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皮膚病真的很讓人頭疼:瘙癢、疼痛、紅腫,各種不舒服輪番上陣。癢起來的時候,就像被一群蚊子包圍,想撓又不敢撓,何其煎熬?
而且皮膚病還容易反復發作,好不容易治好了,沒過幾天又卷土重來,就像打不死的“小強”,為什么皮膚病這么難纏?就沒有能都打敗皮膚病的“魔法”嗎?
最近在山西朔州的懷仁市,我們就找到一位隱藏的“皮膚科高手”——盧柱。別看他年紀輕輕,在調治皮膚病上面可是經驗老道,在當地很多患者中有口皆碑。
▲盧柱為患者切脈
我們尋醫小組到達懷仁的當天清晨,天空淅淅瀝瀝地下起了綿綿秋雨,即便如此,來到盧大夫診所時,依然看到源源不斷前來就醫的皮膚病患者。
候診隊伍中有一位神采奕奕的小姐姐,我很好奇她是來看啥病的,就找她聊了幾句。通過交談得知,她之前滿臉是痘,特別嚴重,總覺得“沒臉”見人幾乎不敢出門,在其他地方輾轉求治卻始終不見成效。后來,找到了盧大夫,說她體內油脂分泌旺盛,濕熱過重,屬于閉合型痤瘡,然后通過內服中藥湯劑、外敷自制中藥膏劑進行調理,大概一個月時間,痘痘差不多就好了。
“就你現在這個皮膚狀態,根本不像長痘痘的臉啊?”
“所以才要感謝盧醫生啊,女人都愛美,我現在出門都自信了,還介紹了很多姐妹來看,基本上一個月就好。”
“你今天來找盧醫生看什么呢?”
“今天就是讓他看看,還需不需要鞏固一下。”
“雖然盧醫生歲數不大,但他看皮膚病特別專業,別的不敢說,起碼在我們縣城,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旁邊一大哥接話道。
“大哥,你是來看什么病呢?”
“我過敏性皮炎嘛,在其他地方看了好久都沒看好,也是聽朋友介紹,才找到了盧醫生,現在好多了,今天就是來復查一下。”
這還沒開始和主人公說上話,就已經聽到了“五星好評”,果真如此嗎?
帶著疑問,我們等盧老師忙完之后,和他進行了一番深度交流。
盧醫生在年少時也曾一度迷茫,一次偶然的契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那時,他來到哥哥開在老家村里的診所,正巧碰見一位患者,進門時痛苦不堪,雙手捂著肚子,汗珠直流,這般場景他從未見過,心中滿是疑惑:真的有這么難受嗎?后經哥哥初步診斷是急性闌尾炎,迅速明確了病情并及時將患者送往縣級醫院,讓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就在這一刻,他對哥哥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命運的齒輪也悄然轉動——他萌發出學醫的念頭。
“哥哥讓病人的痛苦得到緩解,就在那一瞬間,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也要行醫,救人于危急之中。”
▲盧柱翻閱醫書
以哥哥為榜樣,盧大夫毅然踏上了學醫之路。在衛校的三年時光里,他系統地學習了全科知識,包括內、外、婦、兒等各個學科。畢業后,他在當地的 322 部隊醫院實習了一年,在那里,他深受皮膚科主任的影響,這也指引著他開啟了對皮膚科領域的深入探索。
“為什么放棄大醫院的就業機會,跑出來獨立行醫呢?”
“在部隊醫院實習時,看到很多患者排隊看病卻掛不上號,我深知老百姓看病的不易,后來就回到家鄉開了這間診所,這樣才能更貼近老百姓。”盧大夫回憶道,“起初的三年里,我內外婦兒什么病都看,后來在臨床中發現皮膚病患者越來越多,于是我又出去專門進修皮膚科,回來以后,我便開始專攻皮膚科,現在每年也會去全國各地參加皮膚科學術會,真的是學無止境啊。”
在皮膚專科這條道路上,歷經十四載的探索。盧醫生通過持續不斷地自我學習與精益求精,為無數患者解決皮膚病所帶來的痛苦。
有這么一位濕疹患者,來就診時的模樣著實讓人揪心。他的臉部嚴重腫脹,甚至已經起瘡流水,幾乎讓人看不清其本來面貌。此前,患者在大同的三醫院和五醫院都看過,都沒有什么效果。后來,經人介紹,找到盧大夫看病。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僅僅一周時間的治療,患者的癥狀就明顯減輕,為了表達自己的謝意,患者還特意送來了錦旗。
“我們這里的懷仁陶瓷很出名,所以有很多陶瓷廠,那些廠里面溫度較高就很熱,所以我們當地得濕疹的人就很多。”盧大夫補充道,“除了環境因素之外,濕疹和飲食方面有很大關系,現在的飲食添加劑太多了,人們的生活經常吃香喝辣不注意忌口,再加上經常熬夜,導致抵抗力下降,這些都會影響皮膚病的發生。”
還有一位患者,他在工地工作,由于環境潮濕,因而引發了濕疹。一開始,他作為外地人,以為只是小問題,就沒有及時就醫。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大概四十多天的時候,他的濕疹已經轉為慢性,找到盧大夫時濕疹已經出現苔蘚樣變,呈肥厚型,兩條腿的癥狀尤為嚴重。盧柱大夫為他進行了治療,經過半個月的時間,病情基本好轉。之后,他在懷仁的工作結束便回去了。回到老家,他向身邊的親友講述了自己的就醫經歷,那些有皮膚病的親友就專程從外地坐火車、乘飛機趕來找盧大夫看病。
就這樣,盧大夫的精湛醫術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廣泛傳播開來。無論是小孩、青少年、中年人還是老年人,各個年齡段的患者都對他充滿了無比的信任。
▲盧柱耐心為患者看診
有一位 19 歲的女孩患者,為了治療痤瘡,各大醫院都跑遍了,始終沒有治好。后來,聽到別人介紹來到盧大夫這里,也是一個月的時間,她的痤瘡就被治好了。女孩家所在的村莊,種著當地知名的芝麻蜜香瓜,她特地送來給盧大夫以表感謝。當時盧大夫很激動,對女孩說,不用送這些東西,為患者服務是醫生的職責,但這是他一生中吃過最甜的瓜。
“還有一個七歲的小孩,當時全身包括頭皮都起了疹子,身體腫脹,呈現出風團樣的紅腫,而且發紅,同時還伴有發燒癥狀。”盧大夫回憶起讓他印象深刻的看診經歷,“記得在凌晨四點的時候,孩子的父母給我打來電話,說孩子滿身起疙瘩,癢得連覺都睡不好。于是,我馬上從家里趕到門診,經過診斷,孩子得的是全身型蕁麻疹,已經出現了喉頭水腫,呼吸有點喘,情況非常危急。經過緊急診治和后續的精心調理,孩子的病情逐漸穩定并好轉。”
說到這里,盧大夫不禁有些動容。他說自己從醫以來,無論身在何處,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患者一通電話,他便會立刻趕回診所。他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那間小小的診室,每天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不是在家就是在診所,以及去診所的路上,使他無暇顧及其他事情,更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每逢國慶、暑假等假期,別人都能帶孩子出去旅游,而他卻因工作緣由無法陪伴孩子,對此,深感愧疚。
▲盧柱叮囑患者
“不過,令我欣慰的是,我大兒子今年十六歲,正上高一,他漸漸明白了我所從事的是看病救人的事業,或許是從小受我的影響,他已立志學醫,并將山西醫科大學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當下還有很多皮膚難題亟待解決,我期待他在未來有所突破,讓我們盧氏家族有機會成為真正的皮膚世家。”
聊及傳承,盧大夫感慨萬千,“大家對我的信任,一方面要歸功于中醫。在行醫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中醫的博大精深,這是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尤其在皮膚病的治療上,中醫從根本入手,通過調理患者體質,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能極大地降低病人的復發率。我也常常對兒子說,我們要把老祖宗記憶里的東西發揚光大,更希望他在將來的從醫道路中始終懷揣一顆仁愛之心。”
在醫學的漫漫征途中,盧大夫以仁心仁術書寫著基層醫生的擔當與奉獻,并有無數個“盧大夫”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對中醫的熱愛與傳承,他們的決心如一座燈塔,照亮著更多人投身于中醫事業,為人類健康福祉不懈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