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之145
直到有一年,村里有一兩家買了黑白電視,是屏幕最小的14英寸的黑白電視。
即使這樣的電視,也讓全村轟動了好長時間。
孩子們更是早早就吃了晚飯,跑到人家蹭著看電視。
農村里剛有電視那幾年,正好播出黃元申飾演的《霍元甲》;每晚看這部電視的人,都是擁擠不動。
誰家有這么一臺小電視,比什么都體面。
屋里實在坐不下了,主人就將電視搬到院子里來。
整個院子里擠得到處都是人,連上茅房都擠不出去。
孩子們看電視劇上癮,就連上茅廁的時間都舍不得。
實在憋急了,就溜到墻根,一邊對著墻根撒尿,一邊還回頭盯著銀屏。
等大家看完電視回去了,這家的主人才發現,院子的墻根下到處是孩子們撒的尿,不由拍著大腿罵半天那幫該死的孩子。
等改天那幫孩子來了,除了數落孩子一頓,還是得讓孩子們看電視。
《霍元甲》之后,就是《陳真》和《霍東閣》,這些電視劇簡直讓孩子們著了迷。
不但每晚上都去看蹭電視,還都會比劃電視里的幾下子;沒事就討論那些劇情,為此還經常會吵起來。
孩子們碰在一起,也張嘴就是:“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
后來,村里陸續添了一些電視,孩子們看電視的地方也多了。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發生的變化。
有了電視,孩子們對電影的熱情,才稍微減弱了一點。
到后來,村里再有演電影的,也都是些老掉牙的片子。
大家逐漸看的人也就少了,家家幾乎都坐在自己的炕頭上看電視。
但有一年,農村里曾再次掀起看電影的熱潮。
那一年,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開始上映,這是中國大陸正式意義上的第一部武俠電影。
影片的武打動作,不但讓孩子們著迷,連大人們也驚嘆不已。
很多人甚至不停揮舞著旱煙袋,高呼:“打,使勁打那個壞小子……”
喊得嗓子都干了,才想起來一晚上光顧著看電影了,都沒往旱煙袋里放煙絲。
那時候,村里有個露天電影院,平時很少有人光顧。
但那一陣子,每晚上連續放映三到四場《少林寺》,還是每場都爆滿。
然而,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還要殘酷。
很多孩子更是看了多次后,還流連忘返。
看露天電影雖然票價便宜,但畢竟還是要花錢的。
大人不給錢買票了,就跑到電影院隔壁的人家,翻墻進去,趴在墻頭上,在熒幕后面再看一遍。
雖然看到的字幕都是反的,但絲毫不影響孩子們的興趣。
而孩子們嘴里,每天哼著的歌曲,也都換成了《牧羊曲》。
當時,電影《少林寺》的票價僅有一毛錢。
但就是在這樣便宜的票價情況下,這部電影依然創造了過億的票房紀錄。
《少林寺》開創了中國武俠電影的先河,也提振了中國人的精氣神。
從那以后,中國的武俠電影接連不斷;村里的那個露天電影院,也一直異常火爆。
但是,真正的功夫是一種精神,而不是賺錢的工具。
數年后,直到“武俠熱”漸漸冷卻下來,那個電影院也冷清了不少,后來土院墻逐漸頹塌。
偶爾扒著墻頭往里瞅一眼,空曠的院子里,早已是衰草戚戚、雀鼠游走。
時光如梭,白駒過隙。
無數個春秋過后,農村電影院早已經成為歷史。
即便城市的電影院,已經發展到5D、7D,但還是吸引不了多少觀眾時,更多的年輕人則是在家中的電腦、電視上的電影頻道,甚至是在手機上看電影。
而我,卻很少再被熒屏吸引。
那時候,不知是我年紀大了,還是很難再有好的電影出品,我只好一遍遍地翻出老電影來看。回味著兒時電影帶來的最初的快樂、真實和質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襄陽一戰名千古,英雄西去揚燭淚。”
2018年10月30日,著名武俠大師金庸去世。
從此,武林又少一豪杰,《笑傲江湖》成絕唱!
古龍走了許久,江湖少了份快意……
這回金庸也走了,武林添了幾分落寞……
年少時那些快意恩仇、笑傲江湖的精彩文章,有人把它們活成了人生的實相。
如常年居住在南山之中,大岳之上的修行人們;有人把它們活成了文化理想,如在傳統文化的世界中尋覓江湖的才子佳人們;還有更多人們,在各自天賦才華的領域,開疆辟土,成就了人生志業……
影響一代人文化審美的大師遠去,傳統文化復興的時空中,我們依舊有笑傲江湖的傳說……
大師遠去的時代,也祈愿新時代有更多的大師出世。
也愿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智者,從容行走世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