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之前我總講買房的時候不要加太高杠桿,合理杠桿即可,保持自己的資產健康,所以很多人就問我到底買房貸款貸多少才比較健康,該怎么定義?
其實我講的所有邏輯都是歸到最終人活著就是要健康要舒服的這個結果上,你的資產不健康,就會隨時面臨風險。
比如說一個人首付了100萬,貸款了400萬買房子,萬一這個房子跌了50萬,你的本金就只剩下了50萬,每個月還要還2萬的月供,那你是不是很焦慮?如果人經常處于這種焦慮狀態下,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如果是房價漲了,你同樣會算計,房子漲了50萬,但是每年的月供20多萬,還了兩三年,算下來還是不賺錢,你又覺得吃虧了……
在資產不健康,心態不健康的情況下,人就很容易不幸福。所以我過去經常講資產一定要健康的概念。
2,那么到底什么是相對健康的資產呢?我給一個大致的標準,那就是,只要10年內還清你的貸款,那么這種杠桿就是相對健康的。如果10年15年都還不完,那就是不健康的。
比如,你貸款200萬,10年內還清,那就是一年要還本金20多萬,只要你每年的稅后收入大于這個數,而且還要保證生活質量,這就是比較舒服的狀態。
如果十年都還不清,按現在首套買房年齡都集中在30-40歲這個區間看,10年后,普遍都已經到了40-50歲的階段,到那個時候,每個月還有那么大的房貸壓力何必呢?
3,我從經驗角度來講,過去幾年我接觸了大量的案例,買房盲目加杠桿(多數是剛需,投資的占比本來就很少)的,幾年以后的結果都很慘,因為第一,多數人的收入并沒有那么高,自己給自己加了過高的杠桿壓力,辛辛苦苦賺的錢都給了銀行,到頭來什么都沒得到,所以有不少人,包括現在也是如此,在賣房變現,或者是向下置換,比如過去買了一套800萬的房子,現在要換成500萬的房子。
第二,很多人把買房當成了投資,加杠桿的目的就是想通過買房賺一筆,但是對于投資他們也沒有概念,把自己辛苦攢的錢加上杠桿去投資,很多人血本無歸。
這都是不合理的資產規劃導致的,也是因為過去沒有人給大家去講資產健康的理念。包括我自己也是,我過去也沒有資產健康的理念,也加過比較高的杠桿投資房子,買股票,最終的結果是搞得自己很痛苦,即使是賺了錢,也沒覺得有什么收獲,這就是不懂,所以盲目行動,最終損害的是自己。
4,有人可能會覺得,過去很多年里,房價是一個大漲的行情,加杠桿越多,賺得越多,但是回頭看,有多少人因為投資房子財務自由了呢?99%的人只有一兩套自住房,這是家庭的基礎需求,只不過恰好是時代的原因,資產增值了,但回到房子本身,它還是原來的那個自住房。
而真正所謂投資房產的,又有幾個成功變現的?有多少變成了投機分子,人不人鬼不鬼?有多少因為主動投資,而把自己僅有的那點錢虧得一塌糊涂?
對于絕大多數的購房者來說,你們都是剛需,都是極為普通的人,把自己的日子過好這是最大的幸福,一旦有了雜念,過于貪戀金錢利益,那失去的會比得到的(如果假設能得到的話)多得多。
5,現在這個階段,是人們從過去幾年的狂熱,慢慢向理智的階段過渡的一個時間段,很多人有了一些覺悟,但是又沒有想太明白,還處于相對迷茫的狀態,希望我的這些內容能給他們一些啟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