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濟網(趙云飛 記者 李露萍 蔣師帥)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推動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
這是黨中央著眼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也為搭建多層次、立體化、高效率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年來,成都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大力開展循環利用體系構建攻堅行動,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
10月18日,以“低值可回收 垃圾可變寶”為主題的成都市低價值可回收物志愿服務主題宣傳活動啟幕,1場主會場活動、70個街道分場活動、全市23個區(市)縣同步開展。
成都,正全力整合市域志愿服務力量,多點發力、遍地開花,宣傳引導全民踐行生活垃圾分類、推動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這既是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聯盟志愿者用心用情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工作的積極探索,也是成都市搭建多層次、立體化、高效率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的生動縮影。
成都市低價值可回收物志愿服務主題宣傳活動啟幕
“一件藍褂子”聚合力
加快攥指成拳 推動全民參與
“少穿一件,待會兒到現場還要穿一件藍馬甲。穿多了,活動起來會熱。”一大早,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2023級現代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袁子晰和同寢室姐妹一起出發,趕往活動現場。
“3、2、1!”9點40分,隨著現場100位志愿者齊聲倒數,成都市低價值可回收物志愿服務主題宣傳活動啟動,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同時成立。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聯盟
該聯盟由骨干志愿者直屬支隊、行業群體聯合分隊以及覆蓋區(市)縣、街道(鎮)、社區(村)的基層小隊組成,將依托平臺資源優勢,通過資訊共享、技術支持、骨干培育、品牌建設等,進一步發揮志愿者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獨特作用,促進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青年市民在成華區SM廣場志愿服務點了解低價值可回收物知識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依托聯盟志愿者力量,主題宣傳活動重點聚焦5+2區域,在23個區(市)縣遍地開花。
“攥指成拳,推動全民參與。眼下,在成都,超萬人加入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聯盟,人人爭做志愿者。”聯盟負責人張春燕告訴記者,以聯盟為牽引,全面提高公眾對低價值可回收物的認知,更廣范圍的聯動正在實現。
攜手企業——成都奧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動高新區芳草街道志愿者組織了一場精彩豐富的互動體驗活動。分類套圈、射“圾”游戲、挑戰答題……居民在玩中學、也在學中玩。
牽手社區——天府新區萬安街道城南坡社區50余名志愿者走訪居民和商戶,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單,針對部分居民垃圾分類困惑和誤區進行答疑。
握手高校——西華大學、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等聯盟10余所成員高校學子在校園開展垃圾分類知識講座、桶邊實踐、趣味互動,同時還走出校外,為更多市民朋友帶來垃圾分類志愿服務。
此外,郫都區、金堂縣、都江堰市等多個區(市)縣也積極響應聯盟號召,就地組織招募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截至目前,全市共70余個街道、社區近百名志愿者積極響應,活動參與人數達萬余人。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共護一座城。
“無論是聯盟成立,還是‘志愿者-企業-社區-高校’四方聯動,都帶動了更多居民自愿加入到垃圾分類隊伍中來。”成都城市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離不開全社會參與、全場景覆蓋、全鏈條管理,希望借助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新時尚。
“一間綠屋子”增動力
立足便民利民 強化智慧賦能
金秋,成都。一群身著藍色馬甲的“藍衛士”穿梭在大街小巷,為市民積極提供低價值可回收物上門宣講服務。
在青羊區香木林廣場、成華區跳蹬河街道楓林路西路口,不少市民提著舊衣物、廢紙殼等前往投放點。在武侯區簇錦街道團結社區小廣場,一場場“交易”接踵進行。
成華區跳蹬河街道宣傳點位,市民參加趣味答題
“孃孃,你看屏幕確認一下哈,紙板總共6.32千克,現金獎勵5.94元,獲得34綠豆,您可以掃碼領取獎勵。”不到1分鐘,市民劉阿姨的微信錢包就收到了相應金額的轉賬。
“這個‘碳小屋’太方便了,可回收物可以隨時送來。”劉阿姨連連點贊,“這不僅加深了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更有助于保護環境。”
劉阿姨口中的“碳小屋”到底是什么?又有何魔力?
“碳小屋”,是結合“互聯網+多場景”模式,運用自主研發的碳中和智慧生態系統,對垃圾分類進行智能管理,并計量和收集低碳行動的碳減排量,旨在通過智能化手段、有償激勵和公益引導,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
“我們還提供上門服務,有投遞需求的市民只需指尖一點,通過‘花綠豆’微信小程序就可預約上門回收。”四川碳小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俊介紹,目前,這樣的“碳小屋”已在成都21個點位投用,讓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更便捷。
在成都,立足便民利民,生活垃圾分類“兩網融合”便民交投點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改造正加快推進,“天府蓉易分”的品牌影響逐漸擴大。事實上,各企業應用的智能稱重、智能分類、智能控制、智能分揀等技術也在助力。
金牛區九里堤街道錦西花園3期,智能回收設備——“愛回收·愛分類”因能夠實現可回收物自動稱重、自動壓縮、自動返現,尤其是能夠回收低值可回收物,受到居民極大歡迎。
志愿者在九里堤街道引導社區居民使用“愛回收”智能回收設備
“為了方便居民投遞,回收環節居民無需對可回收物進行細分類。我們會對所有品類的可回收物進行混合回收到分揀中心后,再進行80多個品類細分。”“愛回收·愛分類”前端負責人文海霞說,居民只需通過微信掃碼或輸入手機號就能投遞生活中的可回收物,回收機稱重后會給予相應積分,積分達到一定數額就能提現。
“這個綠色‘大胃王’‘吃’進去的是垃圾,‘吐’出來的是‘金幣’!”自從設備投放到小區,市民張子茹慢慢養成了投遞習慣,家里的塑料水瓶、舊衣物、孩子閑置玩具等“廢品”,都變成了“真金白銀”。
據介紹,“愛回收·愛分類”公司已在成都鋪設1100余臺回收設備,日均回收量達70噸,其中50%以上為低值可回收物,能有效實現覆蓋小區內垃圾減量30%。而按照全場景智能回收方案,該公司還建立了“點-站-場”三級回收體系,實現從社區回收到終端分揀到原材料銷售的經營模式閉環。
越來越豐富的“互聯網+”回收應用場景,帶來的不僅有更高的分類效率,也提供了更便利的投遞渠道,推動了行業的提檔升級。目前,成都已引進“愛回收·愛分類”“國新智創”等多家智能回收企業,布局智能回收箱2500余組;大力推進“互聯網+回收”與天府市民云平臺對接,構建在線預約、上門回收、定制回收等智能回收新模式,培育“互聯網+”回收企業25家。
“一條‘金’ 鏈子”提效力
全面減污降碳 共享綠色生活
“什么是低價值可回收物,它的收集和存儲方法有哪些”“每回收利用1噸廢紙,就將減碳5.42噸”……在成都市高新區中和街道的四川銀谷碳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谷碳匯”)應龍路店,培訓經理魯凱一邊忙著稱重可回收物,一邊向市民講解減污降碳的利好。一旁的宣傳展板上,醒目的紅色數字讓人眼前一亮。
“同樣的紙板重量,今天要比往常多收入不少。”趙剛強是銀谷碳匯應龍路店的“常客”,志愿服務主題宣傳活動當天,更高的回收價格、更多樣化的宣傳方式讓他腰包更厚實、收獲更殷實。
高新區中和街道居民將紙板送到銀谷碳匯“兩網融合”便民交投點回
減污降碳,為了城市更美。銀谷碳匯全產業鏈可視化大屏上,實時更新全成都338個門店的回收數據及經營分析數據。特別是昨日減碳總量、累計減碳總量、本月新增門店數等,一目了然。
目前,銀谷碳匯已構建點-站-場-分揀中心四位一體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在成都市80多個街道設立了350多個再生資源便民回收服務站點,后端分揀加工中心70000余平方米。
“市場經濟下,企業不愿意做賠本買賣。以10月新增門店數5家為例,門店數持續增加,就說明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有市場需求。這背后反映的是,我們的垃圾分類工作得到更廣泛參與。”銀谷碳匯培訓經理魯凱介紹,該企業本月前半月回收總金額已經突破220萬元。
市民主動拍照當起宣傳者
有看得見的經濟效益,更有看不見的生態效益。銀谷碳匯營業以來,僅其一家就已經累計減碳23000余噸。而目前,成都市已建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2個、再生資源分揀中心12個、回收站(點)3000余個,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42%,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超過84%。
“鏈”式效應持續釋放潛能,頂層設計不斷發揮效力。
2023年10月,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攻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鼓勵居民將可回收物通過售賣等方式納入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2024年3月,全市2024年垃圾分類工作要點進一步提出,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點改造,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銜接。
緊盯重點環節,不到5個月時間,成都持續指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精細化、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開展。眼下,成都還在加快布局一盤更大的棋局。
——圍繞有效解決用地、融資、路權保障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制定“對再生資源標準示范回收站點、綠色分揀中心予以獎勵”等“干貨”政策,以“真金白銀”“真刀真槍”推動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可持續發展。
——圍繞提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和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水平、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等內容,構建起4大類22項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指標體系,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聚焦廢塑料、廢紡織品等典型可回收物再生利用行業,發布技術設備推廣目錄,推進技術裝備創新應用,提高可回收物加工利用技術水平。
——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推進實施低值廢塑料熱裂解、退役動力電池精細化自動拆解等廢舊物資高效利用技術,實現可回收物高價值化利用的技術突破。
聯盟引領聚合力、科技賦能增動力、政府支撐提效力。成都,正搶抓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機遇,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快建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見實見效,助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新場景不斷豐富,新圖景漸次鋪陳,新時尚蔚然成風!
(圖片由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服務中心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