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俗稱酒糟。就是這樣一道不起眼的湖鄉家常小吃,如今卻給汨羅市長樂鎮帶來5個億的年產值,上萬人的就業。除了生產原汁甜酒外,還開發出凍干甜酒、甜酒奶茶等一系列新產品,更是豐富了人們的味蕾。長樂甜酒之所以能夠從家庭小作坊制作走向產業園工廠化生產,由地方小吃成為天下聞名,長樂人眾口一詞:李爹功不可沒。
長樂人提到的李嗲名叫李陽波,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長樂故事會屬國家非物質遺產。李陽波50年代出生于一個“故事”世家,自幼耳濡目染,6歲在父親李端智制作的故事中扮演小演員,10歲學會了踩高蹺,并能完成扭、跳、彎腰、后仰等各種驚險動作。同時,他還掌握了“得勝令”“長鼓溜子”“獅子滾球”等多種打擊樂普以及400余個歷史典故的“故事”表現方法。是長樂故事會的正宗傳承人,而釀制甜酒更是李嗲的童子功,也是他的拿手好戲。
“我是長樂鎮土生土長的,這里的村民們一直都有釀甜酒的傳統,我從小就跟父母學會了釀甜酒。以前,都是家庭小作坊,村民釀造甜酒后挑著擔子走村串戶,沿路叫賣。‘賣甜酒、小缽子甜酒’這樣的吆喝叫賣聲傳承了一代又一代。把甜酒賣的更遠,讓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長樂甜酒,是我這輩子的最大夢想”。談到發展甜酒產業的初衷,精神矍鑠的李嗲滔滔不絕。李嗲家里世代釀制甜酒,對甜酒有著特殊的感情。長樂甜酒過去一直是零星散戶,小打小鬧,無法形成規模。2010年,從公務員崗位退休后,李嗲閑不住了,開始埋頭研究甜酒制作保鮮的新技術,抱團取暖產業化經營的新模式。
當年,他牽頭成立了長樂第一家甜酒產銷專業合作社,長樂鎮內數十家甜酒作坊抱團參與。質量標準、操作流程、包裝以及銷售渠道都統一規范,改變了農戶千百年來單打獨斗的經營模式,甜酒銷量增長了數十倍。以前主要是市里(汨羅市)的親戚朋友,做小生意的前來采購,大概就是幾千,不到一萬壇,合作社成立之后每年成倍翻番,到2015年已經是十萬壇之多了。
“原汁原味”、“無任何添加”一直是長樂甜酒最大的特色和賣點,不過也因此導致甜酒產品不耐儲存,也不便于長途運輸,是直接制約長樂甜酒遠行的重要因素。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李嗲背著行囊先后找到了長沙理工大學食品化學研究所、湖南農大生物研究所,省農科院、中國農科院尋求技術指導和合作。在科研院所的幫助下,2020年合作社成立了甜酒研究院。在煮著喝的原味甜酒的基礎上,通過高溫殺菌技術、冷凍真空干燥技術等打破生產制約,研發出直接喝的易拉罐甜酒、沖泡喝的凍干甜酒,實現四季均可生產甜酒。
在甜酒產品展廳里,類似奶茶包裝的沖泡甜酒、易拉罐裝著的即食甜酒……琳瑯滿目。李陽波介紹說,傳統甜酒即便冷藏,也只能放2-3個月。我們研發的新品易拉罐甜酒、凍干甜酒保質期有一年,攜帶更加方便。產品優化的同時,銷售渠道也在快速擴充。這些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直播間、客貨郵走向全國各地。銷售額實現翻番。2023年,李嗲的湖南長樂街食品有限公司三款甜酒產品銷售總額就達到7000多萬元,今年可以過億。
農業需要品牌,品牌成就農業。長樂甜酒充滿神奇色彩,有著美麗的傳說,有資源優勢,現在還有了規模優勢,但是品牌優勢并不明顯。“哪怕是拿我們長樂的糯米、和酒曲去外地釀制甜酒,也不可能有我們這樣的口感。”李嗲很自豪地說,只有長樂才能釀出最好喝的甜酒并非王婆賣瓜。長樂鎮地處智峰山和汨羅江交匯之處。日照時間長,空氣潔凈,土壤和水源未受污染,氮磷鉀含量適中,有機質豐富,地下水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
專家認為,正是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才會有營養健康,入口生津的長樂甜酒。李嗲認為,這些都是長樂甜酒的品牌基礎,從成立合作社起他就開始打造長樂甜酒品牌,他投資百萬元建立長樂故事博物館,與甜酒文化館交相輝映,深度開掘長樂甜酒的文化內涵,他帶著長樂故事參加國家農博會、食餐會、糧交會推介長樂甜酒,“長樂街”甜酒在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地標保護產品之后,今年三月又獲得中華老字號的美譽,同時,李嗲還十分重視利用各種媒體宣傳長樂甜酒。讓長樂甜酒的品牌影響力斐聲海內外。
在李陽波的示范引領下,小甜酒,釀出大產業,如今長樂鎮甜酒產業園有5家規模企業,300余家作坊,年產值5億元。獲評湖南省首批特色產業小鎮。
李陽波的甜蜜夢想成真,臉上笑靨如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