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被這本書的書名騙了,所謂一個女人的逆襲可能是指作者之一上野千鶴子在疫情期間為日本介護制度發起請愿,改變了介護制度修訂案執行的期限。
《一個女人的逆行》實際說的是日本介護保險制度,這個制度和養老話題密切相關。整本書以對談的形式展現,其實上野千鶴子有不少書都是以這種形式寫成的。
在這本書中,她們討論了介護保險制度,尤其是制度推行時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雖然這個制度是日本的,但對于中國也有一些借鑒,老齡化問題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
書一共有八章,一些章節內容有社會調研數據的支持。總體內容從人們對養老的想象到實際的狀況一條條分析下來。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們其實對養老和死亡并沒有具體概念,甚至有一種浪漫情懷。
但實際上衰老和死亡并沒有那么美好。
人們對于衰老缺乏想象
我們認為年老之后的生活,是和伴侶一起度過。雖然在未來年老時,該由伴侶來護理自己。
這是很美好的想象,在書中有大量的數據顯示日本男性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護理自己。而與之相反,他們的妻子則選擇護工。
一方面妻子已經為家庭作出了一生的貢獻,另一方面她們自身也進入老年狀態,沒有更多精力去護理自己的丈夫。
同樣老年男性害怕孤獨,但老年女性擔心的卻是貧困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要不要做一個懂事的老人。
我們都知道人越老越像老小孩,心智可能退行,行為就更像孩子了。那么面對這樣的老人,親人會不會不耐煩呢?
而老人自己是不是需要做一個懂事的老人?
上野千鶴子認為人不能放棄自己做決定的權利,不該為了讓家人滿意而扭曲自己的需求。
其實老人想懂事,只是為了不讓家人拋棄他們,他們也怕自己被嫌棄。
可是懂事的去放棄了自己的需求,想想這些老人又很可憐。
基于對衰老缺乏想象,人們也很難接受自己進入日托。
大多數老人一開始會抵觸日托,但是到某個時刻就會轉變。這種轉變和技能衰退有大量的關系,一旦機能衰退到無法完全自理時,他們會意識到日托的好處。
作者提到日托的存在是為了消除不安,能讓老人安心有個照應。
現代社會的一個問題是父母大多數都是結了婚,子女可能是單身,那么這些父母大部分無法選擇和后代一起養老。
他們能擁有的選擇是居家臨終,福利設施,老年公寓和其他。在這些選擇中,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居家臨終。
但實際許多人并沒有見過死亡,想著在家臨終,實際人們親眼見證死亡時,會產生懼怕而逃避。作者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被教育過死亡是怎么回事,因而抱著天真的想法。
介護制度
介護制度是陪伴人生最后一程的護理制度。
在日本它是一項社會福利。
在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時,意味著非健康階段的延長。有數據顯示,女性的非健康階段有12年,男性為8年。這意味著在這8~12年之間,老人是需要有人護理的。
介護制度是為了減輕家庭護理的負擔而誕生。當初由于護理員作為政府公務員,在政府公務人員減員的政策下,護理壓力增大,于是考慮服務社會化。
當初的制度源于社會福利的考量,進入行業的年輕人感覺終于有了自己的職業化道路。但現實狀況是介護的工作人員薪資并不高,如果要養活一個家庭勢必讓一些男性退出了這個行業。
本書作者之一小島美里女士自己經營的一家介護所,考慮到運營問題,但不斷的在縮減開支,甚至壓縮自己的薪資,也只能勉強維持運營。
之所以還在堅持,就是考慮到老年人確實需要他們的服務。
就像許多公共事業服務一樣,人們總認為應當免費,但免費意味著質量的下降。介護人員花費了自己的勞動,為什么不能獲得報酬呢?
另外,許多人認為介護服務就是家政服務,他們忽視了介護服務中醫療知識、護理知識的專業性,將他們等同于家政服務行業是不妥當的。
即便是家政服務行業,同樣有它的專業性。
小瞧專業性是人們習慣性的傲慢。
結語
《一個女人的逆襲》這本書對中國讀者的啟示就是去思考自己將度過一個怎樣的老年生活。
如果自己有失智的那一天,想要怎樣的護理?
即便中國并沒有介護制度,有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社區養老,這些選擇正在逐步完善中,去了解一下未嘗不可。
缺乏對老年和死亡的想象力,是最可怕的,與其單純,不如了解一下。
【文/云玖弋】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