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故鄉別來無恙》)
互聯網帶來的消費平權,正在逐漸將北上廣與三四線城市之間的信息差抹平。
在過去的幾年里,喜茶、瑞幸、庫迪、霸王茶姬、星巴克、優衣庫等一眾品牌,一比一整齊劃分地在三四線城市的商業綜合體里復制落地。
而既可以給孩子搜如何畫手抄報,還可以了解到大城市一切新思潮的小紅書,則成了小城貴婦們的電子閨蜜。在小紅書里,她們知道耐克阿迪過于古早,薩洛蒙、拉夫勞倫和始祖鳥才是中產的心頭好。
那些過去認為只有北上廣深才有的消費質感,如今在小城市里絲滑過度。這讓在外漂浮的年輕人假期回到家鄉時,幾乎感受不到任何的消費落差。
于是,當北漂的年輕人一旦過了30歲,當初想要闖出點名堂的心氣兒漸漸消失,眼前是無法解決的戶口、難以高攀的房價、壓的人喘不過氣的職場焦慮,以及動輒一個小時起步的單程通勤……每每擠在沙丁魚罐頭般的地鐵車廂里時,腦海里總會冒出這樣一個念頭:不如就回老家躺平吧。
鐵打的大城市,流水的普通人。當三四線城市開始容得下靈魂,年輕人信心滿滿地把老家這座小城當做人生的退路。
但從村口的阿花,到北上廣的 Jessica,沒有什么背景的小城人,中年時帶著存款重返 家鄉真的就能媲美縣城「老錢」、輕松過上躺平的生活嗎?
我想真實的答案是未必能夠得償所愿。
|01 存款不足以維持體面的生活
我們對小城市所憧憬的美好,也許是指朝九晚五之外的物質犒勞。
這種幸福的體驗感往往蘊含著兩個條件:一是有可以消費的閑錢,二是有空余的時間。而這兩點,正是縣城「老錢」們所具備的。
與北上廣這樣的超級城市相比,小城的產業屈指可數,居民大多又不用承擔高昂的房租或房貸,可支配收入相對寬裕,自然無法形成加班內卷的驅動力,而通勤距離一旦騎電動車超過半個小時,大家都要合計合計這個班是不是非上不可。
2022年,清華大學縣域消費市場調查報告給出過這樣一組數據:70%的縣域居民擁有房產,58.5%的居民擁有汽車,而且有房一族中近六成沒有房貸。
但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居民的居住成本支出能占到收入的40%以上。??????
這就是為什么北漂們過年回到老家,會情不自禁地感慨縣城老同學的購買力甩自己好幾條街的根本所在。
但中年返鄉的北漂,在當地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買房、買車、裝修,且品質不能太差,這幾筆大宗消費的支出,是在老家落腳的第一步。
而在生活成本方面,雖然成本構成不同,卻一樣都不少花,像人情往來這些原以為的小額支出在老家很可能就變成了大額花銷。在一線城市生活時,北漂們過慣了高生活成本、精打細算的日子,回到老家后一旦放肆消費,開銷甚至比之前還要高。
于是大家很快就會意識到,銀行卡里的余額根本不足以支撐如此再花二十年。
更讓人焦慮的是,小城市很難找到一個稍微體面點的工作,絕大多數能夠給女性提供的崗位大概率就是銷售、或者是按摩師這些。而縣城「老錢」們,從一開始就有在這里賺錢的路子。
此時,返鄉的北漂即便是有了大把的空閑時間,也失去了享受的心情,只想奮起直追繼續搞錢,根本躺不平。????????????????
所以,我們時常能看到那些逃離北上廣的年輕人,在小城沒待多久就又踏上了重返北上廣的路。
|02沒有人際關系的優勢
縣城「老錢」群體的構成主要有兩類,一是體制內,二是生意人。而這兩者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們之間的關系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很多時候是兩三代人逢年過節的走動沉淀下來的。
而這些熟人關系往往會在孩子入學分班時、生病住院協調床位時、去政務窗口辦事時,甚至是抱著孩子排隊打疫苗時……發揮著旁人看不見的作用。
其實小城市和大城市很多時候并無不同,多數人即便有錢也找不到可用的關系。倘若平時鮮少來往,臨時有事七拐八拐才找到對方,人家多半是不會出面幫你的。
縣城不同領域的老錢們也喜歡強強聯合,交換資源,互相幫忙。
我了解到70后這一代的小城「老錢」,即便是有機會把孩子送到北上廣獲得一份萬把塊錢的穩定月薪,他們也不會選擇這條路,而是更傾向于把孩子留在身邊,理由很簡單:那 么點錢沒必要,家里都很熟,辦什么事都方便。??
而這樣的人際關系優勢,中年才返鄉的北漂,除非有血親的支持建聯,否則自身是很難獲得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在大城市里找不到一處落腳,自嘲是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們,正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一代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大學生。
給不了下一代太多的資源支持——這個結局也許在當下這代互聯網打工的80后、90后北漂的身上同樣會發生。
|03活在當下的北京
在現實生活面前,理想主義總會顯得虛無,北漂們的確沒有太多階級躍遷、可歌可泣的宏大敘事。而 克里斯朵夫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大多只是出現在浪漫主義的小說和戲劇中。
在北京卷的夜不能寐 的時候,我們或許都曾在心底問過自己背井離鄉的意義。可能是沒有愛情,但有工作;是被裁員也沒關系,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可以擺脫重男輕女的家庭,重新找到這個世界的自由與善意……
但仔細想想,這些理由又并不重要。
一旦意識到階級具有局限性,也就明白了不是我們選擇了北京,而是它收留了平凡至極的我們。還執著留在這里,因為家鄉不是退路。
1898年,契訶夫在父親去世后,為了安慰母親,在給妹妹的家書中寫道:
你告訴媽媽,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鬧騰,夏天過后還會有冬天,青春過后還會有衰老,幸福后面跟著不幸,或者是相反……不管這多么令人傷心,需要做的是,根據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里也曾說過:
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這兩段話有著殊途同歸的意味,都在告訴我們世界就是那個樣子,眼前的生活才是最要緊的。
北京每一天都在上演著相似的故事:有人成為新北京人,有人離開,也有人再次回來。這里或許不是絕大多數北漂的終點,卻是很多人建立和布局新生活的必經之地。
那就不妨在活在當下的北京,今朝有酒今朝醉,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我不傷心,但還有理想,想把我那些北漂生活搭子們興致盎然與世界交手的往事寫成一本書。?????
成不了縣城「老錢」又何妨?人生不過就是一場體驗。孤膽北漂過,這本身就很酷。
商務合作、稿件邀約、媒體專訪等事宜可直接掃碼添加「知趣同學」的微信,一起「交個朋友」。
互聯網行業 當代青年 中產家庭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