資金成本高。所以,我認為長順轉型的決定是明智的,也是成功的?!睂O炳良表示。
長順創谷緊跟“制造強國”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以新興產業園區發展為基礎,結合長順創谷控股集團的全產業鏈優勢,致力打造集“產業投資商、產業服務商、產業運營商”于一體的新三商名片,開創產城融合、產業聚集、產融互動、資源共享的產業模式。先后啟動了張家港、泰興、泰州、宜興、靖江、南通、湖北武漢、福建泉州、安徽滁州、河南鄭州等城市產業園的招商建設,構筑了長順創谷產業新城品牌版圖,助力企業騰飛,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
長順創谷控股集團董事長孫炳良表示,長順創谷作為深耕產業園開發與運營的專業公司,積極投身產業園區的開發,先后在浙江溫州、張家港、泰興、宜興、滁州等城市成功建設和運營專業的創智園,招商了來自上海、蘇州等長三角核心城市的各類成長型企業。此次長順創谷南通智慧園項目落子通州灣,以項目為載體,用更好的園區規劃、更優質運營服務以及良好的招商品質對產業鏈上下游整合提升,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服務通州灣,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注入新動能
長順創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開創了產城融合、產業集聚、產融互動、資源共享的產業模式,已先后在蘇南多個城市啟動城市項目建設。此次落子通州灣,企業將“復刻”蘇南地區項目范本,為通州灣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施宏杰指出,長順創谷智慧園項目落子通州灣,是公司構筑長順創谷產業新城品牌版圖的重大戰略布局,也是對通州灣戰略優勢、自然稟賦、投資環境、服務質量的信任青睞。相信長順南通智慧園項目團隊會繼承發揚長順集團的卓越傳統,早日筑起一座現代化智能化園區,成為通州灣高質量發展的“標桿項目”、長三角政企互信共榮的“典范項目”。示范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樹牢乙方思維、主動靠前擔當,千方百計為企業發展提供最優服務、最強保障,全力用服務企業的“辛苦指數”、項目攻堅的“成功指數”換來發展的“績效指數”。
通商薈注意到,長順創谷南通智慧園項目緊密圍繞通州灣的產業發展定位,以精密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為主導產業,正合通州灣目前的發展規劃。
作為南通優江拓海、江海聯動的發展核心區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通州灣示范區推進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聚焦科技招商和產業提質兩大主線,加大創新型企業集群招引培育力度。今年以來,通州灣已簽約20余個創新型項目,總投資超200億元。隨著眾多國家戰略在通州灣的交匯疊加,通州灣正從半島型城市的“末梢”一舉變為長三角的開發前沿、傳導前沿和開放前沿,也因此更加頻繁地與蘇南城市跨江“握手”。
今年以來,通州灣努力構建“上海研發、通州灣制造”鏈條,多部門跨江赴蘇南開展多場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經貿合作等活動。國慶期間,示范區舉辦了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合作交流會,吸引了來自長三角的20余家企業及投資機構代表參會。
不久前,在中鐵十四局裝備公司,自主研發的高鐵箱梁單雙線共用運架設備順利完成吊裝,標志著全國首臺(套)高鐵箱梁單雙線共用運架設備順利下線。該產品集結“單雙線共用”“一步過孔”“馱梁過隧道”等多項技術創新和突破,是目前國內最先進、功能最全面的運架設備,也為通州灣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增添了新的亮點。
在通州灣示范區全力構建“落戶即培育”的科技生態體系下,類似中鐵十四局裝備公司這樣的智慧工廠越來越多。截至目前,通州灣已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7家、省級專特新中小企業11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家;今年新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1家、市首臺(套)重大裝備企業1家、雛鷹企業1家、瞪羚企業2家;有效發明專利持有量突破300件、增速全市第一。
為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通州灣依托科創大廈、中南高科、科創城等載體平臺,形成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科創孵化鏈條。目前,通州灣已培育出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加速器1家,為三百余家泛科創型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此外,通州灣還充分發揮其承接上海創新資源的獨特區位優勢,與上海理工大學共建南通基地,與上海臨港科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組建設立南通臨港東久先進科技股權投資基金,為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交流合作、科研載體建設提供了有效服務。
而長順創谷南通智慧園的強勢加入,無疑為通州灣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新動能。它不僅能夠有效吸引眾多優質企業紛紛落戶,進一步壯大通州灣的經濟版圖,而且將極大地促進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與深度融合,構建起更加完善、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通過這一系列的積極效應,通州灣將得以在區域經濟中脫穎而出,實現規模與實力的雙重飛躍,真正做大做強,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
來源:南通發布、通州灣新區、長順創谷官網、建筑時報、蘇商會往期報道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