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一起學習更多藥學知識:
一、幽門螺桿菌根除指征
盡管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僅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多數感染者并無癥狀和并發癥,但所有感染者幾乎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因此都是一種感染性疾病。根除幽門螺桿菌能促進消化性潰瘍愈合和降低潰瘍并發癥發生率,還可使約80%的早期胃淋巴瘤獲得緩解。胃癌高風險個體(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內鏡下切除術后、胃黏膜萎縮和/或腸化生等)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胃癌的獲益高于低風險個體。具體內容見下表。
臨床應用的非侵入性幽門螺桿菌檢測試驗中,尿素呼氣試驗是最常推薦的方法,此法準確性相對較高、操作方便。除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外,幽門螺桿菌檢測前必須停用質子泵抑制劑(PPI)至少2周,停用抗菌藥物、鉍劑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藥至少4周。
二、 根除治療藥物選擇
我國幽門螺桿菌抗生素耐藥未納入相關權威機構的系統監測,因此其耐藥率的資料主要來自各項研究報道。近年來我國幽門螺桿菌對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包括多重耐藥率)呈上升趨勢,耐藥率有一定的地區差異;對阿莫西林、四環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藥率仍很低。目前推薦鉍劑四聯(質子泵抑制劑+鉍劑+2種抗生素)作為主要的經驗性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
經典鉍劑四聯方案由質子泵抑制劑(PPI)+鉍劑+四環素+甲硝唑組成,這一方案確立于1995年。此后,我國的研究又拓展了6種鉍劑四聯方案,這些方案的組成、藥物劑量和用法見下表,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均可達到85%~94%,大多數研究采用了14天療程,含甲硝唑方案中的甲硝唑劑量為1600mg/天。
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為初次治療方案外,根除方案不分一線、二線,應盡可能將療效高的方案用于初次治療。初次治療失敗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選擇一種方案進行補救治療。補救方案的選擇需根據當地的幽門螺桿菌耐藥率和個人的藥物使用史,權衡療效、藥物費用、不良反應和藥物可獲得性,原則上不重復原方案。如初始方案中已應用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則應避免再次使用。
盡管非鉍劑四聯方案的協同療法也有可能獲得與鉍劑四聯方案接近或相似的根除率,但與前者相比,選擇后者有下列優勢:①鉍劑不耐藥;②鉍劑短期應用較安全③治療失敗后抗生素選擇余地大。因此,除非有鉍劑禁忌或已知屬于低耐藥率地區,經驗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方案應盡可能應用鉍劑四聯方案。
三、注意事項
1.推薦經驗性鉍劑四聯治療方案為10天或14天,盡可能將療程延長至14天。
2.不論初次治療或補救治療,如需選擇含克拉霉素、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的三聯方案,應進行藥物敏感試驗。
3.目前推薦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方案均含有PPI抑酸劑。PPI在根除治療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從而增強抗生素的作用,包括降低最小抑菌濃度,增加抗生素化學穩定性和提高胃液內抗生素濃度。PPI的抑酸作用受藥物作用強度、宿主參與PPI代謝的CYP2C19基因多態性等因素影響。選擇作用穩定、療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態性影響較小的PPI,可提高根除率。
4.青霉素過敏者推薦的鉍劑四聯方案抗生素組合為:①四環素+甲硝唑;②四環素+呋喃唑酮;③四環素+左氧氟沙星;④克拉霉素+呋喃唑酮;⑤克拉霉素+甲硝唑;⑥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5.不推薦對14歲以下兒童行常規幽門螺桿菌檢測。推薦對消化性潰瘍兒童及因消化不良行內鏡檢查的兒童進行此項檢測。
6.年齡>70歲的老年人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藥物不良反應風險增加,因此對老年人根除治療應該進行獲益—風險綜合評估,個體化處理。
7.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體抗炎藥會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發生消化性潰瘍風險。長期服用PPI會使幽門螺桿菌胃炎分布發生改變,增加胃體胃炎發生風險。根除治療可降低這種風險。
專業從事藥學工作13年,負責三級中醫院藥事管理組迎檢兩次、市級藥事質控迎檢、處方點評、病歷點評、參加縣級醫療質控、老年醫院患者用藥教育,守護患者用藥安全,歡迎大家關注我們。也希望大家有相關醫藥文章投稿我們,讓更多的同仁了解相關醫學,藥學專業知識或者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及干預措施!另外我們致力于打造一個高端醫院藥學和臨床藥學交流群,有需要的可以私聊我們。
參考文獻: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