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24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準格爾旗第一中學成功舉辦。研討會圍繞“‘三新’背景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這一主題,全面分析新課程、新高考改革趨勢,總結分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經驗,深入研討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策略。
本次研討會由鄂爾多斯市教育體育局指導,準格爾旗教育體育局主辦,準格爾旗第一中學、中教創新教育研究院、燕園創新發展研究院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校長和教師參加了研討會。
張亞男副旗長在研討會開幕致辭中指出,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準格爾旗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變革,是當前區域基礎教育面臨的重大機遇與挑戰,準格爾旗將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體系,營造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教育生態,積極探索適合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黨建專委會理事長俞亞東在致辭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我們在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上持續發力。本次研討會緊貼時代脈搏,聚焦改革前沿,是貫徹上個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一次具體行動。準格爾旗在落實教育部提出的國家數字化戰略行動方面積極探索,成效顯著,值得總結和推廣。他強調,全國教育大會對教育強國建設進行戰略部署,具體任務都體現在即將頒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從現在開始到2035年,教育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綱要》而展開。他希望,與會代表要將全國教育大會的精神熟記于心、深刻體會、融會貫通,然后再結合實際、創新實踐、落地落實,共同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在研討會主題報告環節,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秦春華教授帶來了題為《形成性評價重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精彩報告。秦教授通過一系列關于人才培養的熱點問題引發在場教師們的深入思考,并指出在“三新”及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教師需要重新認識“學習”,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形成性評價策略,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與學模式,促進學生“元認知”的發展。他提出要以形成性評價重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并深入分析了形成性評價的四個核心要素:目標與標準、學生主體、信息收集與診斷、反饋,結合案例指導教師將形成性評價作為改變傳統課堂的切實可行的抓手和技術。
杭州學軍中學原副校長、杭州市政協委員馮定應,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英語教研組長李琳琳,北京市特級教師孫敏分別做了《基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學校治理》《新高考命題趨勢:形成性評價與課堂變革》《形成性評價的多元教學設計與實踐》的主題報告,從學校治理、高考改革、課程教學等多個角度進行經驗分享。
準格爾旗第一中學高秀昆校長在會上分享了學校在教育數字化方面的實踐探索:一是大數據支持下的學校學業質量監測與診斷;二是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師“精準教”與學生“個性學”;三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面向高三重點學生的精準提升;四是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教師專業能力精準提升;五是依托元宇宙空間開展地球科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準格爾旗第一中學以教育數字化賦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成果,得到了與會專家和代表的高度評價。
近年來,準格爾旗以創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和自治區“互聯網+教育”示范區為契機,統籌規劃教育數字化工作,以智慧教育種子教師培養“小切口”推動縣域城鄉教育優質均衡“大發展”,有效地破除地域與資源的限制,促進了鄉村教育的提質增效。準格爾旗的做法和經驗入選2023年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區域發展類案例和2024年中國教育報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實踐案例,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準格爾旗第一中學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智慧,也為全國區域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代表紛紛表示,此次研討會不僅是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更是一個區域合作的橋梁,要以全國教育大會的精神為指引,以百年樹人的戰略眼光和百舸爭流的奮斗姿態,勇擔興教強教新使命,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