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發布聲明稱,結束對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并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最終關稅將于31日正式生效。
2023年10月4日,歐委會啟動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2024年7月4日,歐委會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征臨時反補貼稅;2024年8月20日,歐盟發布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草案,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7%至36.3%的反補貼稅;2024年10月4日,歐盟就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反補貼稅舉行投票,在投票中,10個歐盟成員國支持征收關稅,5個投了反對票,12個投了棄權票。
根據歐委會給出的最終關稅,被抽樣的中國出口生產商將被加征不同稅率的關稅,與此前的臨時反補貼稅稅率相比,歐委會終裁確定的反補貼稅稅率略有微調。其中,上汽集團將被征收35.3%的反補貼稅,吉利汽車將被征收18.8%的反補貼稅,比亞迪將被征收17.0%的反補貼稅;其它合作公司將被征收20.7%的關稅;其它非合作公司則被征收35.3%的關稅;在提出個別審查請求后,特斯拉將被征收7.8%的關稅。另外,歐盟決定不再征收此前宣布的2024年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的臨時關稅。
歐委會在聲明中表示,歐盟和中國仍在繼續努力,尋求符合世貿組織規定的替代關稅的解決方案,以有效抵消中國補貼的影響。歐委會也依然愿意根據歐盟和世貿組織的規定,單獨與汽車出口商就價格承諾進行談判。
對此,中國商務部表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中方將繼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歐方表示將繼續與中方就價格承諾進行磋商。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也一直在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共同推進,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核心關切,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強調,在沒有業界申請的情況下,歐盟機構執意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并加征高額關稅,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將損害中歐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損害歐洲消費者利益,損害歐盟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林劍指出,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繼續推進磋商,展現誠意和靈活性,尋求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擴大升級。
此外,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發表聲明稱,歐盟對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全球自由貿易的倒退,對歐洲的繁榮、就業以及經濟增長都帶來負面影響。其認為,這一舉措可能會加劇貿易沖突風險,最終損害整個行業,同時也將直接導致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成本上升,并可能阻礙電動汽車的推廣。
在此之前,歐洲多方強烈反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認為此舉不利于提升歐洲車企競爭力,也無助于歐盟綠色轉型目標,呼吁繼續與中國磋商。此外,此前西班牙、匈牙利、芬蘭等多國官員也呼吁歐盟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10月30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發布聲明稱,代表中國汽車行業表示非常遺憾,并指出,歐委會并未在終裁公告中糾正之前的諸多錯誤認定,除程序上嚴重缺乏透明度外,并未從根本上解決背離規則和以往實踐進行抽樣帶來的底層代表性問題,也未對歐盟產業損害指標進行客觀分析,因果關系依然存在錯誤認定。歐委會對本案作出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客觀的認定,嚴重違反了世貿組織和歐盟反補貼相關規則。
作為被征收關稅影響的企業之一,對于歐盟委員會的終裁認定,上汽集團深表遺憾,擬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將本案起訴至歐盟法院,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上汽集團表示:“歐盟重點針對上汽純電車型加征高達35.3%的額外關稅,將推高歐洲消費者的購車成本,阻礙電動汽車的普及步伐。”
來源:汽車行業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