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功成名就,幾乎是每個草根一族的美好夢想。解讀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或許會給我們一點啟示和借鑒。
但是要想成功,卻不容易。白手起家的成功案例也并不多。尤其是像劉邦這樣跨度這么大的更是鳳毛麟角。從一無所有,到富有天下,從古至今只有三個人做到了,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一個就是石勒。三個人都是從底層崛起的,劉邦是亭長,朱元璋是要飯的和尚,石勒是奴隸。
漢高祖劉邦起于一介亭長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是要飯的小和尚
高鼻深眼的羯人皇帝曾經是個奴隸
三個人都當了皇帝,劉邦建立大漢,朱元璋建立大明,石勒建立后趙。
三個人都有兩個共同特點:
第一、 都生于亂世。
這也不奇怪,太平盛世,階級固化,草根想要上位肯定比登天還難。正因為亂世,所有權力重新洗牌,草根才有了逆襲的機會。亂世是黎民百姓的噩夢,卻是豪杰的春天。
不過這只適用于古代,作為現代人,白手起家的人基本上都是想要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最好的時代就是自由開放的商品經濟自由競爭時代。和平安定才是每個人最想要的,亂世不是商人的最好時代。
第二、 都不小氣
三個人當中劉邦建立的功業和歷史功績最大,我們就以他為代表分析一下什么是不小氣,怎么做到的。
劉邦的成功經驗其實應該叫作不小氣,假大方。
當然不小氣可以借鑒,假大方還是別學了。我們具體看看什么是不小氣,又怎么叫假大方。
史書上描述劉邦是豁達大度,這確實也很確切。奪天下劉邦最愛用的手段就是封侯許愿,用這個手段遍攬天下英才,用這個手段盡得海內之地。韓信、黥布、彭越、蕭何、張良、曹參,等等等等天下英才都為其所用。西進攻秦時,憑著萬戶侯的誘惑,劉邦竟然一路招降納叛,兵不血刃來到武關。韓王信幾次背叛,劉邦依然封其為韓王。這一點,劉邦的對手項羽就差得多,據從項羽處轉投劉邦的戰神韓信說,項羽的印把子都磨平了,也舍不得賞給有功的部將。
劉邦其實是看透了人性,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一個“利”字,說透一切。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就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再高尚的人也逃不出一個“利”字。歷史上確實有那種不為利專為義的義士,但畢竟此類人太少了,大多數的人還是為了利。而且趨利避害乃人之本性,也無可厚非。無“利”連生存都談不上,還奢談什么其他呢?
不過劉邦的不小氣,我個人認為也沒什么值得夸耀的,因為他許出去的好處原本就不是他的。
嘿嘿,我做的是無本買賣
他本來就一無所有,哪塊土地也不是他的。大慷別人之慨,為己所用,這確實是很合算的買賣。
但人的本性往往容易小富即安,沒錢的時候都還好,有點錢了就開始舍不得,這也是好多現代企業做不大的原因。老板很小氣,總怕員工掙得多,其實他就沒想明白,老板所有的財富都是員工的勞動換來的,員工得的越多,為企業創造的效益也會越多,老板得的當然就越多了。
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一到往出掏錢的時候,誰也舍不得,即使那錢本來就不是自己的,但是只要到了自己兜里就再也難以出來了。從這方面來看,劉邦也確實是偉大,算得上不小氣,因為像劉邦這樣敢于慷別人之慨的人也不多,畢竟那別人的東西眼看著就要成為自己的了。
劉邦的不小氣其實也是假的,所以我說他假大方。
建國稱帝之后,劉邦的狐貍尾巴就漏出來了。他開始大肆殺戮異姓諸侯王,把從前給出去的東西一一都搶回來。那些曾經被劉邦畫出的美好的大餅所誘惑而為劉邦出生入死的天下英才此時也無力回天了,因為天下大勢已定,劉邦的勢力現在已經無人能夠挑戰。這確實很不地道。但是處在那種封建皇權的時代,他也確實迫不得已,畢竟皇權太誘惑了,覬覦它的人太多,可惜皇帝的寶座只有一個,沒法分享。
不過現代企業制度其實已經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就是分享。
利用股權制度可以最大限度讓更多的人成為企業的主人。作為企業主來說,適應并利用這種制度是大勢所趨,學劉邦那樣假大方終究會自食惡果。劉邦的一人一姓之天下也沒有長久,雖然兩漢加起來也四百多年,可是從此中國進入治亂循環的時代就是統治階級不去分享的必然結果。
歷史是面鏡子,我們從中可以找到失敗和成功的經驗,而且永遠不會過時,因為人性是不變的,只要是人類社會,就必然是人性決定著所有的事情的走向。所以撫今追昔,我們依然能夠找到自己前進的動力。
要想草根逆襲,白手起家關鍵就是要懂得分享,一定不要太小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